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昆仑史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浩荡神州,神话传说,人文典藏,翰若星辰,斯文斯德,哲学之源,文明之渊。余考诸经,历览群书,混乱难稽,莫知由来,难明始终。感斯文难,遂做斯文,去伪存真,还其本源,史而记之。

    第一章昆仑之虚

    噫咦兮雄乎伟哉!

    若夫天地有神兮,化育万物哺生灵。日月昭昭耀神寰,乾坤朗朗莽昆仑。皑雪缤纷出绿波,玉树临风弄海云。瑰姿艳逸春松柏,婀娜荫翳两昆仑。鸾鸣凤歌千禽舞,虎啸龙嚎万兽吟。群仙常驾龙鹤去,八面来风下墉城。

    酣梦盘古开天地,混沌鸿蒙剖阴阳。清阳冉冉为玄天,重浊沉沉作苍茫。须发为星呼风云,右眼太月左太阳。矫健肉身化万物,魂为灵兮魄飞扬。

    日行八卦步九宫,月走五行行六运,阴阳相抱巡宇方。一点元阳精阴气,剖分阴阳化万物,孕育地球众生忙。鉄镍凝重核先结,精金熔融四面环,化合岩石一圈圈。风云舞兮霹雳动,暴雨倾盆兮浩荡。三十八亿年来看,氲蕴一气成汪洋。

    二十五亿年浩劫,天外飞星成月亮。擦肩而撞地壳裂,奔腾汹涌成丘岗。自始盘古大陆起,开合张裂太平洋。须弥山上寻须弥,昆仑山高四千丈。东西长五千公里,南北宽1千公里。咸海四周紧紧绕,四大部洲环环抱。东胜神州兮其东,西牛贺州兮其西,南瞻部洲兮其南,北俱芦洲兮其北。浩翰荡荡兮盘古,一万万五六百方。

    飞星凌地盘古裂,九州翻腾掠八荒。恐龙繁衍四海地,咸池氲蒸处处亡。大地震颤再扩张,火龙又起兴风浪。二点五亿年来后,恐龙争霸无了时,日月峥嵘造物忙。鸟兽哺乳无处躲,龙龙相争处处险,寥寥人丁远远藏。须弥山前福地天,昆仑山上伊甸园,天使双双衍四方。岭谷沟壑惊险地,溪涧山林跃树梢,血脉相衍娲娘娘。

    惯看世间兴衰事,望月已知劫难时。女娲下达拯救令,借力传命度众生。飞星再凌西大陆,滔天海啸没山岭。方舟载起三千众,两千生灵聚昆仑。

    劫后重生昆仑地,燧火燃起新文明。五千五百万年前,太昊伏羲下昆仑,命令子嗣征四隅。羲伯中原羲仲东,羲叔南郊和仲西,更有和叔北幽冥。羲仲去海赴瀛洲,创立羲和姆大陆。羲叔南交赴南亚,相会印度化万民。和仲西经波斯地,达于希腊眛谷居。和叔艰难北俱芦,东行漫漫八万里,开创美洲新文明。

    一万二千灾难生,大海沸腾大陆震。海啸飓风无了日,遮天蔽日火山云。千岛岛裂人人死,西洲渺渺姆国沉。万国瘟疫常肆掠,中原神医炎帝临。冰天雪地饥寒天,遍尝百草救众生。

    天帝侵凌炎黄族,蚩尤作乱忙不停,鏖战未休杀自己。少昊孺帝西迁族,唐尧帝舜绝天地,大禹治水创功绩。冰消雪融流星至,洪水滔滔暴风雨,诛杀共工无了时。

    六千年来多少事,揭开面纱未能明。本是同根昆仑生,贪痴怨忧人杀人。

    且看如今之昆仑,去留肝胆谁与争?

    帕米尔高原为头,天山山脉为左胳,阿尔泰山为左膊;喜马拉雅为右臂,横断山脉为拳掌;昆仑山系为脊柱;祁连山唐古为胸;秦岭山脉为脊尾;贺兰阴太行左腿,大兴安长白小腿;外兴安岭为脚掌;大巴巫雪山右腿,武夷南岭为小腿;台湾山脉为脚掌。塔里木盆地为心,柴达木盆地为胞;准格尔吐鲁为肺;四川盆地为肝脏,青海湖湖为胆囊;洞庭鄱阳湖为肾;江苏太湖为脾脏;青藏高原为胸部,蒙黄云贵为上腹,三大平原为下腹;黄河流域为任脉,长江流域为督脉;黑龙流域为静脉;珠江水系为动脉。塔里木河为喉舌;淮河洪泽为膀胱;富春西湖为胰脏。小肠者华北平原,大肠者长江平原,东北平原则为胃。

    此乃昆仑之虚也,纵横万里高万仞,跌宕起伏通天门。黑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折东南,转折东北归北海;黄河水出昆仑胸,东北而行九曲转,折向西南再渤海;江水自胸东南流,折向东北直向东,东流到海散瀛洲;珠江水出东南隅,直向两广入南海。雅鲁澜沧出南隅,百折东南入南滨;弱水出自西南隅,直向西南入海西;洋水北水出西北,北行直入大荒滨。昆仑南渊深千仞,恒河沫沫入东滨。更有山外诸多水,也有海外诸多山,山山水水皆神明,唯有昆仑度众生。

    以上是对于神话故事的形象比喻解释。天地造人,自然是有其目的和必然的,因而万物皆是有灵性的。下面就以昆仑开始说说地球的开始,说说生命的演化历程。

    虚者,墟也,大丘谓之墟。丘者,小山也。昆仑者,混沌广袤也,乃混沌之大丘,广袤之高山是也。是故大山皆谓之昆仑。神州大地之山,皆为之昆仑。昆仑之虚,自是昆仑之昆仑也。

    1、神话故事

    中国盘古的神话,实际是在描述宇宙的形成过程。盘古不是一个神,而是指远古时期,即很久很久以前的意思,正如我们现在把地质年代分为远古、太古、中生、新生等一样,我们的古人把那遥遥不可追记的年代成为盘古。而中国的这个盘古神话,实际也只是在描述天地形成过程,是一种宇宙现象:宇宙是混沌一体的,后来才分化出阴阳来,而物质形态只有气,随着时间推移,这气渐渐凝结,轻气则上升为天,浊气则下降凝结成大地。鉴于古代人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语言能力,不可能把这宇宙的而产生过程描述客观准确,即便是今天,也是如此。但这已经足够证明中国人认识宇宙的独特性和其超乎想象的思维能力。

    2、地球的起源

    现在我们认为宇宙产生于大爆炸,这个理论尽管不完善,但也是最前沿的理论。这里不做分析和过多辩论。

    地球成为太阳的行星后,依旧是一个火热的气状球体,随着时间推移,温度继续降低耗散,一部分气体相互化合凝结液化,一部分化合凝固成固体。这部分早期凝固的固体和液体由于围绕地心旋转,受到旁边的气体或液体阻碍,速度慢下来,渐渐向地心汇集,形成地核。通过对陨石化学分析,其主要成分为铁和镍,以此可以推断地核最初形成的结构也为铁镍结构。依据太阳主要是氢元素和氦元素组成,我们知道,宇宙形成之初也是如此,即为质子、中子构成的等离子体,而元素的合成,是等离子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我们无法知道具体的形成机理,我们只能分析太阳系中行星的物质成分进行推论。也就是说,地核和小行星的结构类似。

    随着物质越积越多,地核压力越来越大,地核物质便在压力下融为一体,而地核也被液体物质包围。而这些液体物质则大多为金属类元素,其中铁元素较多,这也就是地球存在磁场的原因。地球温度继续下降冷却,物质继续发生化合反应,非金属化合物与金属混合物混合物由于比金属液体轻,所以渐渐浮在金属液体表面,这些物质渐渐凝固冷却积聚在一起,渐渐包裹了整个地球表面,形成地幔壳。

    地幔位于地球深处,处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属于半塑性物质。地球继续冷却,大量的轻密度化合物则富聚于地表,而重密度化合物如花岗岩物质、橄榄石物质等则沉积于地幔之间,这样地壳也便形成了。地壳形成的壳体与地幔之间由于软硬不同,而地壳内部也不是完全平整的,而是象冰山一样浮在地幔之上。在地球离心力、行星的引力作用下,会发生移动或变化。

    地球进一步冷却,地球原始大气基本形成,地壳外表总体平整,略有起伏。在地球原始大气和闪电的作用下,产生了水,形成了海洋,渐渐整个星球被海洋包围,最初是应该没有陆地的,因为地球以外的行星正在形成过程中,既无外因也无内因使得地球出现陆地,而海水的平均深度达数万米。而那时的地球除水体外,实体要比现在小的多。一切都在平静中发生。地球完全形成距今已有38亿年的历史,而形成的过程则为更长久,那是46亿年前开始的。这时在蓝色的海洋中,产生了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的大量繁衍。

    3、月亮的形成

    当一切都稳定之后,太阳系系统也几乎完全形成。25亿年前,一颗约为现在地球直径四分之一的巨大行星被地球捕获,由于旋转方向和运动方向均是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这颗行星与地球的地表发生并不太激烈的擦肩碰撞,在巨大的海水缓冲、反作用和惯性作用下,这颗行星被地球弹出了大气层,由于碰撞消耗了能量,而因碰撞,大约两个行星体积的海水也被带出地球大气,而海水因地心引力,则将行星的一面始终拉住,行星的速度被降下来,最终被地球捕获形成卫星,而行星的角速度正好为地球同步角速度,这样月亮便形成了。

    月球上至今留有当时碰撞被弹出携带出去的地球海水冲刷月球地面形成的辐射纹痕迹。最为神奇的是这次碰撞使得月球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同步,使得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永远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早期地球自旋一周一天大于24小时,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380天,地球自旋速度和公转速度由于同向碰撞也相应加快起来,几经后来的演变,自旋一周不足24小时,而公转周期和轨道也发生改变,公转一周加快到365天,也就是现在地球的状态。加之地球内部热力学因素和天体因素影响,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均受一定影响,不知这是自然的巧合还是自然规律的必然,至今令人费解。

    4、地球大陆的形成及生命的产生

    而在地球发生碰撞的地方,却形成了深度越万米的巨大的深坑,形成古太平洋海盆。地壳随之破裂,而根据对冲原理在地球的另一面,地壳受到内部传递来的猛烈撞击力,地壳破裂隆起突出水面,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这块大陆位于赤道中心,由于海水大量减少,地壳承受的水压力减小,地幔内压力迫使地壳加速开裂,而地壳内部热压力也因此获得释放的途径,大量熔融状态的岩浆冲出地壳裂隙,地球发生首次地质运动,地壳开始开裂膨胀,海底开始扩张,火山频频爆发,从25亿年前到8亿年之间,时间历越数亿年之久。而正是这样的剧烈地质运动,使得生命环境趋于复杂,气候更为恶劣,出现了多细胞生物,有了原始动植物的区别,出现了壳体动物和高级藻类,地球进入了相对平静的两亿年,直到6亿年前。

    其实,如果不是月亮撞击了地球,地球被深深的水体压住,地壳根本不能膨胀和扩张,那样,地球永远不会有陆地。这为我们人类迁移下一星球提供了思路,我们可以用原子弹定点攻击火星,或许会诱发火星大地震,从而形成火星大气,进而演化出第二个地球来。

    而在地球对冲点中心隆起的最高锋裂隙和周边地壳裂隙,无数火山爆发,形成山脉和海岭。约18亿年前,火山运动渐渐减少,大陆基本稳定,这个时候的大陆基本是一个整体,由于火山运动,出现了河流山川,生命开始在陆地繁衍,出现了陆地生命。

    地球在一刹那间繁荣热闹起来,在5。4亿——5。1亿年之间出现了“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奇特生命现象。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到后来的4。4亿年前,生命发生突飞猛进的演化,即“奥陶纪物种大爆发”出现了现代海洋中的原始海绵和珊瑚,甚至出现了原始鱼类。这些是不能用进化来解释的,而是在某种特定而常见的条件下,这些生命物种,突然就产生了。而只有同种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才属于变异或进化。生命出现这样加速演化的原因应该是与地壳地质运动形成的复杂自然环境有关。

    5、盘古大陆的来由

    而这期间,地壳内部却仍旧以平和的方式发生扩展膨胀,地震或火山偶有发生,而陆地也表现出时升时降的运动,出现褶皱运动,地壳出现褶皱隆起,大陆中部的山脉也因此出现扭曲和褶皱断裂和拉伸压缩断裂现象,出现大陆或升或降造成明显的海侵现象,形成众多的高山峡谷。古大陆的基本骨架形式这时已经发育完成。这块新生的陆地面积约从开始的1000万平方公里增长到近乎1。56亿平方公里。不只是大陆在抬高扩张,整个海底地壳也在膨胀扩张,也就是说地球在变大,海水深度变浅。

    这个最古老的大陆称之为盘古大陆。盘古大陆中间有一横亘东西的山脉,山脉东西长达约五千余公里,南北宽约一千余公里,山脉平均高度达万余米,山脉主峰最高达12000米。由于山峰巨大,压力巨大,竟然将山脚周边地壳压入地下,形成环绕主体山脉的海。

    这个盘古大陆中间的山脉古代称之为须弥山,在中国则称之为不周山,后来称为昆仑山。围绕山脉四周的海,称为咸海。这须弥山今天也就是今天的中国昆仑山系,而咸海已经变迁干涸,仅剩下现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咸海。

    这个山脉的轴线基本位于赤道位置,东西向略偏东南。盘古大陆咸海之外,分为四块大陆,大陆周边均分布有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火山环绕,各大陆均可相互往来,水系相通。

    东部大陆称为东胜神洲,最东距离昆仑山约3000余公里;南部大陆为南瞻部洲,最南距离昆仑山约5000公里;西部大陆为西牛货洲,最西段距离昆仑山约5000公里;北部大陆为北俱卢洲,距离昆仑山约6000公里。盘古大陆最终总面积约为1、56亿平方公里。

    这个盘古既是今天大陆的母体。只是再后来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6、沧海桑田

    距今4、4亿年前,正在扩张的地壳还未稳定下来,地球再次捕获一颗近地小行星,该行星长约800公里,直径约500公里,水平径直向地球直面扑来,狠狠地砸在坚硬的南瞻部洲靠近昆仑山约2000公里附近,碰撞发生猛烈爆炸,不仅将地壳砸沉约5000米,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引起强烈的全球大地震,盘古大陆原来的四大块基础上,被撕裂成九大块。

    由于对冲效应,引发古太平洋中心爆发海啸和猛烈的火山爆发,并开始形成原始环太平洋火山群岛。

    盘古大陆在撞地和诱发地震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整个昆仑山沉陷,形成古地中海。东胜神州也沉陷在水面以下,只剩下一些高山山脉露出水面;南瞻部洲分裂成四大块,巨大的冲击波受到北方和东方的阻挡,因此冲击波向西南方迅速传递,裂开的版块,开始迅速向西南方运动,在地幔热力扩张作用下,加速版块移动速度。犀牛贺州分裂成两块,也被冲击波冲击,向西部发生移动;北俱卢洲与犀牛贺州之间受到挤压,也开裂出一块来。这样包含须弥山版块在内,大陆共形成九大板块。全球性的火山爆发,一时间猛烈炸开,全球的在爆炸。

    这次灾难,造成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大幅度灭绝,超过80 %的物种消失。

    这颗行星来的影响大,地球很快也恢复了正常,那个被撞击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孟加拉海湾,而当时这个海湾正在赤道以南。被小行星砸中的那块,即现在的印度半岛,则一并下沉,大部分在水面以下。冲击波消失后,但地壳运动却并未停止,南瞻部洲分裂的大陆继续在裂隙扩张力作用下继续发生移动。版块间裂隙被岩浆和冲击物堆田,形成河流或浅海。

    经历大灾难的地球,在大灭绝发生后也立刻出现了新物质的大爆发,厥类植物和鱼类大量出现,生命再度繁荣起来。

    直到3。7亿年前,由于地壳继续膨胀扩张,盘古大陆沉陷的部分开始上浮,印度半岛和东胜神州再次露出水面,而昆仑山大部分重新浮出水面,形成浅海。这古地中海渐渐变浅变小。

    而分裂的版块,在版块裂隙间发生地壳扩张运动,地幔物质混同融化的地壳岩层,一起进入裂隙,继续推动版块相互运动。而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地球各处火山再次爆发,引发再次地震或海啸,这次虽无上次碰撞诱发因素影响的规模大,但同样导致环境恶化,气候变冷,超过70 %的生命被消灭。

    地球再一次产生新的生命物种,而地球再一次进入相对平衡运动中,在地壳扩张作用下,地壳岩石圈受到复杂的压力或扭力,出现隆起和皱褶,并形成新的山脉。而海水也渐渐退落,大陆之间再度靠近或相连。这次地质运动被称为海西运动。

    直到2。5亿年前,地球盘古大陆虽然分裂,但彼此依旧相连,即便中间有河海相隔,但彼此总是可以往来的。因此海生陆生动植物均异常繁荣,出现了两栖类动物和高大的蕨类植物。然而就在繁荣的背后,灾难再次降临地球。

    海西运动的结果,使得陆地继续扩大,海水继续退落,古地中海完全被封死,加之火山时常爆发,海水不断被蒸发,完全变成死亡之咸海。而这地中海正好位于赤道位置略偏北,直射的太阳将海水大量蒸发,而此时的大陆,周边被高高的火山阻挡,中部的高山早就沉陷,须弥山仅仅露出少数火山头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咸海本身或火山岩浆与海水反应以及火山释放出的各种有毒气体,均弥漫在整个盘古大陆中部地区,阳光和雨水均不能获得补充,植物种群几乎灭绝,动物大部分死亡,极少部分逃离到北俱芦洲和犀牛贺州以及最南端的那块分裂的南瞻部洲上,即后来的南极洲,极少数物种得以生存下来。而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爬行动物和极少数哺乳类动物。这次地球生物大灭绝却是自身因素造成的,陆地生物几乎亡种,两栖动物物种几乎灭绝,而海洋生物也因环境恶化,物种灭亡也损失达70 %。

    2、5亿年后,地幔热能再次爆发,加速了海底裂缝继续膨胀,继续推动地壳移动和扩张,地球球体也进一步增大,海水进一步变浅。这时地中海大陆继续抬高,而南瞻部洲另外三块,即后来的非洲、南极和澳大利亚则快速发生想南,或向西,或向东的版块漂移运动。这种现象是因为向北是须弥山深陷地下的版块阻挡,张力只能向其余三方释放,相对而言,其余三方虽有古太平洋版块的抵挡,但由于大洋地壳在膨胀扩大,也就是说陆地版块地壳的底部较大洋版块底部要深得多,因而在各种综合力量作用下,地球九大板块均在相互运动中。版块运动加剧,火山运动也相应增加,而古地中海缺口被打开,海水可以自由进出古地中海,大洋风潮和陆地季风可以相互对流,气候条件开始好转,虽然有火山爆发,但却因此获得了新的物种又一次大爆发。

    相对于版块裂隙而言,裂隙和火山位置基本不变,变化的是地壳向外膨胀扩大,相互挤压推动下,盘古大陆中心渐渐向北移动,而分裂版块则向四周运动。运动过程中,火山距离大陆越来越远,当然也有位置变化不明显,而大陆受到升降和海水的侵蚀,海岸线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东胜神州渐渐被亚洲和印度板块挤压向太平洋飘移。

    这时不仅是出现了爬行动物的繁衍,而且鸟类和哺乳类也获得经一部演化,植物世界出现了高大的裸子植物。

    7、远古人类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出现了地球历史上的第一批远古人类。

    通过地球前几次演化的情况看,生命物种的出现不是进化而来的,而是地球自己突然产生的。而远古人类的出现,并未能迅速发展起来,因为这些远古人面对的是凶恶的恐龙和毒蛇,生存异常艰难。但,既然自然造就了生命奇迹,那么就会赋予生命的生存能力或方式。我们无从想象这些人类的生活,但从远古神话故事特别是佛经故事中知道:原来这里就是须弥山和四大部洲。传说中的这些人都是神仙,足见这些人具备超强的精神力量和意识能力。

    如果说2、5亿年后到6500万年这两亿年期间,是属于恐龙的时代,那么这两亿年期间,则是远古人类获得永生的时代。而后来的佛经和各民族神话故事,也就是那个时期的精神遗产。而那些远古人类则早就是“佛”或“神仙”了。而实际情况确实远古人类生存十分艰难,他们只能在岭谷沟壑之间和树上生活,类似现在的猴群。

    那么为何我们没有找到人类存在的化石呢?人类数量少,灾难之时很少发生集体掩埋现象,一般死亡,是不会留下化石的。我们不能因为没发现化石而否定人类的存在。同时地球产生物种是突然性的、爆发性的产生,这和进化没关系。每一次产生生命,都是在太月与太阳相会之时。

    8、再经沧桑

    地球经历约4200万年的繁荣,整个盘古大陆成为最为和谐的时期。这样的和谐繁荣的意义在于地球上出现的生命现象这时候已经涵盖了地球生命现象的全部,成为种类和种群最为繁多的历史时期。这次繁荣被地质学家们称之为侏罗纪公园。然而好景不长,再难再次来临。

    加速扩张的地球,促使各个大陆之间分离越来越明显,东胜神州再次沉陷海中,仅仅露出一些岛屿,激烈的海洋风暴雨盘古大陆北部的陆地寒冷空气交锋,地球第二次遭受来自自身的灾难。约2。08亿年前,暴雨、山洪、飓风、泥石流、火山、海侵、海啸等灾难性天气,导致陆地生物出现大量突然性集体死亡现象,特别是一些恐龙被突然而至的泥石流或洪水瞬间吞没。这样的环境下,物种并未大量灭亡。这种短暂的自然灾害,却促使恐龙鼎盛时代的到来。

    那个时期的远古人类,没有留下存在的痕迹,只能在经书和神话中找寻。似乎这些人类进入了时空之门,而这时空之门就在须弥山。此时的须弥山由原来最初的12000余米沉降后再升起,此时也仅仅为2000米左右,被已经开了口的地中海环绕包围。也许正是地中海的保护,使得这块长达5000公里,宽达1000公里的须弥山成为了最佳的人类栖息地。而须弥山火山群已经稳定,喷发渐渐消失。而那些猛兽怪物,或可被人类控制或影响而被限制在地中海以外的大路上。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也许就是天宫之所,或是灵山福地。总之,人类便在这须弥山即昆仑山生存下来。我们无法想象那个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相貌结构。也许根本就不似现代人的样子。从传说中的故事分析,这些智慧生命的确是怪物或精灵,他们拥有神奇的力量和高度发达的智慧。从昆仑山脉现在的地形地貌分析,远古人类时期的昆仑山虽然高度仅为2000米左右,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但由于山高坡陡,高山林立,沟谷纵横,峡谷河川众多,人类实际可能应该象长臂猿猴那样的生物,长期生活在林间树木上,可以自由“飞来飞去”可以想象这样的人类基本不需要发明工具就能自由生存下来。

    这时候陆地继续扩张分离,中央陆台继续增高,古地中海渐渐干涸,形成星罗棋布的咸海和沼泽,而陆地中心却更加向北移动,气候不再炎热,而变得更加温湿。在平和的地质环境下,只能形成物种的繁荣,而很少产生新的物种,这就使得恐龙统治地球直到6500万年前,长达1。43亿年的生命盛况。这个时期,已经出现被子植物和哺乳类动物及其鸟类的兴起,但不是那么兴盛。而人类的一部分种群,由于资源和食物的原因,而恐龙和其它猛兽也进入昆仑山腹地,一部份远古人类种群被迫进入四大部洲,但生存空间十分狭小,而且危机四伏,随时都有被毒蛇猛兽杀死的可能,树上已经不安全,这就促使一部分种群不得不躲避在天然洞穴里。

    生存方式和空间的改变,促使远古人类不得不在地面上生活。由于具备高度的智慧和精神力量,这些人类很快就学会了直立行走和使用木棍和石块这样简单的工具。然而这些与自然差别不大的工具以及并未遭受灭顶之灾,因此远古人类没留下存在的化石。

    由于恐龙猛兽的入侵和生存空间的限制,女娲命令一部分人群向四大洲分散:

    亚当与夏娃带领一部分人向西进入西欧和中欧;

    鲍尔带领族人和一部分巨人族前往东北,进入北欧;

    耶和与耶那则率领一部分人达到伊朗高原一带,进入西亚繁衍;

    舒与特夫努特带领一部分人到达非洲尼罗河流域一带繁衍;

    伊拉与达姆基娜带领一部分人则达到了阿拉伯半岛;

    盖亚与优利纳斯带领的人群到达了希腊一带;

    梵天带领一部分人去了印度。

    这次人类向外扩散的方式,是用血的代价一路走过的。那时候只会使用天然火或管理天然火,而全世界各地都是毒蛇猛兽,尤其是恐龙,人类只能栖息在山林沟谷地带或是天然洞穴中。那时候,地出了昆仑山外,几乎再也没有别的高山,周边火山附近,也不适合人类生存,然而海侵形成的沟谷河流,为人类提供了天然庇护。

    分裂的西牛贺州版块成为南北美洲版块,其中南美版块与南极版块和澳洲版块仍旧有陆地或浅海或河流相连。这种情况的出现,加之分裂进入南极区,气候更加寒冷,一定程度阻止了恐龙的大量入侵,而成为弱小动物逃难的场所。这种联系一直保持到6500万年前。

    9、生命大灭绝的原因

    直到6500万年前,发生了地球上罕见的天文现象:流星雨大爆发。

    太阳系经历数十亿年的发展,小行星带却极其不稳定,不断发生碰撞和爆炸,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冲入内地球,被地球捕获而形成流星火大撞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是什么原因促使小行星带爆发?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形成行星过程中的一次失败,使得该位置的行星没能成型。失败的原因在于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越早形成,木星形成后,引力巨大,促使内行星带上星云被木星吸引,加速了小行星带的冷却,而导致火星的快速形成,火星距离木星更远,木星影响力很小,这样小行星带又受到来自火星的引力影响,终于致使小行星带行星形成失败。

    我们在盘古神话传说中知道,日和月的形成是“盘古”的两只眼睛。剥开神话的外壳,我们知道,眼睛是紧靠在一起的,而且是同时产生的。因此绝对不是现在地球捕获的卫星,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月亮。

    复仇女神:月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日月齐晖”这不是指月亮与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而是实际我们的天空总是“日月齐晖”的。依据古代阴阳思想,这日、月是阴阳对立的整体。也就是说我们的太阳系实际是由“日、月”共同组成的体系。

    现代理论推测太阳有一颗伴星。这是正确的。只是对于伴星的认识是错误的。

    根据宇宙阴阳理论,我们的太阳系同样符合阴阳规律。也就是说我们有一个阳太阳,也有一个阴太月。这阴性物质,被称之为暗物质。宇宙是阴阳对立平衡统一体,阴阳互相平衡而又互相转化。正是这样,才有宇宙的生化演绎和生命的丰富多彩。

    日,为太阳,有八大行星组成太阳系,行九宫八卦;月,为太阴,有五大行星组成太阴系,运五行六气。太月系在太阳系之外,与太阳系相互似一对互相咬合的涡轮,一起在宇宙中围绕银河旋转。

    “日、月”共同组成相互环绕的体系,日、月黄道几乎是垂直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当月靠近太阳黄道平面时,不仅是其外面的小行星,就是在一定角度面域内的大行星也会受到“月”的强烈吸引,从而诱发小行星运动发生混乱,有的冲入内太阳系进入地球轨道,而受到“月”面对的行星,也会遭受毁灭性的灾难。换句话说,假定太阳不动,这月的轨道就环绕太阳垂直于太阳黄道绕行,实际日、月却是互相抱合绕行的。

    日、月的质量差别不大,但体积却有很大的差别,而且月的磁场特别强大,经常发生磁暴,这也是引起太阳磁暴的原因。太阳系在运动过程中,当月远离太黄道时,会出现太阳“加速”向外牵引的现象,这时太阳系趋于平静时期,而当月靠近太阳黄道时,太阳系内部将出现巨大的扰动现象,形成灾难。

    由于日、月质量相近,依据太阳运动规律分析,日月相互绕行周期约为9370万年,即每隔约4685万年左右,太月靠近黄道一次。这颗“月”西方科学家取名“复仇女神”

    根据最近的6500万年前地球大灭绝反推灾难年代(单位亿年):

    0。65——1。12——1。59——2。06——2。52——2。99——3。46——3。93——4。39

    而地球通过考古推测的灾难年如下(单位亿年):

    0。65——2。08——2。51——3。7——4。4

    这里发现两组数据十分靠近:2。08—2。51和2。06—2。52;3。7—4。4和3。93—4。39;这两组日期均相隔了1。41亿年后在连续半周期内发生巨大灾难。由此推算,在1815万年前也发生了一次规模稍次于6500万年前的大灾难。但地质上未发现大规模灭种的现象,估计类似前几次灭绝,大约属于族群死亡或是大量死亡,但地质灾害不多,所以也没留下化石的证据。但我们却知道,正是1800万年前左右,哺乳动物灵长类古猿已经开始繁衍生息。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定也发生了某种自然现象,使得地球又一次制造了新的物种。由此在推算下去,再过1。23亿年“复仇女神”将再次将地球生命灭绝。也就是说“月”即“复仇女神”每两个周期将靠近地球一边的黄道平面经过,这才引起了地球的生命大灭绝;而其余时间,即便经过太阳黄道平面,虽不能使地球生命灭绝,但却可以带来巨大灾难;同时每一次“日月”相会于黄道平面,就会产生新的生命物种,而且这中生命形式却越来越高级。

    生命形式是日月造就的神话,而不是通过进化而来的。生命在被毁灭的同时,也在被重新造就更为高级的生命形式。

    达尔文的进化论,现在被奉为科学经典,但它不能解释很多的而生命现象,所能解释的个体差异现象,也仅属于变异或遗传,而不是进化。如果进化是通过遗传变异一代又代延续下去的,那么我们是怎样从一只猴子变成人的呢?猴子的基因要变成人的基因,这中间要经历怎样的变异呢?可能吗?

    重演律现象,只是说明生物之间的生命共性,而不能就此断定生物发育过程中要先从一只虫虫变成一只鱼儿,再从鱼儿变成恐龙,再由恐龙变成猴子,最后才变成人。人类胎儿发育过程,只是外观形象和功能区域方面和大多数动物类似,但其细胞功能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10、生命之殇

    距今6500万年前,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生命尤其是与恐龙有关的生命,几乎在一瞬间就消失了。

    通过上面叙述,我们知道“复仇女神”在6500万年前再次与太阳系发生亲密接触,地球正好在太阳“复仇女神”同一扇形面中,地球不仅受到强烈的电磁爆影响,而且流星雨袭击了地球。

    这时候,地球各个大陆板块运动已经和现代地球基本相似,印度板块已经狠狠地挤压在昆仑板块之上,发生断裂抬高,诱发地震和火山的爆发。断裂的版块正是古地中海版块,这些版块继续被新形成的印度洋版块继续推动印度板块向北挤压。迫使印度板块地壳陷入昆仑版块之下,昆仑山开始抬高。中亚、南疆、河套、四川等浅海也成为沼泽或湖泊,生养繁育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家族,昆仑山之北,昆仑之东,均成为恐龙的乐园。印度半岛由于火山爆发,气候恶劣,大多数生命都死亡或逃离了。

    此时的东胜神州版块完全被澳洲版块和亚洲版块挤压进入太平洋与太平洋板块发生融合或开裂。太平洋板块与亚洲版块和澳大利亚版块紧紧咬合在一起,形成海沟谷地。这些东胜神州版块支离破碎,一部分渐渐解体垮塌或消失,远古传说中的十洲仙岛,就是这样的产物。今天仅剩下菲律宾版块和一些太平洋上奇怪的孤岛。东胜神州的解体应该发生在现代人类繁衍兴盛后的15000年左右,这就是传说中的“姆大陆”解体消失的原因。这和美洲加勒比海传说的大西洲“亚特拉迪斯文明”沉陷消亡不一样。也许“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确很发达,但突然地沉陷,而且周边也靠近别的大陆,因此后裔留下的可能性较高。这也许就是玛雅人的文明发源地吧,由于灾难降临,幸存者无法再重塑辉煌的文明,他们只好在南美丛林中修建祭坛,试图呼唤神灵的救赎吧!这不似“姆大陆”的解体,姆大陆飘在太平洋中,突发地震灾难,一下消亡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后话。

    而南北美洲版块被推移动,压在太平洋板块上被抬高隆起,形成巨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而这时的远古人类又怎样了呢?由于恐龙称霸,各个分裂板块上的人类只有卷缩在洞穴里和岭谷沟壑间,能够生存下来的十分稀少,有的大洲,或许根本就没有人类。但在昆仑山系之中,相对条件好一些,借助山岭树木和洞穴,人类幸存下来的可能性很高。

    而这群远古人就是有巢氏,他们数亿年来的发展,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并学会了使用天然火。其中的一个种群的首领称为女娲,而另一个种群首领称为伏羲。我们可以有理由相信,地球创造生命并非一次只产生一个或几个单个体,而是一次或多次产生无数相同群体。中国神话女娲伏羲的故事已经浓缩加工,我们把第一次产生的女人都叫女娲,而把所有第一次产生的男人,都叫伏羲。这些人再结合产生后裔,传播四大部洲,这才有相同共同或类似的神话传说。只是我们没想到,人类却因为恐龙的统治,而在洞穴中或树林间一呆就长达1。85亿年之久。由于分散在各地的人类群体,多是属于血亲关系,人类发生变异情况较多。从目前的数据资料和神话传说显示:6500万年前,人类已经在非洲、欧洲和亚洲远离恐龙居住的地区开始艰难繁衍。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地球上爆发了罕见的流星雨,其中一颗巨大的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这颗流星呈哑铃状,头约150公里,为约110公里,长度约500公里,自东向西狠狠地砸在美洲大陆上,即今天的墨西哥湾,形成深达4000米的海盆,碰撞后发生猛烈爆炸,引发飓风和海啸,这和当年的孟加拉湾类似,由于对冲效应,直接冲击位于今天青藏高原的印度板块断层,引发印度半岛猛烈的火山爆发,促使印度板块加速北移,并因火山引发,整个须弥山,即昆仑山发生大地震,一时间塔里木河、南疆湖泊、中亚湖泊、河西走廊和四川等地湖泊也被抬高,发生倾斜,加之从欧洲冲来的海啸和狂风暴雨,一时间,形成巨大的洪流或泥石流,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席卷中亚、西伯利亚、蒙古、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这不仅将恐龙集体埋葬,而且在亚洲大陆形成最为壮观的冲击平原:中亚平原、西伯利亚平原、蒙古大平原、黄土高原和成都平原等。黄河流域也发生大规模冲积,形成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可是现代亚洲的地理格局呢。

    而在欧洲,直接受到海啸的影响,数百米高的海水席卷整个欧洲大陆,那时欧洲除了海侵低山沟谷以外,几乎没有高山,海水直接冲入了亚洲的腹地,进入蒙古和中国,这样同样也把欧洲地表重新整理,形成现代欧洲各个平原格局。

    这场灾难的结果,恐龙在一瞬间大量集体死亡并被埋葬,而后来的火山爆发,和复仇女神的磁暴影响,恐龙彻底消亡。而植物也几乎灭绝。

    受到灾害影响小的是澳大利亚、姆大陆和非洲,以及南极洲。然而,在气候和磁暴的作用下,幸存者十分稀少。

    11、幸存的人类

    中国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传说”与此情形十分吻合。共工是水神,带来水患海啸。后人记不得具体历史年代,把后来中国大地的另一次水患现象与共工联系在一起了。“共工”一词是古音,双声叠韵,应该是象声词,也就是描述的一种声音,一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声音。6500万年前的彗星雨,便是这“共工”之声,而地震和火山爆发之声,也是“共工”之声。远古时期,语言文字较少,语音分别不多,因此这“共工”实际是远古人描述的灾难之声。远古人类不知这种现象的原因,后来便专门设有从事水事的职业人员,并称为“共工”专门管理火的职业人员称为“祝融”

    西方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故事,也源于此。这次灾难的发生,也许对于远古人类来说,他们真的具备某种特异精神功能,而这个警告世界各地人类的人或许就是伏羲或女娲,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上帝。

    昆仑山,中国人原先称为不周山,印度人称为须弥山,西方人认为后来诺亚方舟停在亚拉腊山脉,现代人认为在希腊境内,实际在6500万年前,欧洲几乎没形成高山,而根据记载,诺亚方舟漂泊了150天,按照日飘50公里,那么也该飘了7500公里,也就是现在的昆仑山之首帕米尔高原。想来在海啸和飓风的吹送之下,漂移速度应该更快,因此实际诺亚方舟停靠点应该是昆仑山中部,即中国现在的南疆。

    西方上帝耶和华(yahweh),源自于希伯来文yahweh,而yahweh(雅威)是翻译自一个四个子音字母的希伯来字yhwh。这字原初的写法是没有母音的,根本不知道如何读,正确发音今已不详。也就是说,上帝的真名无人可知。而ado奶 和elohim等都是尊称,我的主或神的意思,并非上帝之名。

    [希伯来文]罗马字havah,意思是“变成、成为、存在”;

    [阿拉伯文]阿拉伯罗马字hawa,空气,风神和风暴神;

    [拉丁字母]yhwh/yhvh ,读音“哈多那以adonay,就是“主”的意思;

    [希腊语]希腊文罗马字theos ,读作“塞奥斯”既是公神也是母神;

    [拉丁文]印欧词根里的deus ,意为“天上的”;

    [英译]印欧词根里的ghau,读god,意思是呼喊to call;又叫:jehovah耶和华;不过更准确的是“雅威yahweh”

    yhwh这个希伯来文没有元音,至今无人知道如何念,使得世人根本不知上帝是谁。根据人类语言发音规律推测,这个h字母在音节之后,多少一种语气,由此推论上帝之名为两个音节,即yh 和 wh或vh;然后与元音alef、 he、 vav、 yud组合,则可以组成许多可能的发音,而yudh wavh 或 yhe whe 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中古的“女娲”读音就十分类似。

    由此我们推想,那是人类心中的主人或上帝,就是住在昆仑山的女娲!

    在亿万年的演化进程中,远古人类经历了学多灾难,而这些灾难后重生的宝贵经验无疑被口授心传地一代代传下去,同时人类也应具备一种超乎寻常的自然感应,因而对于大灾难的来临是有感觉的。

    从昆仑山走出的人类族群,由于血亲种群关系,人类隐形基因显现出来,因此世界各地人类种群在肤色和毛发上据发生了变化,加之环境影响和生活方式习惯不同,原始种群出现了语言差异。由于灾难的周期性爆发,于是人类种群首领在昆仑山发出警告洪水灾害的指令,而传达指令的方式一定是一个种群向另一个种群一一借力传达。而对于走出昆仑山的人类来说,他们心中的圣山,就是昆仑,而首领,就主人或神就是女娲。“女娲”的古代读音是“yuwa”n和y的发音类似,而h音是辅助音。传达“圣山”来的旨懿,人们对首领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因此传到欧洲的时候,已经只有我的主人或神ado奶 和elohim的代称了。而圣经记载这些东西时,却是后来诺亚的儿子闪记录或传下来的,由于不敢直呼圣名,所以就用了发音的开头来表示,即yhwh,后人却不知如何读。“耶和华”jehovah和“雅威”yahweh,这是英语的读法,其实稍稍变音“耶和华”就是“耶华”或“耶娲”很明显就是“女娲”的不同地方叫法差别。

    昆仑山历代首领均成为女娲,而且是女的,但早就离开圣山的人群后裔,却并不知道,反而把圣山想象的更为神秘。这不仅是其它遥远的其它大陆的人,即便是印度与中国,以及西伯利亚的人群,由于经历时间太遥远,神秘的昆仑便成为了全人类心中的神圣天宫或神庭。

    现代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便把昆仑视为西王母的宫殿。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明显是怪物,而民间已经把它变成了神,成为玉帝的老婆,可见变化之大。

    “女娲”的形象和名称,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正是这样,诺亚方舟停在了帕米高原或是中国的南疆,这才有诺亚的后代闪,经历中亚来到西亚和埃及,却没能回到欧洲。而圣经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伊甸园的故事是这人类起源之时发生的。也就是说,在女娲伏羲同时出现的时候,伊甸园中的夏娃和亚当也同时出现了,或者是女娲和伏羲的儿女。前者可能性更大。那时伊甸园生存环境较好,根据各种生物同时爆发出现的自然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一批次人类都是女娲和伏羲。后来由于分支演化的原因,出现了语音上和生理上而非结构上的差异和变化,从语言角度分析,夏娃和亚当的语音结构与昆仑山人群结构相似或相近,他们应该曾经属于同一种群。

    也就是说在远古昆仑山脉中,同时可能有数个族群,而这些族群的首领是居于昆仑山腹地即现在南疆一带。大劫难之前,部分种群向四大部洲分散,艰难生存。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智慧足以使人类在恐龙称霸的其它地区生存下来。但在四大部洲还未分开的时候,那时候古地中海围绕昆仑山,人类不可能到四大部洲去。至于那时候四大部洲是否也有人类,很难说,即便有,在2。5亿年前的时候,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刚刚出现,大面积森林和高山不存在,人类没有生存的空间,因此,即便当时出现了人类,也被恐龙或毒蛇给毁灭了。

    后来的地球演化,直到四大部洲分裂,大面积森林出现和高山出现,古地中海一部分干涸后,人类开始从昆仑山向四周分散开来。那个时期大约是在2。0亿年前开始的。这些离开昆仑山的人群,把昆仑视为圣地,知道他们的祖先首领是女娲和伏羲,随着时间变迁,语言改变,昆仑已经是不可想象的圣地,即便是现在,对于一般普通人而言,昆仑也是不可想象的神秘天堂。

    远古人类经历这样的灾难,却在高约2500米左右的昆仑山山洞中得以幸免。印度大陆上的人早就获得女娲指令上了圣山避难。而这时的菲律宾版块依旧是一个大陆,还未解体,其面积西端在中国南海,而东端则达到现在的复活岛,即“姆大陆”还有南部非洲、澳洲,均远离撞击点,海啸影响不大,只收到地震和暴雨飓风的袭击,因此这些地方的人类可能幸存下来。而南北美洲均被海啸袭击,而被撞击后引发的地震和海啸,一夜之间将美洲的生命从地球上抹去。从当时的情形看,人类在美洲的人群是非稀少,幸存者也很少。

    接下来的数万年中,火山和地震不断,整个地球再次火热起来,发生了决定现代地球地理格局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全世界的高山在这个时期开始迅速升高和发生隆起、皱褶、断裂和坍塌等地质奇观。

    这时,昆仑山受到来自印度板块的深层挤台,将断裂开的古地中海板块与昆仑山板块紧紧挤在一起,由于昆仑山之北为坚硬的欧亚大陆版块,迫使昆仑山和大断裂的古地中海板块一起上什。而周边的火山也开始爆发,不仅仅是印度德干火山群,而且在中国的四川盆地西边,也即原来古地中海边,也形成许多火山,这边是云贵川火山岩大面积形成的原因。直到今天,云南腾冲火山群,依然是活动的。

    而那些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恐龙,再也不能忍受食物和环境的恶化,那些远离灾难发生地点的恐龙幸存下来了,也继续繁衍了数百万年的时间,但因气候变得更加潮湿和炎热,恐龙也随之而先后灭亡。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再次幸存,更是维艰。

    12、人类的兴盛

    恐龙时期的生物大灭绝后,地球再次以突然地形式爆发出大量的新物种,而幸存的物种却在艰难地生存。

    人类真的幸存下来了吗?那时真的有人类吗?

    根据历史佛经记载,如果人类产生于6500万年之后,那么就不可能描绘出须弥山的情形出来,而中国的神话和对昆仑山的描述,也就不会出现千奇百怪。四大部洲的提出,对于印度人来说,他们身后的喜马拉雅山,就是须弥山,而他们南边就是大海,不可能对圣山的描述过多改造。同时分析大洪水的记载,只有巨大的海啸才能造成地球灭顶洪水现象,而生物新物种的产生是在大灭绝之后,时间相隔达1。85亿年,而这期间的没有证据说明产生了新物种。因此推算人类产生于2。5亿年大灭绝后之生命大爆发之时。人类呆在洞穴,应该幸存下来了,比如蛇类和龟类这些动物,并不需要多少食物就可生存,而恐龙是大型家伙,在当时那种气候环境中,瘟疫、疾病和食物就是最大的杀手。即便是呆在昆仑山上的恐龙,也会因食物问题而难以生存,草食性恐龙活下来了,却因为人类食物的稀少,正好成了人类得以生存下来的食物。

    诺亚方舟到了中国,开始可能并未遇见昆仑山上的人,当水退后,他们便开始西归。而最终这些人经过中亚到了西亚和埃及。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记载的这次洪水内容基本一直。而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神话则是说伏羲兄妹躲在葫芦里面逃生的。正统中国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传说”则更为稳合。而淮南子.览冥训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岛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这样的描写十分精彩,地震、火山、滔天洪水等均出现了。这次灾难,能够幸存下来的人类也许不足2000人。而正是这两千人开拓了人类的未来。全球各民族,正是这2000人先自我血亲繁衍,而后再融合在发展而来的。人种之间出现的肤色和头发的卷曲变化,均是人类阴性基因控制的,其中北欧人远离中原,自我血亲繁衍出现了阴性纯基因,使得出现白色蓝眼睛金发人群。其它各大陆的人种分布都较为纯,这也是血亲种群时间较长造成的。而昆仑山人类发源地,相互之间血亲关系远一些,因而依旧保持着最为原始的形态。

    大灾难后必然是新物种的大爆发。地球又一次迎来了崭新的新纪元时期。当“月”即“复仇女神”再次与太阳黄道平面相遇后,即1815万年前左右,再一次造成地球生命大量死亡,这一次毁灭,应该是最后幸存为数不多的恐龙的最后终结。而这次“复仇女神”也再次带来生命物种,新的被子植物大量出现,而动物中出现了灵长类。其中较为有名的便是古猿。现代很多专家和学者均认为人类便是从这里开始进化的。

    实际上“复仇女神”不仅是毁灭之星,更是“生命之星”生命不需要进化,生命只是创造和演化。被中国古代称为“月”的“复仇女神”实际才是生命之源。后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应当是真的,而这个“月”便是“复仇女神”这个“月”在太阳系之外。这是后话。而这个时期的人类,再次经历了数千万年的发展,陆地猛禽怪兽的威胁,远远低于恐龙时代,人类经历两亿年的发展,在6500年前大灾难时期已经学会了使用石斧等工具,能够制造简易的船伐。诺亚方舟,具体的描述是后人想象的,实际的可能是将许多巨大的木头捆绑钉成巨大木筏。木筏很大,分为数层,采用巨大的绳索捆绑,估计那个时候还没发明榫头技术,但有可能学会了用小的木头将大的木头挖洞串连在一起,再用绳索捆绑。这种早木筏的技术在现代南美土著依旧在使用,而这些土著的生活方式,基本上还是木石弓箭,想来远古人类也不过如此。由于巨木层层堆积,形成巨大的棱台形,所以被称为“方舟”方舟中上面层的树木被挖空,可以相互贯通,树洞中可以藏物品和食物,有的木洞可以堵塞,以防止水的侵入。木洞安装了灾难来临时,人类可以躲进了巨大的木筏树洞中的。

    而根据圣经记载,这个造船方法是“神”告诉的,也就是说是“女娲”派出的“信使”告诉的。女娲时期,还是母系氏族时期。这个时期漫长啊,这在中国,渐渐就把女娲这位首领称为“女娲娘娘”了。“娘娘”的意思,是祖母、老祖宗的意思。

    不仅仅是西方圣经记载,蒙古、中亚、西亚各民族都有类似的“洪水”逃生记载。这不是神话,而是刻在全人类思想意识中的灾难记忆和对生命的崇敬或膜拜。

    13、地球矿产资源

    对于矿物质的形成,现代科学家认为那是物质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复杂变化形成的,却对于天然气、石油和煤的形成至今弄不清楚,以为是地球有机生命遗体腐烂化合形成的。

    实际上,这有机能源的形成机理与无机物的形成是一样的,都是在地球或地层形成过层中物质发生各种化合而形成的。地层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便会依据化学物质成分的多少而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化合物状态。有机能源物质的形成主要需要大量的碳氢氧,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密闭的环境下,如果物质成分的比例适当的情况出现,那些熔融状态的岩石变成石油不是不可能的。最佳的形成条件应该是靠近地幔的地壳。地幔中的金属熔流相互运动,估计还会出现地壳与地幔间的强烈放电现象,在激烈的电磁作用下,有机化合物大量产生,由于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