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的结合处插进去,一撬就把鲍鱼和岩石分离。
这个时候,韩孔雀的动作不停,他快速的一下一下的撬动其他看准了的鲍鱼,接连几下,韩孔雀就撬下来了四五只鲍鱼,这些鲍鱼是这窝鲍鱼当中个头最大的。
这个时候,虽然这窝鲍鱼当中还有两三只大点的,但韩孔雀也不准备出手了,因为他已经惊动了这窝鲍鱼,现在这些鲍鱼都有了警惕性。
既然这些鲍鱼警觉了,韩孔雀自然不会再次出手,不要说这种没有遭受攻击的了,就算刚才他第一次没有撬下来的,韩孔雀也没有再撬第二次了,因为它已经紧紧的贴到了岩石上面,有功夫跟它较劲,还不如敢快放弃它,去抓它那些没有警觉的小伙伴。
韩孔雀猜的的不错,这片海域的环境保持的很好,所以水下海藻等海洋植物就十分密闭,海藻等职务多了,生活在这片海域的鲍鱼就多。
刚刚收获了四五只十头鲍,韩孔雀在不远处就再次发现了一窝,七十米海深以下鲍鱼一般个头都不小了,而这一窝个头大的不少,但单头鲍却没有。
韩孔雀再次悄悄的进村,在不惊动这窝鲍鱼的前提下,再次发动了偷袭,等其他鲍鱼警觉了,韩孔雀才慢条斯理的捡起落在海底的鲍鱼,它们就是韩孔雀的战利品。
韩孔雀不会竭泽而渔,所以他只是捡了几个大的鲍鱼撬下来,稍微清理了一下,韩孔雀把这些收获放进自己的网兜里。
这里的水深达到八十米以上,所以能见度非常低,这也就是韩孔雀的感知十分灵敏,才能准确做到提前发现鲍鱼,还能偷偷摸摸的靠近,靠近了还能快速发动几次偷袭。
这样的本事,普通潜水员可不能做到,所以他们下了采集鲍鱼,要花费更大的功夫,消耗更多的体力。
除了这些,限制普通潜水员进入深海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气,在深海区域,只能接着微弱的阳光看清楚周围的情况,所以采集鲍鱼,一般都是选择天气要好,太阳大,暖和的时候,最好风小的时候去,这样浪小,能见度高。
韩孔雀有灵识帮助,所以并不需要太多的阳光,他就能够发现鲍鱼,而他的身体是直接融合在水中的,由于控水神通的帮助,让韩孔雀在水下移动起来更加流畅。
这样一来,韩孔雀操纵海底洋流,就可以避免引起太大的动静,这样就不用惊动海底的各种生物,而这样对采集鲍鱼,可实在是太有利了。
鲍鱼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顾名思义,它的“腹”部就是“足”部,也就是我们食用的部分那个大块肌肉,学名“腹足”。
鲍鱼平时就是靠腹足在海底的礁石上缓慢爬行的,如同田螺,鲍鱼肉足的附着力相当惊人,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鱼,其足的吸着力高达200公斤。
任凭狂风巨浪袭击,都不能把鲍鱼掀起,所以捕捉鲍鱼时,只能乘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铲铲下或将其掀翻,否则即使砸碎它的壳也休想把它取下来。
海水深点儿的地方抓鲍鱼,鲍鱼一旦被他们发现,都是一窝一窝的,数量差不多都是超过10只的一群。
鲍鱼的贝壳颜色很好看,绿色里面透着五彩的光芒,所以用贝壳制成的烟灰缸和一些装饰品是当地特产店的主要商品。
在水下,韩孔雀被自己制造的水流推动着,慢慢的游向一些地形更加复杂的地方。
鲍鱼大多生活在深水石头上,那石头多是悬崖峭壁类型,且海流湍急的地方。
海流带来的食物流过悬崖峭壁上的鲍鱼身边时,鲍鱼捕捉食物必须保证自己不让海流卷走,它必须以较大吸附力吸附在礁石上,也就是需要较大吸盘面积附在礁石上,而吸盘就是鲍鱼的软足,人若想揭开它,须付出较大力气。
韩孔雀把腿伸到空中,腿的重力就把他继续推向更深的海底,当然,一般韩孔雀是拉着海带的根继续深入海底的,这样更有效,很快就可以到达海底了。
现在韩孔雀所在的海域,所有的地方都是深水区,一般的深度都在七十米左右,这样的地方来的人不多,所以鲍鱼都是一窝一窝的。
而浅海区域,特别是十米到二十米左右的深度,能够潜下去的人就比较多了,而且水底下的能见度很高,所以就很少会有大的鲍鱼了。
七十米以上的地方比较难,潜水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下来的人也不多。(~^~)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xiabook.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