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6.太守的烦恼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们把这当成家了,家里的东西让别人侵占了,胸口气不平故而有争斗。

    若是他们仅仅把韶州作为躲避灾荒之年的一个驿站,他们完全犯不着为了半分菜地,一条河堤而打的天翻地覆嘛。

    当然打架是不好的,小打怡情,大打伤感情,打出人命来可就要结仇了。

    因此李煦果断地派出了刚刚结束春训的五十名爪牙奔赴各地“劝架”,爪牙们如狼似虎,态度嚣张,一口一个我们韶州怎样,你们x州怎样,在老子地盘上怎样,再敢怎样,我怎样怎样你。一副土霸王仗势欺人的嘴脸。

    矛盾的对象很快转移,韶州新居民们放弃了内部争斗,锄头一直对外,向爪牙们开战。经过春训的爪牙在数场小规模冲突中表现良好,不过面对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多的外乡人,土霸王们心虚了,他们见风使舵地表示韶州人是热情好客的,是愿意跟外乡人和平相处的。

    此役让韶州的新居民意识到了彼此间团结的重要性,大规模的械斗一时销声匿迹,个对个的单挑则纯粹是为了友谊。

    李煦抓住时机立即以大和事佬的身份出现在各个营田所,纾解矛盾,调解纠纷,化分各派的势力范围。

    虽然只是营田副使,韶州的营田事业却是李煦一手开创的,功劳苦劳都是第一,在流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固有的威望加上公正的处事态度,李煦所到之处戾气化祥瑞,干戈变玉帛。

    当然靠个人的力量要保持地方的长治久安是不现实的,虽然李煦也不想看到各营田所流民们中间出现自治组织,但实际情况是在这场殴斗后,各地的自治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乡规村约制定出来了,乡老、把头也选出来了,营田所内实现了自治。

    打压既无力量,也失去了最好的时机。但放任也非李煦所愿,那么就各让一步,你们可以自治,但也别忽视我的存在,不要把我设在各个营田所的督办、协办、差办当不存在。

    在这年头粮收获后的喜悦季节,李煦抓紧时间游走于各所之间,指导各所基层组织的建设。收获后的农人心情舒畅,这个时候跟他们讲条件,他们多半会做出一定的让步。譬如,李煦提出每处营田所供养的脱产人员,由原来的每两百户一人提高到每百户一人,就很快得到了积极回应。

    脱产人员的增加,在给自己亲信寻找到新饭碗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各处营田所的控制。李煦以营田司的名义做出规定,每个营田所除了劝农督办外,另设有四个协办,一人掌治安度支,一人掌学校邮政,一人掌医药风化,一人掌水利道路。

    督办和管治安度支的协办由营田司以派遣形式任命,其余的协办多以当地人充任,遇到缺额时才调剂派遣。

    督办和协办可以根据所掌事务繁重申请聘用助手,称之为差办,差办的解聘须报营田司批准,营田司给俸,营田所补贴衣食。

    营田所办公经费及差办补贴由所辖公田收入中支取。

    旗开得胜,李煦乘胜再下一城,他将各营田所辖的公田在原来的基础上统统翻了一番。这个举动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在这个大垦荒年代,田地似乎是最不值钱的,只要有人有力气,随时可以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田地,事实是这样吗,李煦认为不是,自然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垦荒的高潮终将过去。田亩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

    在此前提下,谁占有更多的田亩,谁的将来就更加美好。

    公田的好处显而易见,土地公有,劳力由各户均摊,收获物却归营田所支配,实际上是一种隐蔽的税收。

    看到各处营田所办的红红火火,再看到韶州新城里的冷冷清清,一向稳健的尚元河终于也动起了歪心思,他把李煦叫去值房,关了门问他能否将所营之田提前移交地方。

    李煦明白他的心思,把所营之田亩人口移交地方,再设法把人地分离,将失地的农人往城里折腾。招募流民策略失败后,尚元河的门客们黔驴技穷,再也没有好办法,不过城里的士绅商户却给尚元河献了一条“妙策”:

    允许城里的士绅富商外出买地,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再软硬兼施将手里有点钱的农民赶入城中居住,买地买宅,租住商铺。

    钱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士绅富户们的手里,成为城里人的农户用卖地的钱盖房定居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别无长技,没有了谋生之路。不得已只好借高利贷做生意,一番折腾后,十家中活下来一二家,其他的只好沦为奴工仆佣。

    即便如此,韶州周边有地的农户已经不多,剩下不多的人也学精了,捂着赖以糊口的土地再也不肯变卖。

    李煦感到很悲哀,尚元河是个官场老油子不错,不过为人还是很说的过去的,虽然有些爱慕虚名,却还是有操手的。不到山穷水尽,他是不会向自己开这个口的,他关着门,可见内心的挣扎。

    李煦咳嗽了一声说:“韶州营田在老先生的主持下,招揽流民凡四千零八百户,居岭南各州之最,而今九处营田所一派生机盎然,百姓齐颂老先生的恩德,然新栽之树不易动其根本,如今营田所内百废待兴,根基尚不扎实,人心尚有浮动,各族之间尚缺磨合,卑职斗胆建言再过两年移交给地方或更为妥当。望老先生明察。”

    尚元河听了这话,焦灼的目光霎那间变得一片空茫,他点点头,胡须莫名地抖了抖,他吁叹一声,说道:“我也知道新栽的树动其根本更是大忌,只是……唉……”

    尚元河一声长叹,满面颓丧,此等失态场面,李煦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尚元河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李煦起身告辞,已经走到了门口,忽又站定,他转过身来说道:“老先生若为新城之事忧愁,卑职倒有一计。”

    “哦,你说说看。”尚元河目光灼灼,顿时来了精神。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韶州坐拥浈、武江两江,沟通江西、湖南,若兴商阜之利,卑职以为足可养一城兴旺。”

    “兴商?”尚元河抚须思索着。

    “集中民力打通通往郴州、虔州的商道,则韶州一盘棋就全活了,彼时不怕新城没有人,只怕人多为患呢。”

    “那……?”尚元河用手指着北方,意思是说付家能同意吗。付家垄断岭南、江西、湖南三道的交通之利,每年获利千万,靠的就是山道曲曲伏有山贼,常人不敢走,唯有他家的商社方能把货物平安运来运往。打通韶州通往湖南、江西的道路不难,难的是即使打通了只要付家不同意,路仍旧是死路一条,无法引来商业之利。

    三界御龙寨与付家是什么关系,二人都心知肚明。李煦出了这么个主意,尚元河自然也不会认为他是在信口胡说,故而才有此一问。

    “韶州新城是付家所建,利益他家最多,他家不肯,老先生亦可高卧不理。”

    或许是李煦的主意有些损,尚元河愕怔了一会,忽然哈哈一笑,说:“你的心意我明白了,不过事关重大,容老夫再思量一番吧。”

    李煦拜退。(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