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城文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和生活发展的轨迹,更看到了三湘四水的风情和它的儿女们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我和老师曾于武冈邂逅过,距今也有十余年了,听说老师退休后一直定居珠海,如果可能,我会去做一专程拜访的,相信老师会接受。

    从武冈一个叫荆竹镇公堂村走出来的周宜地,也是当代武冈文学界的代表性人物。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的周宜地,早在上个世纪的1972年便开始文学创作,出版、发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红蛇、父亲的寓言、月迷津渡、九癫子说书、黑光等300余万字的作品。周宜地打着赤脚从芬芳的泥土中走出,所以作品大都以湘西南巫楚之地为背景,注重生活写实与巫楚文化气息,追求厚实、凝重、压抑的艺术风格和悲剧氛围,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遗憾的是我没有和周宜地有过正面的接触,听说他为人非常诚恳,他没有离开武冈之前,团结了很大一批武冈的文人,并且常常聚会,谁有作品发了,首先得拿出一部分稿费来庆贺的。那些久日拿不出稿费来请客的,自然会暗地努力。这种良性的竞争,使当代武冈文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曾维浩和张小牛就是在这种浓郁的文学氛围中杀出的两匹黑马。在我的印象中,1962年出生的曾维浩属于倜傥的一个才俊,曾经为武冈文联的干部,现供职于广东珠海市文联,任珠海杂志主编,广东省签约作家。自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同年在十月杂志发表中篇小说处女作以来,中短篇小说集凉快、散文随笔集灶台上的玫瑰、长篇小说弑父等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度关注。弑父是一部奇异之作,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如果说生活可以促成一个作家的话,那么玉汝于成的张小牛便是生活磨砺出来的最典型的一个了。经历丰富、艰难竭蹶的张小牛在没有离开武冈前,命运勘称曲折:下过放、做过国营饮食公司的营业员、文联干部、直到1990年作为人才调入娄底市文联。张小牛现为娄底市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作协理事。发表中篇小说26部,短篇小说近百篇,散文随笔百余篇,出版有中篇小说集山里有条弯弯河、长篇小说秘方。

    黄三畅、唐谟金是至今留守在武冈本土的两位老作家。当过农民、民办教师,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武冈二中当语文教师的黄三畅,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出版有禁忌等中短篇小说集2部,曾获羊城晚报、青年作家等报刊创作奖,多篇作品被一些选刊选登。黄三畅平常纳纳无言,但言出必有惊人之处。在市文联主席任上退休的唐谟金,能写诗歌、曲艺、散文、小说,传奇故事,国内百多家报刊发表五六百篇,二百多万字,有的入选文集、选刊和当地乡土教材。出版有梦中的灯火等散文集2部。他的作品主题有一定深度,语言朴实、生动、老到。作为干部,他是当地文化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业余作者的良师益友,对业余作者的创作乃至工作都十分关心,为业余作者的创作付出了极大的精力。

    诗人熊烨不可不在此一提。熊烨早在1982年便开始诗歌创作,那时他还是一名农民乡干部,其诗,也充满了泥土气息。我最初对他的认识,是因为他在组诗老所长的一年四季之冬里这样写老所长:——老所长说:/坐在火炉旁看年报是一种享受//生一个火/然后坐在旁边翻年报/火是暖的/年报是暖的//随手合上窗子/把冬天关在门外/藤椅挪一挪若无其事地微笑/薄薄的镜片在看年报上的风景//深深地呵一口热气/报表上有季节风模糊地刮起/其实毋须再去翻动/老所长/哪一个格子里不是你重叠的脚印之后,熊烨以夫力的笔名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湖南文学等报刊发过小说、诗歌,数量不多,但可谓件件是精品。

    一个地方文学事业的发展虽然得益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如果少了一种氛围,少了一份执著,留存与世的,只能是一片空白和遗憾。

    多年以后,古城还能有我的文友继续走进我的笔端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