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常满徙封赵王如意的真正目的,天下能看得出来的,没有几个。吕雉看不出来,吕产吕禄自然也看不出来,丰沛的老兄弟们,也没人能看出来。
而能看出来的张良陈平,却都是心机深沉之辈,只会知之于心,是绝对不会宣之于口的。而受命领陇、河东两国兵马的韩信,自然是对刘常满的意图知道得最为清楚的人物,不过他更不会说出来。
在给韩信的密诏中,刘常满命令韩信,一旦自己驾崩,就颁发自己的旨意,率两国兵马入京,拥赵王如意为帝。
而在未央宫正殿的匾后,刘常满也存着一封“遗诏”,一旦自己驾崩,便由自己后宫的皇后萧昕——那时候已经成了皇太后了拆阅,颁行天下,诏中立赵王如意为皇太弟,即日继位。更有一道号令天下臣民和长安群臣,要求他们拥护新帝的旨意,也秘藏在范芑手中,不过这个新帝,那可就是谁都行了。
所以把刘如意徙封于河东,除了让他距离韩信最近,以便发动之外,还有一层含义:历史上,孝惠帝死后,是身为代王的刘恒继位的。可在刘常满眼里,这个刘恒傻乎乎的,跟齐王刘肥有得一拚,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材料,跟刘如意可差得远了。
因此刘常满把如意徙封于河东,意在使他挡住刘恒,一旦真有什么变化,也好抢在刘恒前面。当然,实际上代地贫弱,刘恒根本没什么力量来自己争取皇位,历史上貌似是众臣拥戴起来。
“倘若到时候真有这种事情发生,那就说明那个时候,他已经更适合做皇帝了,就让他做也就是了。”所以刘常满才又在范芑说破自己心思后,在她手里又存了一封“遗诏”,惹得范芑哭了好久。
当然,这些“后事”事后证明,大皇帝完全是庸人自扰罢了,他实实在在的活了七十多岁,这才寿终正寝,这些安排,也都随着皇太子的降生,完全作废了,倒让他落了一个“徙赵王于恶地”的小小失德之名,为后世所诟病。
不过在布置这些“后事”的时候,刘常满心里根本没有感觉到,原来,在自己的心里,已经把阿妈当成了最危险的一个对手。
不知道是历史上吕雉当政后导致的一系列恶果对刘常满造成的印象太过深刻,还是吕雉急着要给吕氏和张敖谋取王位的步伐太过急切,这才让刘常满从内心的最深入,产生了深深的疑惧,因此在潜意识里,把自己阿妈当成了最大的对手。
不过吕雉的努力,也并没有白费。汉十八年,她终于得偿所愿,成功的替自己女婿恢复了王位,号为城阳王。
汉十八年元旦,齐王刘肥照例前来长安,居住在齐国行宫之中,只等着第二天前往长乐宫,拜见太后和皇帝。
不过他却不知道,一张大网已经撒向了他,目标正是他的国土。
齐王刘肥被分封之时,刘邦的子弟长成的唯有刘肥和刘交二人。而齐国临山带海,地方广大,百姓富庶,是天下除了秦国故土之外最好的地盘,因此刘邦便将它封给了自己这个庶出的长子。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变故,拥有齐、胶东、济北、城阳四郡七十余城的刘肥,已经成了诸候王中地盘最大,也最富裕的一个,因此吕雉才把主意打到了他的头上。
新年前夕的时候,吕雉正为张敖的事情,坐在宫里生闷气。原来吕雉让刘常满恢复张敖的王位,刘常满总是推托说,削夺赵王之位,那是阿爹的意思,如今阿爹死了没多久,不宜变更,就这样一直拖了三年。
好不容易等三年守制过去,刘常满又说,如今如意已经被封为赵王,自己不好找地方安置张敖,还是先等等看,一旦哪个诸候出了问题,就把他的国家削了给张敖。
可是刘常满治理下的诸候王们,见韩信都老老实实的趴在河套替刘常满守边,谁还敢再起贰心?你想造反么?好呀,先掂量掂量你能不能打得过韩信吧!于是一连几年,天下都没有敢动造反心思的。
这么一来,可就让吕雉着起急来了。直到新年前夕,被远远的派到燕国做国相的辟阳候审食其回来。
审食其是吕雉的心腹,虽然刘常满防范得紧,两人并没有发展出什么男女之情,但对于吕雉来说,这个审食其是个靠得住的谋士,什么歪门邪道都敢跟他商议。于是在审食其进来拜见之时,吕雉便和他说起此事。
对于吕雉,审食其是绝对忠心的,因此他眉头一转,便来了一条毒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