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楚忙着去打电话,丁宁则是陷入了沉思。
要说儿歌,他记着的可不少,而且这些儿歌,绝大多数这世界上都没有。
尤其是这个世界的华语乐坛,没有经历台湾校园歌曲称霸的那个时代,诸如他写给丁静的《三月里的小雨》,还有《兰花草》、《童年》之类的经典校园歌曲都不存在。
而这些歌,在丁宁看来,都是华语歌坛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普遍清新简约的风格,脍炙人口,并没有太过于落后于时代。
即便是滞后了,曲风上稍加些流行化的改编,说不准会受到市场欢迎。
这年头,儿歌和校园歌曲都太紧缺了,这片曾经肥沃的土壤如今已堪称贫瘠,放眼望去,一颗新苗都没有,亟需一阵新风。
丁宁不知道他记着的那些儿歌和校园歌曲,会不会在现在这个年代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同,但对他来说,把这些作品重现出来是轻而易举的事,他完全可以试一试。
心里有这么个念头,丁宁望向杨度道:“杨叔,你说现在儿歌,还有市场么?”
杨度思虑少顷,道:“市场当然有,但儿歌不像流行歌容易被市场认可。一个,儿歌的题材内容比较狭隘,不是歌功颂德,就是五讲四美,主旨一定得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不像流行歌那样,什么都能写。”
“你要是想把儿歌做成商业歌曲,现在这年头,光积极向上还不够,还得旋律好听,节奏能让小朋友动起来。你有没有去过幼儿园?我告诉你,我家旁边的幼儿园,最近全在放你的《不怕不怕》,弄得附近耍太极的老头都能哼上几句‘看到蟑螂,我不怕不怕了’。小学开始,就全是情情爱爱的流行歌了,不是家长、老师逼,估计没哪个小孩子愿意主动听儿歌。”
“另一个,小孩子本身没有选择权,买儿歌的都是家长。你得写的适合小孩子听,还得过家长那一关,太难。所以,现在也没人写儿歌了。商业社会嘛,大家都是哪容易来钱,哪来钱快,往哪去。儿歌看似简单,实则比什么歌都难写,也比什么歌都难红。”
“现在儿歌的真正市场在学前儿童那块,你要是有想法,可以尝试下。但如果是本着商业目的去写儿歌,我觉得不能把目标放得太高。你要是就写给央广儿童合唱团之类的官方组织的,那你按《小草》那样去写就好。”
丁宁一听杨度这话,心里凉了半截。
可不是,杨度的话句句属实,现在的现实就是,流行歌充斥校园,校外就更不用说了,儿歌还有校园歌曲的前景,确实不乐观。
这个市场的贫瘠,是市场本身选择的结果,哪怕他有着优质的儿歌和校园歌曲资源,也不见得能化腐朽为神奇。
说话间,马楚已经跟央广儿童合唱团那边交涉完毕了。
一听杨度说完话,他汇报道:“央广那边说,不差钱,一切可以按市场价来,谁也不占谁便宜。不过,打电话的人说,他们的艺术总指导想和你亲自谈谈,说是想与你交流交流。”
“那你把号码给我。”愿意出钱,那交流就交流呗,丁宁记下号码,向那位名为汪润泽的总指导打过去了电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