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7、北京的发展规划(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么庞大的群体,自然生老病死都是常态。事实上,一些人可能刚建档就撒手而去,那么档案就要移交。

    移交到哪里?肯定是国史馆,但翰林院就那么大,真的放不下。

    不仅是人事档案,还有每年朝廷的各类档案文书,都要妥善存放。

    汪舜华同意了这个提议,下旨翰林院会同户部、工部商量。

    “金匮石室”制度古已有之。所谓金匮,就是铜制的柜子;所谓石室,就是用石头砌筑的房子,其目的均是为了防火,让珍贵档案能永久地保存下去。

    汪舜华直接圈定了地点,当然规模更加宏大。不仅以后皇帝的实录修成以后要送此存档;中央和地方每年编撰年鉴,连同当年所有制敕诰诏以及官员奏疏、考核、答卷等各项资料,逐一编号造册,送正本到此存档;副本存翰林院,以备平时查用。以后重录《永乐大典》、编修《四库全书》以及其他大型书目,也要将正本送此存档;此外,宗室玉牒存放于此;至于赏赐功臣的丹书铁券,也要存放在此。

    蒯祥和丘浚等几经讨论,最后呈上了方案。还是在承天门东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占地30亩,建筑面积12亩。主殿坐北朝南,通体为石屋。其台基、墙壁均由砖石砌成,门窗、梁坊和斗拱等传统上应该用木料的地方也用的是仿木石料。殿内大厅无梁无柱,南北墙厚为6.4米,东西墙厚为3.5米。地面筑有1.5米高的石台,其中有302个金匮石室,为首的两间,供奉历代皇帝像,存放累朝皇帝的实录、圣训;其余每间屋子排列4余个外包铜皮雕龙的樟木柜,具有防火、防潮、防虫、防霉的特点,且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极宜保存档案文献。

    放下笔,汪舜华非常怀念从前的档案数字化。

    可惜,只有怀念了。

    城墙就只有过两年再动工了。

    考虑到接近前线和整体效果,还是采用砖包土的取巧方式,就是用花岗石作基础,中间用土与碎砖掺杂夯实,城墙内外两面用每块50公斤重的城墙砖,在砖缝里加上桐油、糯米汁和石灰汁,这样的城墙非常牢固。里子面子银子都好说,群臣也没什么话。

    主要是烧城墙砖是很费力的一件事,当年修南京城都动用了五省一百二十县来烧,这回工程量大得多,得省着用。之前实在没办法,还设想过搞成凸字形,现在不用,直接回字形!

    只是汪舜华想起看穿越小说的时候,经常提到古代城墙和堤坝都是用糯米做黏合材料,当然穷地方只能用土堤,比豆腐渣还豆腐渣,新闻里还报道过南京城墙坚固,就是因为用糯米汁筑城,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北京城可以这么搞,其他小地方还是水泥混凝土比土堤靠谱。但是水泥怎么烧呢?

    汪舜华挠挠头,觉得老这么等也不行;低下头,看了眼最新的北京规划图,深吸了一口气。

    宫城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面积0.72平方公里;皇城南北长2.7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面积6.87平方公里;内城周长25.5公里,面积35.57平方公里;新设计的外城往南包住了先农坛和天坛,那么其他方向也就是这个宽度,大约3.5公里,比嘉靖时的稍微还宽400米,毕竟不想直接把这两个重要的建筑物抵拢城墙;另外南北稍微拉伸一下,让整个城市更接近正方形。

    这样算下来,整个北京城东西将达15公里,南北14公里,周长58公里,比南京多了一半,面积210平方公里。

    按照这个方案,北京将超越唐长安城的84平方公里成为历史第一。

    当然,现在没有公里、也没有千米的说法,根据考证,明代一里为490.5米,跟后世差不太多。

    嘉靖方案规划外城长70里,只是后来实在拿不出钱来,只能做南边一段,内外城面积合计为60.06平方公里,从而让北京超越南京,成为历史上仅次于唐长安城、北魏洛阳城的第三大首都。

    在场的重臣都觉得这个规模实在太过于宏伟,担心大兴土木惹得朝野不安。但是汪舜华摆手:“第一,作这件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十年不行、二十年,不要贪大求快;第二,全部动用库银,绝不加派赋税,徭役就别提——已经取消了。”

    下面这才不说话了,又不是马上上马,就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