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六章一夕十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梅山酒文化文物展”结束以后的第二天,古城里最大的拍卖行组织在梅山酒店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拍卖会,拍卖的物品就是钱老带过来的四坛六十年陈酿的极品女儿红。拍卖会的海报,在拍卖会举行前两天就贴满了古城的大街小巷,各大报纸上也登了好几天拍卖会的广告。挟着前一阶段大肆宣传的余威,再加上这些海报和广告的造势,拍卖会那天的场面只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最后,由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老板以四十二万五千的天价得到了这四坛酒,从而创造了国内酒类拍卖的记录。

    原来每坛十八斤的女儿红,经过六十多年的窖藏以后,到最后剩下的也不过就是六七斤左右,每坛十多万,每斤就值一万多块钱。参加梅山酒店揭牌仪式的时候,每个嘉宾的杯中虽然只倒了一钱酒,也值个一千多块钱。当时许多嘉宾都觉得酒店太小气,每人只给这么一点点。拍卖会结束以后,他们却都暗自庆幸,心想幸亏接受邀请去了,否则怎么可能喝到这样的好酒。然后又开始后悔,当时嫌酒少一口倒了进去,连什么味道都没有尝出来。那些嘉宾的亲戚朋友之类的,则抱怨他们当时怎么自己一口喝了,也不带一点回去给他们尝尝。接到了请贴却没有参加揭牌仪式的那些人,听到或者在报纸上看到拍卖会的消息后,更是后悔得简直想拿脑袋去撞墙。

    不管那些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是拍卖会后到梅山酒店尝鲜的人更多了,梅山酒店的生意更加好了。虽然六十年陈酿的女儿红喝不到,十年或者五年的普通花雕酒还是有一些的,聊胜于无吧。而梅山酒,至少在西部省及其周边地区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名酒,而且和那些只靠电视广告打出来的品牌不同,梅山酒是带着些神秘的传奇色彩的。梅山酒文化的影响力,也通过古城这个旅游窗口城市逐渐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辐射了出去。

    随着拍卖会的结束,梅山酒在古城的所有宣传活动也落下了帷幕。但梅山酒在古城所造成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最明显的,是一些古城及周边地区的酒店、超市、商场等等都来找梅山酒在古城的代言人周幸元,要求代理销售梅山酒,另外还有一些人则要求使用“梅山”这个品牌开一家连锁的酒店。

    “梅山”这个商标是李远方所有的,周幸元当然要向李远方请示,要李远方来决定到底愿不愿意授权别人开连锁酒店。如果是一个普通的酒店,光是靠着饭菜的味道好打出的知名度的话,连锁也就连锁了,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梅山酒店搞的是饮食文化,既然是一种文化,就不是谁都能做的。如果连锁的那些酒店不能深刻领会梅山酒店这种经营方式里的文化内涵,搞得不伦不类的话,就会破坏“梅山”这个品牌的形象,那就得不偿失了。尤其是这个品牌还处在开创阶段,经不起一点小小的失误。所以,李远方拒绝了所有的合作要求,连常永宽和魏宏想另外开一家同名的酒店都没有同意。

    酒是应该卖给别人的,既然是办酒厂的,别人找上门来要买酒他们还不卖岂不是笑话?但因为要买酒的人太多,给周幸元和贺兆年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原来的梅山酒厂的生产规模很小,一年产不了多少酒,就算是现在因为有了李远方的投资可以放心地扩大生产规模,但酿酒是需要时间的,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酿出来的,所以按目前的库存情况,连营业额大增的梅山酒店本身的需求都很难满足,更不用说卖给别人了。所以目前只能有选择地限量供应,近期内只向那些酒店提供少量的梅山酒,超市和商场之类的,只能等一段时间再说了。

    “物以稀为贵”因为梅山酒的出货量很少,除了梅山酒店之外,别的地方卖的梅山酒的价格奇高。既然做的是文化产业,大众化是必由之路,如果梅山酒的价格居高不下的话,就会使得普通的老百姓对其产生排斥,久而久之,会给梅山酒的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所以李远方不得不和钱老商量应对措施。按照他们的计划,梅山酒能够大量进入市场的时间至少是两个月以后,两个月时间对一个刚刚起步刚造出了一些影响的产品来说太长了。在钱老的建议下,李远方同意采取和梅山茶业类似的方法,联合别的酒厂,将他们的产品打上梅山酒的商标作为应急措施。

    贺兆年在周边地区跑了一圈,找了许多酿酒工艺和自己比较接近、酒的品质也比较优秀的酒厂,买下他们的库存,要求换上梅山酒的酒坛和商标。贺兆年找的那些酒厂都是有一定历史的小酒厂,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黄酒很不好卖,所以那些酒厂和当年的梅山酒厂一样,大都处于惨淡经营的局面,因此所有的酒厂都很愿意和他们合作。有的干脆提出和他们签订联合生产的合同,组成一个联合体,唯梅山酒业的马首为瞻,以后使用统一的工艺来生产花雕酒,经贺兆年检验合格后,统一使用“梅山酒”的包装和商标。联合了十几家同类酒厂以后,出货量的问题总算暂时得到了解决,而且在没有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使得梅山酒业公司目前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十几倍,俨然成了本地区造酒行业的龙头企业。

    和李远方认识之前,贺兆年只是个小酒厂的小老板,从本质上讲是个老实本份的农民,本来打算这辈子能够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就行了。但认识李远方以后,不仅他们家的酒厂成了省级文物,祖宗的名字被写入了地方志,他贺兆年自己突然成了地方上的名人,成了周边地区的酒厂老板们敬佩有加的会首,而且经济收入情况大大改观,算上李远方购买商标的钱和这次拍卖那四坛女儿红的收入,竟然做梦似地成了一个百万富翁。所以,贺兆年对李远方的感激,简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近来家里有些亲戚经常在他面前指出不应该把商标卖给李远方,他都是毫不后悔。同时,不管李远方和钱老交待给他的任务有多么繁重,都是毫无怨言地积极做好,用他和自己儿子私下里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了贺兆年一家的积极配合,钱老在梅山镇的所有工作都进行得特别轻松。

    产量问题解决以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