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冈傩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老一代武冈人嘴里,傩戏被称作鬼戏,是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清代被称为“湘中五子”的武冈人邓绎有过这样绘声绘色的描述:“里门咚咚喧大鼓,诸巫齐作胡旋舞,大巫喃喃如唱歌,小巫屡舞还婆娑。巫歌巫舞令神喜,神君欲来满堂起。主人敬神百不扰,如天之福姿汝求。黄羊为牲白犬血,一一神前遍罗列。东方响明灯烛辉,纸钱悉悉随风飞。诸神醉饱出门去,明日迎神向他飞。”由此可见,武冈傩戏约在清代中叶已盛行境内。

    然,武冈傩戏的起源始自唐代。相传一位侯王闻知民间有两位法术高明的巫师,便想对其功力进行一番试探,于是在王宫修建了地下宫殿,将东宫、西宫娘娘及十八美女和七十二侯请至宫殿内吹拉弹唱、载歌载舞。一日,候王对被邀进宫内的两名巫师说,近些日子这里吵闹不休,两位大师有何本领将这些妖声妖气灭绝?巫师凝神片刻,听见曼歌曼舞之声不绝于耳,于是摸出法具,口念咒语,划出一碗名“雪砂水”的巫水,再喷洒而出,顿时,整个宫殿万籁俱寂。侯王大惊,一边差人送走巫师,一边亲自下到地下宫殿探个究竟,结果发现地下宫殿形同冰窑,寒气逼人,所有吹拉弹唱、载歌载舞者已被冰冻得不能自已翌日,侯王吩咐将地下宫殿内以炭火烧旺,再次将巫师请来。两位巫师掐指一算,恳请侯王,如果灭绝了这些“妖声”决不能珠连自己九族。得到侯王应允后,便一剑刺入地层,结果地下宫殿内所有人头全部分离落地。侯王无意制造的这起“冤案”使得所有死者冤魂不散,冤屈之声长久不绝于耳。侯王愧意深重,之后,不得不再请来这两位巫师,在宫廷内进行七天七夜的祭祀,以慰藉所有的冤魂。这样,当年的巫歌巫舞,像山间的溪水,渐渐漫延下来,自宫廷渗透到民间

    遗憾的是,历经数朝数代的傩戏,到了今天,这股山间的溪水,有了干涸的迹象,当

    年演傩戏的,如今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年轻的宁肯出去打工,也不再稀罕赚这每场二十来元的演出费,更无心留恋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致使武冈的傩戏,正面临着断代的危机。

    武冈傩戏表演分外戏和正戏两种。有些剧目在历史上,剧情和人物较简单,虽然曾经戴面具演唱,但清末以后受地方戏曲影响,部分剧中人逐渐改面具为涂面,节目也逐渐发展为戏曲形式,多用锣鼓伴奏,也增加些许弦乐和高腔曲调。这些节目以娱人为主,减少了娱神的法事,被称作武冈傩戏中的外戏,也叫阳戏。阳戏和正戏截然相反,它形式活泼、轻松,语言诙谐、朴实。题材基本上以人们身边事为主,反映了劳动群众的聪明和智慧。从最有代表性的降招财中截取一小段就可见一斑:

    甲对面山上么咯(什么)叫?

    乙那是纺织娘在叫。

    甲纺织娘冒得嘴巴,又何格(怎么)晓得叫?

    乙它有两个夹夹。

    甲螃蟹有两个夹夹何格又冒叫?

    乙它在水里头。

    甲麻蝈(青蛙)在水里头又何格晓得叫?

    乙它口生得宽。

    甲拨杆(竹制捕鱼器具)有咯么(这么)宽的口,她又何格冒晓得叫?

    乙它是竹做的。

    甲箫是竹做的,它又晓得叫?

    乙它眼窟(孔)生得多。

    甲糠筛米筛有咯多的眼窟何格又冒晓得叫?

    乙它不该有个框框。

    甲铜锣有个框框,它又何格晓得叫?

    乙铜锣有个奶嘴。

    甲犁头有两个奶嘴,它又何格冒晓得叫?

    乙它是铁水倒的。

    甲庙里那口钟是铁水倒的,它又何格晓得叫?

    乙它挂得高。

    甲太阳挂得咯高,它又冒晓得叫?

    乙它是个神仙。

    甲雷公老子是个神仙,它何格又晓得叫?

    乙他是个菩萨。

    甲庙里咯多菩萨,它又冒晓得叫?

    乙它是木头雕的。

    甲木鱼是木头雕的,它何格又晓得叫?

    乙它雕得空。

    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