管家有些诧异,但他天天在府里见到我,又亲眼看到蒙逊对我的尊敬态度,倒也没多怀疑。我知道这管家是蒙逊的族人,极得他信任,低声吩咐他:“赶紧带小将军回卢水,吕光的人马上就追来了。”
管家已知罗仇被杀,面色凝重地对我点头,与几名仆人一起将蒙逊抬上门口的马车。站在朱漆大门前,看着马车飞速驶离,我松了口气。
蒙逊,再见了。接下来,凉州将会是你的舞台。
送走蒙逊的第五天,农历二月初,阳历三月中旬,封闭了一个多月的城门第一次打开。姑臧居民面带菜色聚集在街道两边,苦着脸被迫迎接平叛归来的吕光大军。下了近三个月的雪终于在初春的回暖下消融殆尽,被埋了许久的垃圾铺满街道,吕纂前两天赶着命人匆匆清扫一遍,却依旧难掩饥荒后的狼籍。
吕光大军进城时,锣鼓齐鸣,热闹的气氛下是一张张漠然的脸。旌旗飘扬,簇拥着吕光踏马缓行,一旁的吕弘还有侄子吕隆吕超无不得意地昂首挺胸。骑队过后,便是一列列步兵,黑黝黝的脸上满是倦意,棉袄破旧,翻出脏得不见原色的棉絮,唯有背后那个大大的“卒”字仍能看出。吕光出征时带了五万人,吕弘增援时又带走三万多人,而现在回来的,我根据队列粗略估算一下,大概是三万多人。心里咯噔一下,少了一半多啊。
步兵的队列过后,长长的牛车队缓缓驶进城门。车上堆着的,看形状是粮食!饿久了的姑臧居民看到这一车车粮食后骚动起来,人群中暴发出阵阵狂喜的呼声,这是劫后余生的人用尽力气发出的嚎叫。人潮向街心拥来,却被街边维持秩序的士兵拦住。一只只瘦弱的手臂伸出,无望地在空中虚抓。
这么多粮食,绝对不会是吕光带出去打仗而剩下的。在这灾荒中哪里还能找到粮食?我在街口看着吕氏一族的趾高气昂,心里冷笑。
十六国一百三十多年里,翻开史书,经常看到的短短几行字:
“是岁,大饥。”
“关中饥、疫。”
“大旱,疾疫,米斛万钱。”
“荆、豫、徐、扬、冀五州大水。”
我们从小被告知中国地大物博,实际情况却是,地确实大,物却不博。由于东西南北地理上的差异,每一年都会在局部地区发生天灾。国家统一时,可在各地间调配资源。分裂时又或者官家太过腐败,出现灾荒却无人赈济的地区怎么办?只能抢别人的。所以天灾经常跟人祸结合在一起。王朝分裂或濒临灭亡时期,史书上就会出现大量的天灾记录,迷信之人总以天谴来解释。实际是国家无力调配资源,饥荒与战争实在密不可分。
所以,吕光四面征伐,一是为平叛,二则为抢粮。纵观凉州在这一历史时期,五个凉国中除了张氏前凉早亡,其余四凉并立,再加上青海甘南一带的西秦,五国国力微弱却仍征战不休。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国土面积狭小,出产贫瘠,无力恢复生产,人民活不去怎么办?与其让民众在国内揭竿而起,不如用对外战争转移矛盾。打赢了,便可掠夺别人。可是国力强的,如姚氏后秦,打不过,那就挑弱小的打。打了几十年,等到能真正完成统一的雄才大略之人出现,这些小国家,就在历史大势下逐一瓦解冰消。
而那些所谓的雄主们,又有谁在灾荒降临时,真正的在意百姓?北魏的建立者拓拔圭,算是个雄才大略的英雄了,在与后燕打仗时,瘟疫流行。他查问军中疫情,部下回答:“十人中只活四五人。”而他的反应则是:“此乃天命,无法可想。好在到处有人,不怕无百姓可充军。”军人都死了一半以上,百姓的惨况怎样,史书并无记载,也可想而知。
王粲《七哀诗》中所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些惨剧,正在这个时代的中原大地各处上演着。看着骑在马上得意非凡的吕氏诸人,悲愤得难以平复心情。为什么是这样一群人在把持着政权?为什么这个时代最低贱的,便是人命?
吕光在人群最集中的鼓楼前大声宣布:平叛胜利,是天佑凉州。凡是姑臧城民,可凭户籍领粮。而流民皆可领到麦种和口粮,登记后即刻返乡耕地。逃荒时抛弃的田亩,均可领回。目下已是开春,吕光可不希望接下来的秋收再无粮可征。
这本是条好消息,却无吕光所期望的山呼万岁,看得出吕光有些悻悻。吕纂急忙辩解流民都在城外,他会前往颁布凉王的善政。
城门终于对普通民众打开。我们一大家子两百多人,随着出城捡柴的居民一起涌过吊桥,向城外灾民最集中的那片山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