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50、终于轮到文官们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吵完架,朝臣最关心的是三件事。

    一件是好事。虽然大家的工资都已经是实物发放,但这么些年工资不涨也不像话,尤其在财政状况持续改善、宗室和勋贵待遇普遍提升的情况下,也确实该让文臣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了。

    于是,汪舜华不用提醒,就很有觉悟的让内阁和六部五寺等各部门讨论方案。

    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从建极十一年元月起执行新的工资标准。

    凭良心说,明朝官俸标准不算低,正一品1044?石、从一品888石,正二品?732石、从二品?576?石,正三品?420石、从三品312石,正四品?288?石、从四品252石,正五品?192石?、从五品168石?,正六品120?石、从六品96石,正七品?90石、?从七品84石,正八品?、从八品?72石??,正九品66?石、从九品?60石。

    但这真的是只是理论上。明朝官俸包括两部分:本色、折色。本色包括三部分,月米,每月一石;折绢米,每年两月;曰折银米,每年十月。也就是不论品级高低,每个月只能拿到一石米,然后就是绢和银子,听上去很美好,但是绢布的价格明显比市场价偏高;这还不算,后来折钞也分两部分,上半年支本色钞锭,下半年以胡椒、苏木折钞关支,后又以棉布折支,反正坑死人不偿命。——其中胡椒、苏木这些东西好多还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的。

    汪舜华当时就在心里吐槽,难怪群臣都反对下西洋,换我我也反对,花钱买虚热闹,劳民伤财到让官员的工资大打折扣,下面的骂两句都算良心了,真到后世,估摸早就两个人了。

    建极三年九月以后,不分本色折色,只发米、绢和银三种,一两银子两石米或者两匹绢,和市场价差不多,所以大家都很高兴;现在更进一步,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正一品提高到1200石,从一品1050石,反正两只手数过来,都是阁老和尚书,没必要委屈人家;四品到二品调整很大,二品都达到了800石,三品达到了600石,四品达到400石;七品到五品增幅最大,差不多涨了一倍,五品达到320石,六品超过200石,七品也达到150石,八品、九品上升到以前六品、七品的水平。

    衙役小吏年俸三十石,是从九品的一半,数量庞大,暂时就不动了;学生们加起来十几万人,涨了一半,也不算少。

    标准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看来当时选择真没错,跟着太后有肉吃!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很多人就笑不出来了:待遇提高了,恩赏也应该规范。当官都讲究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这不是客套话,家属不仅有荣誉虚衔,还有实际待遇。

    首先,对父母妻的封赠肯定不能免,但是加薪就免了,朝廷财政压力很大,以前基本上是官员本人俸禄的一半,加起来真不算小数目。

    重点是对子孙的封赠。宗室勋贵都要通过考试才能得官,文臣子弟绝没有依附父兄就得官的道理。以前官员子弟都是降四品给官,正一品子授正五品,从一品子授从五品,直到五品官,还能授九品。当然,原则上只恩荫一人,首先是嫡长子,及其子孙,直到曾孙玄孙;如果这一支没了,那么就是他的同母弟弟,同样往下推,然后是继室及诸妾所生,甚至亲兄弟子孙,乃至伯叔子孙;这只是原则上,实际上肯定会多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然造成官僚集团急剧庞大。以后就不要求了,也不要再往国子监送!虽然是零售,但积少成多,还是会拉低国子监的质量!当然,如果确实很出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可以和宗室勋贵一起参加考试,到时候推荐你到国子监或者顺天府学读书!

    ——当然,文官都是要脸的,怎么可能让子孙参加这种考试。

    提出这个方案的是吏部左侍郎李秉。这些年官僚队伍臃肿不堪,大家都看到了;尤其这两年提拔了不少官员,按制度他们的儿子都应该享受恩荫。但汪太后执政这么些年,文臣子弟真正得到荫官的基本没有,腆着老脸去求也不准。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提出来。

    但这种做法肯定会得罪很多人,大臣们态度很明确:求不到还不能拖吗?等将来皇帝亲政就可以!

    朝臣内部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刚刚进京的宗室们就开始发难,理由也是现成的,就是被张懋抓了现行的杨晔。虽然脑袋砍了,但是牵连了一大片人,尤其他的爷爷杨荣,顺便又扯到他的老同事杨士奇。

    三杨是文官楷模,官员自然不会批判偶像,反正人也杀了,事情就算过去了;但宗室勋贵们不乐意了。

    秦王就提出:“宗室尚要通过考试才能承袭爵位,何以官员子弟就可以直接授官?难道朝廷亲近外人,却不亲近自家人?”

    这话说得诛心,其实当年太祖制定了荫官制度,但执行的力度其实要打折扣的,毕竟他老人家抠门,大家都知道。重臣当然可以申请,但官位不高的估计只能拼人品。一般而言,首辅的儿子可以正六品的荫尚宝司丞,以下的尚书侍郎,运气好,儿子可以授中书舍人,再下面就只有去国子监了。

    杨晔官至福建建宁右卫指挥同知,正三品,当然不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