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昆仑史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由于没有氧原子,而只有氧离子,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而正是这样的强烈电磁化合反应,使得地幔与地壳的空洞越来越大,由于不能承受自重,地壳内部发生整体下陷,造成地震,而这些震动能便会通过岩层裂隙迅速向地面传播,造成地面破坏。还有就是出现地震时,多会伴有风暴雷雨的出现,这也是因为地下电磁场引起大气电磁场变化所致。

    “复仇女神”“月”与太阳系相遇时,引起太阳系磁场大变化,诱发地磁场发生变化,这才出现飓风、雷暴和地震的发生。

    生命也是在这种强烈的破坏性电磁场中偶然产生的。地球能够合成矿物质,也能合成有机物,能合成生命也很正常,而合成高级生命,也属于宇宙演化的必然。

    要说真有神,那么这个天地,或是宇宙就是神。

    第二章伏羲女娲

    银瀚渺漠迤昆仑,霓虹霰雪落玉英。昆仑之虚有雷泽,青波浩渺溢彩氲。朝云暮雨连天地,霹雳风啸迎雷神。日精月华神灵孕,女娲伏羲育后人。结网捕鱼牧狩猎,攒木取火驯兽禽。观天测地演八卦,礼乐教化创文明。

    龙者雷电之状也,天地感应而自生,伏羲女娲从其出,蛇身人首有圣德,生而神明自婚配,取木生火育众生。伏羲氏衍于昆仑,繁荣于塔里木河,北进入天山南北,沿祁连河谷入关。以木取火为木德,故以青龙而帝之。女娲娘娘育后生,青帝伏羲传龙人。是故寰宇神州地,皆青龙之传人也。

    女娲与伏羲是同时代远古人类。历代史书或学者专家各有不同看法,未能统一,以至于世人不知所以。这里依据各种史料,剥掉神秘外衣,还历史真相。这点除了根据神话传说整理外,还以中国长沙楚帛书中甲骨文所记载的故事为依据。春秋战国之前,谈女娲伏羲的书籍很少,后来孔子修书删书,认为那是“怪力乱神”之事,更是把远古神话全部给删了,而加上后来秦始皇“焚书”中国文化在秦汉彻底与远古断裂开来,从此步入迷糊混乱之中,古代的人物关系和历史时期更是混乱不堪,张冠李戴,神话和信史相互搞乱,但凡每一个远古首领,似乎都将所有历史和功绩集为一身。从历史人文角度讲,孔子中国文化的罪人。

    伏羲和女娲,为人类起源之时,其历史年代无从科考。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分析,中国昆仑山系,是人类起源发祥地。

    远古人类自2。5亿年前“月”即“复仇女神”与太阳系亲密接触后便产生了。这个时候,盘古大陆中间的昆仑山,即须弥山远仅为2000米左右,位于赤道附近,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但由于山高坡陡,高山林立,沟谷纵横,峡谷河川众多,人类实际可能应该象长臂猿猴那样的生物,长期生活在林间树木上,可以自由“飞来飞去”可以想象这样的人类基本不需要发明工具就能自由生存下来。

    传说伏羲为雷神之子,其母在雷泽边行走踩了雷神之脚印而孕,而女娲是伏羲的妹妹。雷泽,根据昆仑山的地形地貌特点,可以肯定雷泽在塔里木河与青海以及柴达木盆地之间。剥开传说神秘的面纱,我们可以想象,在没有人类之时,应该有了其它的动植物。那时的昆仑山气候肯定要温湿的多,那时候昆仑山被古地中海包围,湖水沼泽很多,雷电也很多。从传说中夜可以推断,人类的起源源自于一种自然现象,那就是雷电在湖泊之间发生强烈的自然感应而生化出人类。而从地球的演化角度看,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是地球或是宇宙突然创造出来的。

    全世界各国民族或部落,基因基本相同,足见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人类并非其它别的物种演变而来,人类也不可能演变成别的物种。进化,只能是在保持物种不变的前提下,结构功能略有改变,而不会发生结构性和形态的改变。原始生命和高级生命现象,都应该是自然界的偶然感应而生化出来的。物种随时都在消失,而新的物种也在产生。

    对于雷电现象,我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而且我们也可以模拟出放电现象,但我们却至今无法知道雷电的真实机理。

    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我们看不到上帝的存在,而伏羲和女娲则是天地感应而生。西方的夏娃和亚当也当是类似的原因产生,而绝非上帝创造。如果说有上帝,那么上帝就是雷神。人类的产生是大自然的一种偶然。也许西方的夏娃和亚当就是中国的女娲和伏羲,因为人类应该只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如果雷神同时造就或在不同地方造就了许多人,那么这样的人就可能如恐龙时代那样出现各种各样的恐龙,而各种恐龙的基因差别肯定很大,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有许多不同的种类。然而人类的基因显示均属同一种群。也许远古时代真还有别的“人类种群”比如中国传说中的“巨人”和“矮人”也许还有其它的“怪物”生灵,而这些异类,在后来的神话或历史传说中均有出现,只是最后要么被我们的祖先灭掉了,要么被融合或自生自灭了。这样剩下来的就只有我们现在的种群了。全世界的人类除了肤色有所差别外,在生理结构和外在形态几乎没有差别,男女之间可交配而繁衍后代,这说明了基因的完全相似性。

    根据上面所述:女娲就是上帝,就是耶和华。

    那时的远古人类种群,是属于母系血亲种群。物种产生,估计不可能只产生单个个体,而应当是一个群体。女人产生后,第一种叫声可能是“女娲”而男人产生后,第一种叫声可能是“伏羲”或“庖牺”然后男女之间互相接触,学习,便把彼此的声音作为呼唤的代号。这样,语言开始产生。所有雌性人,都叫女娲,所有雄性人,都叫伏羲。

    当时的昆仑山系,树木参天、岭谷河流众多,食物来源广,而外界的猛兽毒虫被古地中海隔离在四大部洲。这便是人类的伊甸园。

    至于西方圣经中说“赎罪”的问题,那是后来人类种群亚当和夏娃的一支远离昆仑,来到欧洲,长期处于独立的血亲种群关系中,人群后代很多要发生夭折,即便成活,也很多变异怪胎,死亡率很高,这样,便对性和生殖产生了恐惧和罪恶感。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很久,直到遇见别的种群后才逐渐改观。但这中改观,人们以为是上帝宽恕的结果。这些远离昆仑的人群,心中的记忆“女娲”就是神,敬畏之心自然而生。

    恐龙时期,人类在四大部洲发展艰难,但在昆仑山却发展迅速。人类种群已经学会了使用火和制造工具,打造木筏和结绳,学会了结网捕鱼和狩猎作筏等,并学会了驯养和放牧。这个时期,人类进入了种群文明时期。这个时期,可以称为女娲时期,也可以称为伏羲时期。早期是以母系为主,后期是以父系为主,但伏羲和女娲都是同时期的人类。

    随着种群文明的发展,种群首领才被成为女娲和伏羲。女娲伏羲时代的文明,攒木取天火,自此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这攒木,是去燃烧着的木火之意,那时还没学会取火的人工方法。钻木,是不可能起火的,而燃冰取火,似乎人类当时还没这么高的智慧。

    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源于伏羲女娲时期,天地感应而生伏羲女娲,与霹雳雷神和大泽有关,雷电之状若龙,击之于木而燃烧,取木火而用,自此改变人类,使之从动物世界分化走出。故以伏羲为龙,具备木德,木为青,故为青龙。但凡神州大地之后人,均为青龙之传人也。雷电的形状就似龙,而这个龙字,在古代八卦里就是雷,就是震。伏羲时期,人类刚刚出现,对于雷电,也许害怕,也许因为出自闪电,反而有一种“父母亲”的天性感应,这样就产生了对闪电的崇拜,也就是对龙的崇拜。因而“闪电”既是“龙”

    宇宙万物的本源离不开阴阳属性,万物皆有阴阳,阴阳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大自然产生人类的时候,男人和女人均同时产生。也有可能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产生相同结构形态的人。这也就是全世界各国神话传说均有的共同特点:人类起源与兄妹或姐弟。

    至于蛇身的传说,全世界几乎相同,说明这是真实的过去。也许正是这样的蛇身兄妹通过交配后,而生下的孩子的腿才完全分化出来。我们在现代医学临床上就会遇见一些罕见的下身双腿未分离完全的病例,也由此说明我们的基因实际是先发育成蛇身最后才分化出双腿的。

    高级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生命是由单细胞生命进化而来的。所谓重演律,是没有充足证据的;所谓进化论,也是很牵强而缺少足够证据的。

    站在生物学上看,倒是可以吧所有节肢动物都叫昆虫,可以把所有用鳃呼吸的动物都叫鱼,把所有生蛋的常有羽毛的动物称为鸟,可以把所有爬行动物均称之为恐龙,而把所有哺乳动物都成为人,这样看,我们能找到进化的痕迹吗?如此倒是可以认为有猫人、狗人、猪人、牛人、马人等等,这和各种鸟儿和各种恐龙一样,但实际却并不能相互发生自然交配繁衍,这说明彼此间根本就没关系。

    生命在繁衍过程中,发生基因变异倒是可能的,但绝不可能变成别的物种。大自然造就的生命系统,自然依照其能够自我生存繁衍的规律而演化发展的。也许大自然制造生命也有失败的现象,这就是那些奇异怪物出现而又迅速消失的原因吧!

    在中国女娲伏羲时期,夫妻关系较为复杂,并无明显和固定的配偶。由于出现了血亲关系演化的死亡夭折现象,伏羲发现了是血亲关系所致,这便才下令规定不许父女、母子、兄妹乱伦。这个命令下达并借力传达四大部洲人群,这样更加使得西方人群部落明白了遭受罪恶的原因,因此在后来的经文中记载“赎罪”希望获得“神”的宽恕。

    自从伏羲下达这样的命令后,人类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伏羲的地位便逐渐超越了女娲。但在那个时期,各个种群结构不一样,因此有母系、父系和母父系几种种群文明现象。而当洪水浩劫来临之时,是女娲下达的最后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命令。洪水过后,昆仑山人类首领由伏羲担任。实际上,这伏羲或女娲,都是族群首领的称呼。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黄帝一统天下后。历代女娲和历代伏羲都没有自己的名。

    至于伏羲画八卦之说,流传很久,也很古老。实际情况是种群首领伏羲根据人类发展情况做的分布记录。那时候只知道画长短线,即发明了二进制。由于6500万年前的灾难,人类几乎也被毁灭。灾难过后不久,昆仑山迎来了人类族群的大繁荣,生存空间出现问题,不得不再次分家。伏羲和女娲早年养育有四子。长沙楚帛书云:“长曰青榦,二曰朱四单,三曰白大橪,四曰墨榦(缺失)。”这种情况不见于史书的历史文物记录,后人以为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这是后来尧时期的天官,而姓氏是早年伏羲儿女传下来的。造成这样的缺失和混乱,都是孔子胡乱删书、改书的罪过。从四个名字看,都是以“木”为名,这与当时远古人类居住的环境是森林有关系,说明楚帛书记录的是真实的,也就是说首任伏羲的四个儿子青榦、朱单、白橪和墨榦是真的。这里为了便于记忆和统一,便简略称呼了。后来伏羲赐“羲”为儿子的姓,而赐“和”为女儿的姓。羲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和宓等,则是在6500万年前大洪水发生后的昆仑山人类首领伏羲的儿女,而和姓也便被伏羲的外孙继承了,以后数千年都是羲、和两家人掌管天官祭祀之职。

    伏羲制八卦分九州,以龙记官,建立了中国远古第一个原始社会形态的国家。并让自己的儿女掌管五方天文,统领各族群,分别前往各个大陆建立新的家园。羲伯被派往中原,到达了今天的河南一带,后来建立羲国,继承伏羲统治中原;羲仲则奉命前往遥远的东方旸谷,即后来所称之“姆大陆”建立了羲和国;羲叔奉命带领部族前往南方,建立南交国;和仲,则前往西方,达于昧谷,建立希腊国;和叔奉命带领部族前往北方,定都幽都,建立肃慎国。那时期的国,还只是一种“部落结构”而昆仑山中心地区扩散发现燧石后,四方部落才派人来到昆仑寻找燧石,或者昆仑山的伏羲也命人群借力传送燧石。这种情况的出现,才有后来把昆仑一带的人类称为“燧明国”有了火,加之昆仑山越来越高,越来越冷,昆仑山人类不得不向四周迁徙。

    关于眛谷,古代记载不多,而到尧时期,中原的和仲后人再度到西方去,却没能找到祖先的位置。眛谷,日落之地,自然在山谷中。昆仑山为人类的发源中心,往西到达了希腊的奥利匹克山的山谷。这时候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已经使得现代地球的山脉分布格局已经形成了。根据历史记载和语言文字研究,现代地球上所有人均源自于古代约2000个祖先,而经历大洪水后,剩下来的人,正是这2000多昆仑人,以及早期散布各地的幸存者;而且只有中国人称为“希腊”其希腊文为“greece”其语言为印欧语系。从人类发展的角度上讲,6000万年前左右的人类,是在散布世界各地后才发明“燧石取火”的,也就是说,是伏羲命令儿女们下山之后达到甘肃、陕西一带后才发现燧石的秘密的,这才促使人类进入的部落文明时期。能够自由使用火,这才更加促成了人类放开脚步大胆走向世界的必然。而那个时候,仅仅有卦画,并非所有人都明白,而且语言也并不丰富。这就造成了全世界后来形成的人类在民族区别上的巨大差异。

    还有一种推测,那就是和仲带领的族群向西穿越中亚,跨过伊朗高原后来到西亚,达到土耳其,被大海隔断,对面即是刚刚在6500万年前以后才被造出来的品都斯山脉,那里高深峡谷很多,迷茫昧魅,和仲便把那里名为眛谷,土耳其这边取名禺谷。山海经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饮河渭而不足,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这里的大泽,既是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爱情海,禺谷就是土耳其山谷。这个情况均被和仲派人汇报给昆仑的伏羲,因而得以流传下来。而和仲的族群便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繁衍开来。山海经同时记载了“日出于旸谷,没眛谷而冥”的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实际夸父就是与和仲一起往西去的部落首领之一。只是山海经记载夸父为炎帝后裔,已经是很晚的故事了。记载夸父是北方巨人,由此可见并非伏羲血统,后来炎帝的后裔中的夸父并非追日的夸父,估计是后来的夸父体型较高大而已吧!远古时期,并不能准确区别河流起源。这里的“河渭”当是指两河流域。和仲的族群在这里演化发展并在高加索地区建立了新的文明中心,成为了现代欧洲人的起源。

    远古时期,按照人类产生的同样可能性,人类种群应该有巨人族和矮人族,这两种种群在智慧上和体型上均不如中型种群,因此这两种种群实际处于被统治地位,后来的一些历史故事或记载均有巨人族和矮人族的故事,因此有理由相信当日与叔仲西行的人群中就应该有巨人族。欧洲人体格普遍比蒙古人高大,我想也许就是那时巨人族和中型人在西方共同繁衍的结果。而矮人族几乎没有啥生存优势,这些人便自生自灭了。矮人族多分布在东南亚一带,应该是羲叔从昆仑带到南方的。

    而原先的诺亚方舟回归的人,却到了阿拉伯半岛和埃及。而非洲南部并未遭受大洪水,远古幸存者较多后来便演化成为现代的非洲人。

    和叔建立的肃慎国人,一部分在东北亚扩散,一部向北极和北美扩散,成为爱斯基摩人的祖先;一部分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扩散开来,成为中国北方民族的祖先。

    美洲的玛雅人,则是更为晚期才开始的,恐龙时代或许有人类种群经西亚和欧洲非洲到达美洲,数量应该十分稀少,6500万年前的大灾难,美洲属于重灾中心,只有南美南部角落的人类得以幸存。后来羲和国人因姆大陆解体,一部分人来到南美洲,建立了印加帝国,他们的共同信仰都是日和月。而北美的一部分和叔部落继续南迁,后来来到墨西哥的大西洲建立了“亚特兰蒂斯帝国”这个帝国在15000年前毁灭。而另一个帝国,姆大陆上的羲和国,后来叫“卡拉帝国”也在15000年前开始因陆地解体而逐渐消亡。幸存在火山岛上的人类,在经历灾难后,能够留存的文化和语言已经不多,再加上近代西方文明的摧残,羲和帝国消失在大海。

    羲和国的两个分支,至今还在高度发展,那便是日本和菲律宾。“扶桑”远古就是指的“羲和国”在黄帝时期,羲和国公主称为羲和公主,嫁给了帝俊,帝俊成为首领,与炎帝和黄帝经常发生战争,一度统治华北平原地区,其子孙建立了庞大的诸侯国,自称天帝,为太阳神。帝俊的历史功绩并不亚于黄帝。只是帝俊的历史不见于正史,仅能从山海经看出端倪,而帝俊的功劳,最后被纳入黄帝后裔帝喾系统。我想这是孔子“修书”的结果。因为帝俊后来战败退回扶桑去了,而他的文化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因此孔子“修书”便将帝俊的功绩移花接木在黄帝身上,并釜底抽薪把帝喾用来鱼目混珠,吧帝俊的三个妻子羲和、常羲、皇娥和儿子少昊、女儿精卫也被抢劫或转移,可谓高明无耻之极。然而,经过加工改编的书籍资料,有明显的刻意造作现象。因为山海经孔子没能修改完或是没修改。

    印度半岛幸存者在灾难之后陆续回到半岛生活,而另一部分则进入东南亚,与南下的羲叔部族结合,这部分结合后的人在向东南迁移,进入澳洲,另一部分则与羲仲部族建立的羲和国人结合,这样便形成了最初的现代人种群群结构。

    伏羲小女儿和宓嫁给黄河一带的冯夷,即河伯,传说夫妇均死于洛水,被后世尊为洛神,称为宓妃,后人更是赋予了更多的神话故事在这段爱情故事中。甚至把后来的大羿与帝俊牵扯在一起,把后来的羲和国羲和公主也与大羿混在一起。大羿、帝俊是后来呢黄帝时期的部落首领之一。

    第三章燧皇玄女

    伏羲氏传千五元,分化为众多龙氏。燧人氏居昆东北,为伏羲氏之后人,广布于山水河洛,历数千万年之久。五千五百万年前,燧石取火以炮食;西元前四万年后,玄女结绳而为政。此为文字之雏形,方为文明之开始。西元前两万年后,河图洛书出燧人。前一万二千年后,发明陶文十天干。

    根据史书记载,伏羲氏传十五世,古代一世为三十年,而不是100年,那样就只有450年的历史。这么短暂,是不可能演化出高度文明的。史书和其他典籍中常常有太昊伏羲的说法,实际这个太昊也就是伏羲后代首领。根据史书推演,太昊时期主要活动范围在山东江淮一带,说明实际是东夷部族,也就是是羲仲的后代。这里又似乎有一种移花接木的痕迹,目的就是要把伏羲后人与黄帝族系统一,以便万千功劳归于伏羲和黄帝二人,历史被篡改的痕迹十分明显。黄帝时期的年代都很难考证,何况乎遥远的伏羲时代呢。

    根据中国历法,一元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千五元,既是1。944亿年。也就是说从人类起源到学会使用燧石取火,人类经历了近乎2。0亿年。而人类正是学会了使用火才大批量快速向世界各地扩散,并与大劫难幸存者融合后形成现代的人类种群。由此可以推算,大灾难过后约一千万年后,即5560万年前,伏羲在燧明国下达了人类征服世界各地的命令。而这位伏羲,就应该是太昊伏羲。太昊伏羲之子羲伯在河南建立羲国,后来继承太昊帝位,所以太昊的事迹和崇拜,便转移到了河南。

    自此人类社会进入燧皇时期。

    有人把燧皇提在伏羲之前,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人类从出现到会用火需要一段很长久远的过程,而伏羲女娲即为人类之始祖,自然在使用火之前。

    人类会使用火后,由于昆仑山日益随着青藏高原升高,昆仑山气候越来越恶劣,居住在昆仑山的人类不得不到山脚河谷地带生活。这就进一步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从5560万年前到西元前2万年,由于各个人类种群分化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伏羲首领不再具备统一能力,而各地种群自由发展。继承伏羲氏发展起来的种群由昆仑山下,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的燧人氏活动在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与河套之间,而其他地区则由伏羲氏的后人继续繁衍生息。有了火后,流动性更为容易,生存空间广为拓展,人类社会结构也开始出现分化。

    燧人氏更多的是代表一个人类社会时期,即人类进入部落文明时期。这同时也意味着伏羲时代的原始国家解体。生活在世界各国的人类后裔,各自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种群分化越来越多,部落也越来越多,而血缘更为相近的不同部落联合在一起,便会形成民族的前身。

    依据传说,距今四万年前,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玄女结合,建立血缘联盟,形成强大的部落联盟,被称之为燧皇。伏羲时代分化部落,均是以伏羲子孙为首领获得相应姓氏建立部族的。而在燧皇时期,各个部落各自发展,燧皇玄女喜欢研究天文地理,所以数万年都无大的冲突和战争。

    4万年前,玄女发明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结绳记事由此开始。燧人氏继承伏羲氏的天文知识,玄女善于观天象,演八卦并发现北极星和紫薇恒,称为紫宫或玄宫。并根据八卦思想,结合绳结,演化出河图和洛书以及星象历法。约一万二千年前,玄女创造了简易的陶文,替代了以绳记事的方式。玄女根据宇宙形象观察,发现天气中有五种阴阳不同属性的能量流,而正是这中能量流推动着宇宙的运动,因此又发明了天干,这也是从洛书演化成为10进制的符号。再后来又依据天象日月地球关系,发现一年有12个节气变化,由此发明了十二地支代表一年12个月。到了后来,玄女部落获得了真理大道,后世人称其部落首领为九天玄女。炎黄联合与蚩尤决战时,屡屡被蚩尤打败,黄帝不得不来到昆仑山求助玄女帮助,玄女依据天象,据说启动了奇门遁甲之术,这才将蚩尤杀死。从五行八卦的发展过称来看,也许玄女部落的人真的悟道而精通奇门之术了。这对于普通人,的确只有崇拜了。玄女部落一直以昆仑山为中心向东向北向西扩散,形成中原周边少数民族。

    陶文和天干地支的发明,人类这才从原始种群文明走入人类原始部落文明时代。而这样的文明却是从一万二千年前才开始的。而这一开始,却加速了文明的发展进程。而玄女首领本身却在昆仑山隐居了,其族人后来便分化在其它部族中了。而燧皇氏也随之消散在各个部落中。12000年后,中原的神农氏迅速发展起来,为形成现代汉民族的雏形。

    现代考古学和人类学专家研究非洲,不仅仅发现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和柏柏尔文明,更为关键的是发现了最为完整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因此都认为人类是从非洲起源的。

    但这个结论受到严重挑战,不能解释的问题也很多,现在科学家们便从全球人群中抽取不同人群进行基因分析,由于采样范围和采样精度的影响,现在初步确定现代人类有2000个左右的共同祖先。其实与不研究也差不多,因为全球的人类民族也就大约2000个左右,这等于没有研究。

    实际情况是全世界这两千多个民族正是在5500万年前从昆仑山分散全世界各地的2000多昆仑人。这两千多个民族中,有许多都有血缘关系,那是人群分化的结果。

    6500万年前的大灾难在非洲留下一群幸存者,这群幸存者是在亿万年前古地中海干涸后,为躲避恐龙的猎杀,逃到非洲来的。实际上一万年前恐龙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人类要逃避恐龙追杀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个时期,地球上山脉很少,但因海侵,沟谷河流特别多,也许人类倒是可以在岭谷地带生存下来。人类能够在非洲生存下来,少数幸存恐龙也能够在非洲生存下去。所以实际恐龙灭亡也是在后来的哺乳猛兽出现后,由于环境气候温度升高,才逐步消亡的,或许在某些特定环境,依然还有恐龙的后裔。这好比人类在大劫难后,在世界各地居然还有幸存者。

    非洲的气候环境,逐渐改变了非洲人的肤色和骨骼体型。肤色基因同其他基因类似,当血亲种群经历时间越长,其基因组合越严格或纯正,但如果基因有病变,那么病变也就越有可能,肤色也是如此,纯黑色和纯白色就是这样的极端典型。现代社会交流互动更加平凡,血亲组合基本消除,因此棕色人群越来越多。

    而非洲人正是大劫难后的幸存者发展起来的。然而北非、埃及、西亚和中亚,最初是来自昆仑山的人群。和仲带领的族群一路西行,一路分化,由于人群很多,因而发展很快,并渐渐形成各自的部落。而诺亚方舟的幸存者们由于人群少,一路山走走停停,被早就已经扎根的和叔后裔一路追杀或驱赶,这后来的故事便是圣经里记载的了。

    而古代北非居民却是来自昆仑山的和仲后裔,他们几经演化,适应了北非尼罗河的气候,在数万年以前就到达了西亚和埃及。埃及人建立金字塔和制造木乃伊,那是他们心中一直萦绕着他们祖先的使命或希望。因为埃及人的祖先和仲是奉伏羲之命前往西方的,而昆仑才是他们灵魂的归宿或寄托,随着时间的改变,一代代口授心传,为了获得最后的回归,埃及人建立的金字塔和木乃伊,是希望回到昆仑去。埃及人曾经想东归,曾经一度东征西亚,甚至打到了两河流域,在这里,埃及人遭遇了来自诺亚的后裔阿拉伯人和已经分化的和仲后裔波斯人的激烈抵抗,最后反而被诺亚的后裔灭掉,并占领埃及,而这些埃及人也沦为奴隶,最后渐渐消亡融合在阿拉伯世界中了。而阿拉伯人自己也开始分化成犹太人和新阿拉伯人,相互之间也内耗相斗了数千年。

    与此同时,在高加索地区的和仲族群也很快分散欧洲各地,形成欧洲各个民族,并在后来先后各自开创了灿烂的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阿拉伯文明等等。

    随着诺亚后裔建立的阿拉伯文明扩散,开始逐渐同化欧亚人群,犹太教传播到希腊、罗马一带,经和仲后裔改造成为基督教,最后阿拉伯教分成三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印度人则开创了印度文明,创立了印度教,而后演化出佛教来。根据佛经记载,古印度人在大灾难来临之时,是由僧人带领少数人群到昆仑山上避难的。这些印度人也是当时女娲派人来传递的圣喻。

    佛经记载的四大部洲和须弥山,这些并非是虚构的,剥开后世之人想象的外衣,寻找思想的根源,我们就会发现世界真相就在我们眼前。

    南下的羲叔部落,虽然没有建立独立的文明,却与印度人在东南亚融合,而后向澳洲发展,一部分融入瀛洲的羲和国。

    北去的和叔的部落,在亚洲北方腹地迅猛发展,后来成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一部分在西北与燧人氏后裔部族融合,形成中亚民族政权;向东北到达南美的一部分族群留在北极成为爱斯基摩人;直到四万年前,一部分和叔后裔人才到达墨西哥湾,见到了先来到这里的羲仲后裔,这才安定下来,形成印第安人,直到2000年前,并在后来在全美洲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城市文明。这些部族相互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直到西元1276建立了阿兹特克文明,却在1519年被西班牙征服,从此印第安人沦为殖民统治,遭受无情杀戮和迫害,逐渐减少消亡。现在美洲的印第安人不足总人口的10 %,而且已经渐渐失去自己的文化传统。印第安人也建造金字塔,这和古埃及人类似,因为这些人来自昆仑,他们渴望获得昆仑山的“神”的启示。要知道这些来自亚洲的昆仑人的后裔,他们都是具备高度发达的天文知识的群体,这些人是奉命而来的。玛雅人创立了金星历。

    这里要提到另一重要事件:大西洲“亚特兰蒂斯文明”

    早在四万年前,来自羲和国姆大陆的羲仲后裔,先来到墨西哥湾,四万年前到达墨西哥湾的旅行者们发现一片巨大的海洋被大块的陆台环绕,于是这些人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这里便是大西洲,四周为高耸的山峦,中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陆地,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正是人类的伊甸园呢。这样的国度,一开始就迅速发展起来,创立了高度发达的“亚特兰蒂斯文明”这个文明的发展程度我们无从可知,但从美洲其余各地的遗迹来看,16000年前就有这样的文明,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文明。玛雅文字,不可能在2000年前才被制造出来,因为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已经很完善了。依据柏拉图的记载,这个帝国的海洋运输特别发达,而且攻占过欧洲和非洲。在美洲各地和大西洲中心建有金字塔,但是,在12000年前,大西洲突然消失在海中。但如果的确有如柏拉图说的那样,这个文明被毁,但也应该在其它地区建有卫星城市呀!如此强大的海洋舰队,那时候的欧洲和非洲,谁能抵挡?

    实际的情况是:的确这个文明非常发达,并且走在埃及和中国之前。但最多不过是奴隶制帝国农耕和渔猎生活方式,和中国神农时期差不多。

    这时,来自羲仲建立的羲和国后裔,在姆大陆建立了更为发达文明,在中国依旧成为东夷或瀛洲。姆大陆源自于远古四大部洲的东胜神州,后来受到来自印度洋版块和亚洲版块的推挤,亚洲版块嵌入在下,与太平洋板块在北部咬合,迫使东胜神州向上抬高,渐渐向东南飘浮在太平洋板块之上,并分裂成很多细小版块。而版块结合部,也形成了许多火山群。

    6500万年前大劫难后,姆大陆散布在广阔的南太平洋中,羲仲的部落经台湾和琉球到达各个岛屿,从此繁衍生息开来。那时叫羲和国,也就是太阳之国。

    羲仲的后裔在瀛洲繁衍生息下来。并建立了自己的文字,后来也建造了金字塔,这都是因为祖先受命于伏羲的要求,这时为了观测天文星象,获得“神谕”以便预防灾难。远古时代,对天文星象,那是十分敬重的事业。

    12000年前,来自大洋海底氲集的力量,再度使得大洋加速扩张,地壳再度膨胀,这一次没有地外天体的影响,这样地球就在安静中一座座火山开始爆发,这次爆发主要发生在大洋周边版块。火山引起飓风、海啸、地震不断,姆大陆完全解体消失,只在周边还留下了一些火山。

    这次太平洋海底火山集体爆发,使得姆大陆解体,而姆大陆的另一个文明基地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文明也同样遭受厄运。大西洲位于南北美洲之间,即现在的加勒比海位置。在6500万年前的大流星撞击的时候,大西洲版块便被震裂,但还不足以解体或沉陷。12000年前的太平洋版块运动,加剧了美洲版块的抬高,在剧烈的地震和海啸风暴肆掠下,大西洲版块从美洲版块中脱离,引起下沉,最终大西洲消失在水底,周边也仅仅留下一些火山岛屿。

    12000年羲和国因姆大陆解体,一部分去了日本,一部分人留在菲律宾,一部分人则去了南美洲,后来在南美洲再次建立了印加帝国。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山海经。大荒南经道:“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山海经。大荒南经云:“帝俊妻皇娥;生此三身之国。”

    在日本和琉球的羲和后裔出了一个部落首领帝俊,一度返回大陆,占领了山东河南江淮一带,取代了羲伯继承的伏羲氏帝位,自称天帝,其部族建立了无数的诸侯部落,建立十日国,开创了新的灿烂的文明。

    后来与炎帝、黄帝和蚩尤经常决战征伐不休,最后帝俊战败退上海岛,从此不再回来。其妻皇娥、常羲被俘,女儿精卫和儿子少昊被黄帝收养。而在民间传说中,少昊之母为皇娥,为白帝之子。在山海经中,帝俊的记载非常之重,而且帝俊的子女,个个都是英雄风云人物。可是后来都被移花接木变成了黄帝血统了。

    精卫长大后,想回归大海寻找父亲,经历数次船舶均被海浪摧毁。黄帝也很痛爱这个养女,毕竟都是伏羲嫡系子孙,为了消解女儿的思念之情,黄帝命人协助精卫填海,希望能填出一条通往海岛的道路来。后来精卫在一次寻访过程中被淹死。这个故事后来被人加工删改,把帝俊抹去,把精卫说成是黄帝哥哥炎帝的女儿,而少昊则成为了黄帝的儿子。

    山海经云“少昊孺帝颛顼”说明颛顼的确是黄帝的孙子,是少昊的养子。实际上少昊血统出自太昊伏羲,因为后来推行伏羲的法度,被称为少昊。而黄帝和炎帝实际是少昊的远房叔伯。从亲疏远近上说,帝俊妻羲和,这是伏羲儿子羲仲的后裔,帝俊是子侄系,少昊是帝俊儿子,属于伏羲的外系。

    而黄帝父亲少典,却是羲伯后裔,属于伏羲嫡系。帝俊灭掉羲伯氏,还自称天帝,而且继续扩张,不断征伐炎帝和黄帝部族,这才使得黄帝和炎帝决定消灭帝俊。

    我们现在知道日本自称为大和民族,首领称为天皇,这就是源自于其为和仲后裔天帝帝俊的后代的缘故。而后来的历史,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知怎么回事,他们就不断派人来大陆寻根问底。只可惜沧海桑田,历史因果不断,西元前4424年黄帝几乎灭了帝俊,历经106个甲子之后,即6360年后的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半个中国,这场灾难,也算是一报还一报吧。

    西元前4424年,炎帝联合黄帝父亲发动了对帝俊的全面战争。

    战争的场面没人知道,但结果却是使得山海经这样的奇书记录混乱不堪,人物张冠李戴,事迹也很是混乱。而对于帝俊的战争,只字未提。但在很多典籍中“东夷”这个一度强大的部落,在黄帝时期,却突然消失了。通过这些典籍的破绽,显然这里面有重大的秘密。我想这些秘密便是后来的两个人给全部毁灭了:一是孔子修书删书,将凡是认为不合其所主张的事情和人物要么删掉,要么修改。对于帝俊如此伟大的人物,孔子因为其不是黄帝血统,而其儿子少昊又继承了黄帝帝位,无法否定帝俊,便删除了帝俊的故事,更采用移花接木和釜底抽薪的手法,将帝俊消灭于无形。二是秦始皇焚书,只留下秦国的东西。想想看,中国历史遇上两个如此千古一帝和千古圣人,中国的历史文化还是本来的样子吗?这两个人,不仅可以创造历史,也可以改写历史,这真是伟大之伟大者!

    12000年前姆大陆解体后,太阳之国的后裔迁到南美洲,建立政权,并与大西洲的后裔展开征战,从11世纪开始到15世纪,建立了庞大的印加帝国。然而,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整个美洲无一幸免,帝国迅速崩溃瓦解,1533年消亡。

    从现在遗留下的文字属于远古玄女发明的绳结文字,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姆大陆的文明体系也是属于绳结文化。

    绳结文化是最为抽象的会意文字。这种文字应该在印第安人中广为流传。二在大西洲文明留下的玛雅文字,也应当是在绳结文基础上的改进。

    站在长远的角度看,姆大陆文明、大西洲文明和后来的墨西哥古文明和印加帝国文明,均是一闪而逝,他们是来自昆仑山的开拓者,刚建立文明,却还没来得及发展,要么被大自然毁灭,要么就被西方的殖民者所毁灭。而这些殖民者,却是自己祖先兄弟的后裔。人类的自相残杀,竟然如此残酷和无情。

    12000年前的灾难,同样给东亚、南亚和亚洲带来深重灾难。这时,中原地区已经神农氏部族统领中原。燧皇氏族群在昆仑山、天山南北向中亚西亚发展,中原的羲伯部落分化成无数部落,而神农氏是最为庞大的一个部落。12000前的环太平洋火山大爆发,使得整个太平洋和东亚灾难不断,而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位伟大而杰出的部落首领神农炎帝。

    第四章神农炎帝

    燧人氏历越万世,伏羲后人遍神州。西元前万二千年,神农氏居江河间,统领中原威四海,制耒耜而教农事,种五谷而尝百草,开华夏族之先河,创农耕文明之始。西元前五千年后,苍颉创象形文字,击败神农自称帝,神农氏自此衰败。

    炎帝属于太昊伏羲之子羲伯在河南建立羲国。羲伯没有啥功劳,因为太昊伏羲让四个儿子开拓世界疆土后,便也从昆仑来到羲国,昆仑便交给了女儿玄女,玄女与燧人部落联姻,在昆仑建立燧明国。太昊到了羲国,继续他的八卦研究,政事这由羲伯管理。羲伯别的功绩不多,唯有子孙繁衍特别庞大,部族迅速扩散整个中原大地。其中一个叫厉山氏或烈山氏的部落,在今湖北随州一带,部落首领叫神农。那是因为这个部落的首领发明了耒耜,发现了五谷,教会了百姓种植,所以被羲国首领封为神农氏,乃是伏羲嫡传子孙。

    12000年前的大灾难,整个神州未能幸免,全世界的人都遭受到不同影响,由于火山爆发,火山云、火山灰漫天弥盖,全球气候大变,并且瘟疫流行,所幸的是地球进入冰河时期,瘟疫虽然使得全世界的动物和人类均大量死亡,尽管一些动物也灭绝了,但人类还是挺过来了。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位年轻的神农氏首领,带领弟子四处挖药治病,由于不知药理,神农亲尝百草,以身试药,逮着什么就往嘴里塞什么,曾中毒而休克,一天之中创下中毒七十次的记录。正是这样,终于找到治疗百病和瘟疫的办法,神农便派人四下传播解救瘟疫的办法,整个神州的百姓都获救了,于是神农氏不单单成为农业神,同时也成了医药神。从此中国医学由此开始兴盛起来,并且在黄帝时代编辑成了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由于神农氏有如此丰功伟绩,羲国首领便决定将皇位传给神农,由于神农的功绩如同太阳之光芒一样,因此被称为炎帝。从神农之始,中原便在12000年前由原始的牧业、渔猎社会进入了农耕社会,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约西元前五千年后,神农氏仓颉部落在今陕西白水县一带迅速发展起来。仓颉是一位极聪明的人,他根据玄女创立的绳结文字和陶文,结合河图洛书的思想理论,并结合千万年以来的运用经验,分析图画、符号,深入研究符号意义,从而创立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并以象形文字做为本族的正统文字。后任炎帝认为他违逆祖宗的文字,实属大逆不道,便派军队征讨。仓颉不服,亲率本族迎战,击败了炎帝的军队,继而一路东征,攻占了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旋即以阳武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神农氏虽未败亡,却由此衰败下去。

    羲皇,燧皇、炎帝被后世称为三皇,按理应该指的是开氏第一人才是,而伏羲在人类大劫难之前唯一的功绩就是掌握了保存自然火的方法和发现了血亲关系的弊病,开创人伦之始。在这之前,部落首领都是女娲。大灾难过后,太昊伏羲发明了八卦,发明了结网捕鱼和驯化牧狩技术,从而取代了女娲成为首领。所以羲皇实际应该指太昊伏羲。而燧皇自然是发明燧石取火的那人,这是人类彻底从动物世界中分离的标志性事件,因此成为三皇是当之无愧。神农炎帝,功绩可谓广而深远,三皇中神农功绩最大,这是人类由部落文明进入原始社会文明的开始。女娲在后世上升为娘娘“娘娘”是老祖宗的意思,可见也是排在三皇之前而超越了三皇的。

    第五章轩辕黄帝帝俊蚩尤

    前四千五百年后,神农氏历四千年,有熊部落之少典,娶有乔氏之女登,生牛首人身榆冈,生养于姜水河畔,率部沿渭水东迁,击败神农氏各部,遂成为神农炎帝;少典娶乔氏妋宝,生河目龙颜姬云,生养于姬水之滨,秉承父位号黄帝。

    逐炎驱黄称天帝,羲日东升帝俊还。开创东夷十日国,大羿射日帝俊返。

    帝纪元前十七年,江淮部落蚩尤族,联合夸父三苗族,驱逐炎帝击黄帝,炎黄联而战逐鹿,擒杀蚩尤王天下。

    东夷战争

    根据各种历史典籍记载事件及历法推演,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诞生于西元前4428年2月8日,癸酉年二月初二戊子日,公元前4377年甲子年甲子月,黄帝作调历,史称黄帝元年。由此可知中华民族始有统一的原始形态国家距今已经有6387年的历史,而黄帝之前的神农氏已有四千年历史,中国人文历史始于万年之前的神农氏发明陶文天干时期。

    西元元年为辛酉年,元年是从第一年开始,中间没有西元0年,所以推算西元前4377年为甲子年,也就是黄帝甲子年调历年,并以此作为黄帝纪年的黄帝元年。黄帝纪年的准确年代,有很多种观点,4377年是根据诸多典籍记录的资料,结合天文历法推演的结果。(具体详见迪心编录之黄帝纪年考。)

    很多书籍将神农炎帝与黄帝时期的炎帝混为一谈,却不知道神农首领都叫炎帝,而黄帝时期的炎帝却是黄帝的哥哥。

    西元前4414年,黄帝继承父亲首领,开始在陕西渭水一带扩张,而其哥哥炎帝则早就东征神农氏部族,击败神农氏并成为末代神农氏首领。在炎帝向东扩张的过程中,在河南遇见向西向北扩张的帝俊部族。

    帝俊原本是东去瀛洲的羲仲后裔羲和国的女婿,羲和公主嫁给帝俊后成为羲和国首领,帝俊在统一瀛洲海岛后开始率部返回大陆,返回大陆的原因经历12000年前的灾难后,瀛洲岛岛开裂沉陷,姆帝国幸存者分别去了墨西哥、南美和菲律宾,后来又遭遇疾病瘟疫,姆帝国首领不得不率领剩余部族回到日本和流球,然而,却遇到地球冰河期,迫于对灾难的恐惧,帝俊继承帝位后,便率部回到大陆。大约西元前4400年以前,帝俊的部族击败神农氏部族,势力由山东扩张至河南、河北和江淮一带,并占领羲国首都密。由于羲和血统也属于伏羲嫡系,帝俊虽为女婿,在古代,男权、女权的区分并不明显。因此理所当然的帝俊便在密继承伏羲体制,建立新的羲和国,即传说中的“十日国”

    密,现在河南新密市。这里是历代伏羲嫡传后裔的领地,当地的山脉也被命名为伏羲山,后来黄帝也在这里继承大统,以后成为各个诸侯国争夺的中心,原因只有一个,这里曾是太昊伏羲的第二故乡。

    十余年的征伐,炎帝不得不向黄帝父亲少典求助,西元前4424年丁丑年,少典与炎帝组成联军突然全面进攻帝俊部族。帝俊军队由于多年征战几乎未遇见敌手,而且分散在四周继续在征伐,加之情敌而未做过多准备,帝俊军队迅速被击溃,都城密被占领。少典在战争中死去,年仅15岁的黄帝在西元前4414年继承父位,黄帝年轻气盛,积极开拓势力范围,和帝俊展开拉锯战。帝俊不甘失败,不断组织军队继续抵抗,整个战争长达30年。

    这期间,由于帝俊的部落根基是建立在神农氏旧部基础之上的,民众支持度不高,虽然帝俊的军队善于作战,而且已经使用青铜技术,而黄帝部落刚学会铜器技术,这样两者抗衡成为拉锯战。后来帝俊的“十日国”首领被部下大羿射杀,帝俊的部队越打越少,而炎黄部族人口众多,炎黄将缴获帝俊败军留下的青铜武器,渐渐帝俊部队被消灭。大约西元前4394年前,帝俊被炎黄军队追杀至大海,帝俊逃回瀛洲。帝俊妻子皇娥、常羲和女儿、儿子少昊被俘。

    由此,炎帝黄帝从帝俊那里获得了青铜技术。

    直到6360年后,西元1937年丁丑年,在瀛洲发展的帝俊后裔形成大和民族,建立日本国,再一次发动进攻大陆的全面战争,最后于1945年溃败投降。真是历史循环,冤冤相报未了时啊!

    黄帝将帝俊的妻子儿女收养,女儿叫精卫,儿子叫少昊。这个真实的情况,后来被孔子以及后人为了维护黄帝的神话系统,将帝俊彻底消灭,由于少昊后来又继承黄帝领国,便采用移花接木和釜底抽薪的方法将历史篡改,帝俊的历史只能在矛盾众多的山海经中找到疑点。

    颛顼曾被少昊养育,后来继承少昊帝位,而颛顼是黄帝的孙子。由此我们可能想象出这期间发生了怎样的权力争斗。

    山海径。北山经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山,其山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呜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精卫填海”的故事不会无中生有。实际是精卫长大后要去大海寻找父亲的故事经后人曲意改编。帝俊时期的造船航海技术十分发达,但黄帝炎帝却几乎没有造船航海经验,因此精卫寻访数次均失败。人们同情精卫,并感动其孝,大家想出一个办法:填筑一条通往大海的道路。可是填筑一段,海浪就冲毁一段。最后精卫也在寻找父亲的途中遇上风暴被淹死。

    这个故事被后人改编过,而且被纳入炎帝的血统。这是没欲盖弥彰的故事。

    而帝俊的妻子常羲下落不明,后来被移花接木给了大羿,而大羿又被移花接木给了后羿,变成了美丽的“嫦娥奔月”的神话。

    帝俊的妻子皇娥最终下落不明,只是如干年后出现在舜的妻系统中。而帝俊的许多故事和后裔被拉入了帝喾的系统中。山海经矛盾重重的记录,说明了什么呢?古人治学写书很严肃的,为何有如此矛盾的记录?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文字解读错误;二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山海经成书年代不可考,经后人历代整理,早就面目全非。

    西元前4394年炎帝黄帝与帝俊战争刚一结束,南方的蚩尤率领起兵攻打炎帝和黄帝部族。

    蚩尤部族,原属于神农部族,在炎帝黄帝扩张的时期,蚩尤部落在江汉一带扩张,将原本来南方的神农部落纳入势力范围。传说蚩尤兄弟众多,对于炎帝、黄帝、帝俊和蚩尤,均是伏羲嫡系血统,有人以为帝俊就是蚩尤。蚩,是虫的意思;尤,是农的意思。蚩尤,就是农耕之虫,认为蚩尤是神农家族的败家子。以至于后人不知蚩尤的真名,而成为一个暴君恶人形象。

    蚩尤部族在南方迅猛发展,并联合长江以南的三苗九黎部族,这些都是当年羲叔在南方的后裔部落。帝俊与炎黄军队在河南山东决战的时间里,蚩尤悄悄地吞并了秦岭淮河以南的部族,大力发展农业和渔猎,发明了干夯土垒技术,建立了第一个原始的城邑建筑,物产丰富,并且使用严酷的酷刑暴政,很多部族望风归顺,成为当时最强大的部落,这为后来的楚国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对而言,帝俊争强好战,黄帝敦厚仁义,炎帝狐疑懦弱,蚩尤刚猛冷酷。似乎这一切的结局,命运早就已经安排。

    逐鹿之战

    帝俊战败后,炎帝统领华北中一带,黄帝拥有河西山西陕甘宁一带,黄帝随即灭了仓颉部落,仓颉归顺,成为黄帝的文字官员。这数十年的战争,人力物力均大量消耗,军队疲惫不堪,炎黄军队急需要给养整休。

    蚩尤看到战机不可多得,西元前4394年率领联合大军首先攻击河南山东的炎帝部落。炎帝部落一路溃败。黄帝在战争之初,并未立即援救炎帝,而是在积极休整。这时黄帝军队已经武装起了最先进的青铜兵器,而蚩尤的部队多是猛兽角和弓箭武装,气势吓人。西元前4392年,炎帝退到河北逐鹿一带,这时黄帝军队也到达战场地点,双方聚集了全部的军事力量,双方参战人员越万,战争规模空前宏大,两万人的战争场面,在6300多年前,不可想象。

    蚩尤天文知识丰富,善于利用天时地利条件,尽管黄帝军队装备精良,但在弓箭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炎黄联军数战不胜,反而被蚩尤军队团团围困。

    黄帝见蚩尤懂得天文,不得不去昆仑请来玄女族的人帮忙,玄女族的人精于测算谋略。在玄女的谋划下,在一个迷雾天气,黄帝命令一部分人在蚩尤外围吹号角,击夔鼓,乘蚩尤军队不知虚实迷惑、震慑之际,炎黄联军冲破蚩尤重围,再反戈一击,蚩尤战败,在冀州野外被擒杀。

    黄帝军队顺势占领蚩尤部族势力范围,一部分三苗九黎部族被迫南迁,黄帝军队继续追杀。三苗撤退进入巫山、雪峰山一带,后来扩散至云贵川一带,九黎则退至武夷山和岭南一带,后来扩散至海南。

    三苗、九黎都是农田耕耘的方式,都是神农后裔,原本属于农耕的氏族部落,却被赶进了山林。后来的共工氏族也是神农后裔,也被黄帝嫡系氏族诛杀不停。

    阪泉之战

    逐鹿之战时,炎帝一直退缩,诱敌深入,而主力部队却逐鹿山的河谷地带,黄帝军队被围困时,炎帝军队并未来解救,蚩尤被灭后,炎帝趁势收复失地。而黄帝的军队损耗过大,加之分散追击蚩尤残部,这对于炎帝来说是一个机会,而且炎帝也不可能听任黄帝部族一统天下。至于战争的起因已经不重要,炎帝的军队先发制人,突然进攻阪泉的黄帝军队,黄帝军队大败。黄帝不得不下令调回四方征战的部队赶回阪泉,于是一场耗时三年的战争爆发。黄帝、炎帝本是兄弟,黄帝采用了攻心和战术调整,经过三次较大的冲突,炎帝被击败,并被黄帝军队挖地道进入营中,活捉了炎帝。炎帝终于输的口服心服,答应归顺黄帝。

    阪泉之战是东夷战争和逐鹿之战后的又一次重大战争。这场战争彻底结束了原始部落文明社会形态,结束了以往首领夫妇共同治理国家社会的体制。黄帝,成为夫权和专权的开始,成为各部落拥戴的天子,自此开创五帝之始。

    中原各个部族经历这三场大的战争后,第一次实现了部族大融合,黄帝部族活动范围东至大海,西抵昆仑,南达南岭,北至阴山。这就成为中华民族“汉”的开始。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