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老童是锦衣卫在河西的哨探统领,他在关中一战中取得的决定性成果,已经证明他有这个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而为了联络前方哨探和后面不断前进的大军,军中自然也派出了人和老童一起前来,以防万一。
毕竟关中之战之所以最后能取得胜利,是因为老童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当时的老童因为一丝一毫的耽搁或者疏忽,甚至跑得快了一点结果在吴楚材率兵赶到之前就被蒙古人围杀,恐怕整个关中之战最后都会以大明糊里糊涂的放走敌人为结束。同时如果六扇门本身没有办法和军队互相确认身份,很有可能导致误伤,关中一战如果不是老童原本就为百战都出身,吴楚材又第一眼认出了他,恐怕老童会先被当成间谍审问一通。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这之后六扇门和军队的哨探时常进行双方之间的联合行动,从而避免类似于关中之战完全靠天命的事情发生。同时军队也会派出哨骑队伍在六扇门哨探之后加以保护,一来可以确保哨探及时撤退,二来也是可以避免军队发生误伤的事情,从而延误军机。
在这敦煌河西待的时间最长的苏植,直接自告奋勇前来。
苏植此次前来河西,是为了给死去的敦煌市舶司将士们报仇,结果谁曾想到蒙古鞑子并没有对敦煌采取大动作,一直到后来的敦煌之战,苏植手刃了三名杀上城头的蒙古士卒,方才勉强算是报了这个仇。在别人看来或许已经足够了,但是苏植心中还是愧疚万分,所以毫不犹豫的主动参与此次西征之战。
唐震和梁炎午等人都明白他的心思,自然也就没有拒绝。
对于这个早有耳闻的搭档,老童也很是欣赏。
“忽必烈部是那木罕亲自率队的,出动了大约三四万人,可以说是蒙古鞑子在草原上的全部留守主力了。”老童将手中的千里眼递给苏植,“可以说这一战忽必烈部已经孤掷一注,确实出乎了咱们的意料。”
苏植点了点头,因为这个打法实际上并不符合忽必烈的性格,忽必烈素来是以重兵云集、正面向前推进,同时配合大量骑兵不断进攻对方侧翼,最后使得对方全线崩溃。换句话来说,就是以优势兵力取得绝对胜利。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叶应武是忽必烈的克星,就在于叶应武最擅长的正是兵行险招、以寡敌众,所以每一次忽必烈都会被叶应武的奇兵突出击败。
但是眼前蒙古人对付八剌的这个打法,怎么看都有些叶应武的风格。原本敦煌城中神策军和天雄军几位将军都以为蒙古人会将八剌大军放入草原,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对草原地势的熟悉,一举歼灭。而现在来看显然忽必烈在反其道而行之。
不过这样的打法显然也让八剌吃了一惊,四面八方涌出来的蒙古骑兵,在轰鸣如雷霆的号角声中不断纵横突刺,将惊慌失措的八剌部步骑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区域,而后面压上的步卒则是毫不犹豫的将这些小区域直接一口吞下去。鲜血很快染红了红柳河,淡红色的河水不断向下游而去。
因为有太多的人马尸体淤塞在上游,所以整个红柳河的水位仿佛都升高了不少。
不过八剌毕竟还是纵横西域多年的枭雄,又是海都部的先锋,之前几次和忽必烈的冲突当中,八剌都展现出了自己极高的统帅能力和军队部署能力,并且一战攻克和田,逼迫忽必烈部不得不将自己的防线收缩到星星峡以东,完全退出西域。
所以在短暂的惊慌之后,八剌很快就下令各部向自己的中军位置集结。八剌很了解自己手下这些军队的构成,大大小小效忠于汗国的部落军队,面对顺风仗或许还能够团结一心,但是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包围之下,一旦让他们各自为战、分散突围,很容易就导致全线崩溃。所以八剌非但没有下令突围,反而命令集结队伍。
或许是因为八剌之前的辉煌胜绩摆在这里,又或许是因为他的凶名让这些部落统领们不敢有所造次,所以所有八剌部步骑都拼命稳住阵脚,不断向着八剌大纛所在的方向汇聚。
毕竟忽必烈部骑兵是从外向内切割,所以内层的骑兵实际上并不多,根本没有办法阻拦八剌部军队的收缩,原本四下里横冲直撞的忽必烈部骑兵,很快就反被包了饺子,大队的八剌部步骑怒吼着冲上来,这些骑兵或者是分散突围,或者是拼命抵抗,但是基本上都只有被越来越多的八剌部军队包围消灭这一种下场。
“那木罕归根结底还是年轻气盛了些,在这战场厮杀上稍逊一筹也在预料之中。”苏植眉毛一挑,沉声说道。
老童点了点头,那木罕是忽必烈的小儿子,忽必烈平时对他宠爱有加,所以一直没有得到过戎马征战的经验。真正第一次出征还是追随兄长真金太子的川蜀之战,结果在川蜀之战中张珏和高达死守成都,又有火炮作为支援,蒙古大军不得不撤退。刚刚到汉中,真金太子就撒手人寰,那木罕作为军中唯一王子,自然而然肩负起统帅全军的重任。
不得不说在他指挥下的关中之战,还是打的有声有色的。如果不是老童在关键时候发现问题所在,恐怕神策军就真的看着那木罕将这蒙古大军主力从眼皮子底下带走了。而事实上蒙古主力大军虽然丢掉了大多数的步卒,但是作为核心的骑兵还是回到了草原上。
也或许就是因为看中了那木罕在关中之战中展现出的才能,所以忽必烈才让他挂帅对付八剌。
而那木罕在这红柳河畔设下的埋伏,显然就连八剌都着了道,只可惜在统军火候和技能上,那木罕还是落了下风。显然按照他的打算,骑兵突刺、分割包围之后,八剌部各部肯定会如惊弓之鸟,各自分散突围,这样自然在外围不断压上来的蒙古步骑就可以轻松地将他们消灭。
但是八剌却反其道而为之,围绕着八剌大纛聚集的八剌部步骑越来越多,将四面八方防守的有如铁桶。刚才的混乱中,八剌部至少折损了五六千人,但饶是如此还有一万五千多可战之兵,再加上随着中军行动的弓弩和投石机,说这是一个蜷缩起来的刺猬也毫不为过。
而那木罕麾下兵马,在损失大多数穿插分割的骑兵之后,实际上也就只有三万余人了,而且这里面还以落在后面的步卒居多,战力并不高。再加上这支大军是抛弃了身后的家园前来设伏,在士气上也不高涨,面对这样一块难啃的骨头,胜算不多。
“如果那木罕想要拼命的话,这一战或许还是可以拿下的。”老童放下千里眼,沉声说道,“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就意味着蒙古忽必烈部现在能拿来对付八剌的最后力量都要消磨干净了,还在前方的八剌部前锋和两翼将会如入无人之境,彻底摧毁忽必烈部在蒙古西部草原和西北草原上的统统治威望,战线会直接推到河套甚至更东的地方。”
苏植只是默默地看着远方逐渐分出来明显对峙界线的战场。现在无疑那木罕已经丧失了主动,他麾下的军队根本没有办法继续围困八剌,如果强行进攻的话更不符合忽必烈部的利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