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战前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此时宣大各镇己是严加防守,杨山芦也下令东路三卫戒严,处于战时状态,而且鞑子这次的兵锋很盛,才短短的几天功夫,就已经深入大明腹地数百里。

    而在这时,杨山芦还接到了老爹杨嗣昌的飞鸽传书,信中询问可否和清军进行和谈?

    毕竟今年本来就是大旱之年,国家艰难,现在又碰上鞑子入侵,不管胜败如何,又要耗费大量钱粮,朝廷实在是不堪重负啊……当然,杨嗣昌的意思也只是来询问杨山芦的看法,因为现在朝廷中,已经出现了这种论调。

    而杨山芦见了来信之后,却是明确回信一封——绝不和鞑子议和!

    首先第一点,要是支持和鞑子议和,并且以老爹杨嗣昌的地位,要是真的议和的话,这件事多半会由他主持,而到时候不论结果如何,这个卖国罪扯上三天三夜都说不清楚!

    而且最关键的是,鞑子愿意议和吗?要是不能付出能令他满意的收益,他肯收兵?所以还不如打一场!鞑子就是属狗的,打疼了就不来了!

    而且杨山芦还知道,以老爹杨嗣昌的地位,他身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的意见是非常有分量的,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朝廷动向!

    而且杨山芦还知道,在历史上,这次入寇虽然最后是以惨败告终,不过现在嘛,情况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肆虐中原的流寇已经大部消灭,张献忠,罗汝才等都已经俯首,李自成被打得只剩下了十八骑,躲在商洛山里不出来,所以已经没有历史上的那种同时要对付流寇和清军的困境了(毕竟看着流寇不停蚕食地盘,势力越来越大,能不着急吗),没有那种先镶外还是先安内的问题。

    第二,和原本的历史相比,多了他这支接近二万的生力军,再加上卢象升下辖的宣大三镇也得到了加强,所以完全可以一战!

    既然如此,得到了杨山芦的回信后,杨嗣昌当即有了决断,毕竟他之所以要来信询问,就是知道他家的这匹千里驹,每每对于战势有着精确的见解,又有着惊人的实力,所以对他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视的。

    而这样一来,他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表示绝不议和,坚决主战之后,朝廷中主战的基调就定了下来。

    于是随着清军继续向着京师推进,杨山芦就等着朝廷命他出兵的命令了,毕竟按照原本的历史中,清军入关后,连下迁安、丰润、会于能州河西,从北边绕明京师至涿州。

    然后厉兵分八道,纵兵并进!京师震动,督师卢象升率军迎敌,兵败身死(在那个时空卢象升主战,杨嗣昌因为内外交困,所以主和,两人政见不一,杨嗣昌掣肘的缘故)。

    清军在畿辅攻杀虏掠,连下四十三城,攻破通州、涿州、济南府等河北、山东的大量州县!共计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被俘人畜46万!金银不计其数!至于被当场杀掉的老弱更是不计其数!

    清军所到之处,一片焦罹瓦砾!至于受灾人口,更是多达近千万!给原以灾难深重的大明百姓,又来了致命一击!而狗鞑子呢,依靠抢到的人畜钱粮,却安然渡过了这次的灾年,却把灾难转嫁到了大明百姓身上……

    甚至这个其中,一代帝师孙承宗都是英勇战死!当时的孙承宗都已经七十六岁了,辞归故里,在家颐养天年,得知鞑虏入寇后,率领全家子孙拒守高阳城,城破后,一家四十余口皆壮烈战死,可谓满门忠烈!

    包括宣大总督卢象升,在这次的清军入寇中,很多官兵都是望风而逃,唯有他拚死奋战,哪怕最后弹尽粮绝,都是死战不退!最后光荣战死!

    甚至死的时候身上都插了六把虎枪,依旧怒目圆睁,尸身屹立不倒!此种人杰,正气永存天地!包括他一手练出来的三千天雄军,也是跟随他全部战死!

    可正在他拼死力战的时候,离他五里,坐拥二万大军的监军高起潜,却坐视卢象升孤军奋战,根本不加以援手!此种国贼,人人得而诛之!不过现在嘛……

    一天后,杨山芦已经接到卢象升手札,命他率领兵马前来京师勤王!包括卢象升本人,在接到圣旨后已经传檄宣大三镇总兵,前去京师勤王!三镇总兵领命后,经过一系列紧张的调遣后,三镇援兵合计二万余人,在卢象升的带领下急往京师而去!

    而杨山芦呢,接到命令同样不敢怠慢,经过商议后留下三千兵马看家,包括泰赤乌部的二千蒙古精骑,同样留下来作为策应,而杨山芦本人,则亲率一万五千大军,分为步骑二营,前往京师而来!

    杨山芦这次要赶去的地点,是为昌平,昌平守护着居庸关与各个帝陵,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以昌平的重要性,它本身都设立了一个昌平镇,以为拱卫。

    昌平城池不小,它的成型,一开始是县以东八里筑永安城,设永安营,不久后在永安城南面又建一城,两座城连一起,成为昌平城,周长十里零二十步,堪称天下有数雄城。

    等到杨山芦赶到之后,宣大三镇,包括同样接到命令,奉调入关的关、宁各镇入卫官兵都是云集于此,几万大军都归暂代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节制。

    所以入目之处,城外到处旌旗遍布,密密麻麻的都是驻扎地营帐,一眼望去都有看不到头的感觉。而看着兵马如此之多,杨山芦心中的底气更加足了,狗鞑子,真以为我们汉人好欺负不成!你来吧!

    而且和历史上相比,原本掣肘的老爹现在可是全力支持的,各种物资供应都是尽可能地充沛了,再加上三军主帅,又是绝对主战的卢象升……

    接着这个时候,已经有卢象升身边的亲将陈安前来迎接,而杨山芦见了也是很满意的,陈安可是卢象升的亲卫统领啊,现在居然派出他来迎接,这种重视……

    然后又陈安在,玄甲军也很快找到了地方,安营扎寨,安顿好一万五千大军后,杨山芦这才跟着陈安,一起前往位于昌平城内的临时总督行辕。

    而在一路上,杨山芦还细细打量各地前来的援兵,毕竟这些就是以后并肩作战的友军啊……

    而他看下来还是很满意的,这些援兵大多是正规的战兵,如分属各镇总兵的正兵营与副总兵的奇兵营,其中又以骑兵居多。例如他在其中,就看到了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此次也是大举入援。

    而且以大明的骑兵,几乎全部披甲,所以放眼看去,大营内一片耀眼的红色盔甲海洋,甚至粗看的话,以为看到的是清兵马甲,因为清兵和大明骑兵的盔甲很相似,二者大多都是对襟甲衣(往盔甲上涂上红漆,也是清兵向明军这个老祖宗学的,另外清兵头盔上多了一根高高的避雷针)。

    而且杨山芦还发现,这些战兵虽然因为长途赶来,神情疲惫,或是坐着,或是卧在地下休息,很多人的衣甲也比较陈旧,但是那股精锐的气势,各地守兵与他们根本无法相比,至于卫所种地的墩军,那就更不用说了,而这就是真正的职业战兵,大明花了无数钱粮,培养出来的真正精锐!也是国家底气之所在!

    所以看着这样连绵不绝的精锐部队,杨山芦心中也是豪情满怀,狗鞑子,就让我们来一决高下吧!

    临时总督行辕是设在昌平永安城内的一处谯楼里,来到之后,等到陈安先进去通报,接着杨山芦这才得以进入。

    而等到杨山芦进入行辕大厅之后,就看到里面空间巨大,正中是一尊巨大的铁案,上面摆满了各种金牌,令箭等物,一面的墙上,则是挂着一副京城周边的地图,上面用朱笔标出了鞑子进兵的路线,以及目前来援大军的所在地。

    而行辕内的另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