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他照例来为我换药,然后听我讲课。我跟他讲解的是《史记》卷第六十一——《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在太史公笔下,对这种积仁洁行,极度忠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通篇《伯夷列传》,讲到伯夷叔齐的,只有很小的篇幅,而大段的话,都是太史公自己的感慨。
“可是,伯夷叔齐这种愚忠,真值得效仿么?当时,天下已归周,他们不食周粟,可是采的野果也是周的野果,住的首阳山也在周的疆域,最后就算饿死,也是周朝的人给他们安葬。”
我叹口气:“每个人都会遇到艰难困厄,每个人在困难来临的时候都要作出选择。是忍辱偷生还是像伯夷叔齐宁愿饿死。是我的话,我会选择活下去。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完成心中的志愿。而后世的评价,反正我已作古,管它怎样?”
我怔怔地盯着他,想到十年后他的命运转折点。他的内心,应该是深受煎熬痛苦不堪的吧?“所以,罗什,如果你以后遇上困厄,一定要想想你所立的宏伟志向,坚强地活下去。”十年后,我不可能再出现,也只能这样给他一点点的提示了。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他凝视着我的眼,用太史公的话回答我。
我们对望着,四周沉寂了下来,一股不知名的空气在我们中间流淌。他的脸渐渐浮出红晕,微微偏头,将眼光挪开。脸上的表情,有些微的尴尬,些微的懊恼,些微的……后悔。
罗什,你其实根本不用我教。你背出来的那段,在《太史公自述》中,是《史记》的最后一个章节。我相信就算要你背出全部《史记》,你也能做到。那你为何,又要让我教呢?我的心跳快得要奔出胸膛,我,我能推测你是为了想每日来见我,才装出不曾读过《史记》的模样么?可是……可是……
闭一闭眼,强迫自己按压下那颗剧烈跳动的心,用自以为平静的音调缓缓说:“从明天开始,你晚上别再来这里了。有什么事,我会托乔多罗大哥给你传话的。”
他怔住,旋即明白:“你是不是在寺里听到些什么?”
我默然。
“不管你听到什么,我都不在意。”他说不在意,可是语气里还是有些愤愤,甩开袖子昂头道:“罗什行事,从不苛于陈规,但求无愧于心。”
我又叹气。高贵的身份和罕见的聪慧过早使他得享大名,却也提供他可以忽视戒律的某种条件。他的传记里就记载他“为性率达,不厉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他就是这样活得肆意,“自得于心,未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