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5、北京的发展规划(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底,不过这也不算事,反正各部门有识数的人,搬钱什么的就找禁军帮忙,当然被大骂了一通“与民争利”之类的是免不了的,不过大家都没理会;然后是仓库不够用。沿海的几个港口要建仓库,京城的旧太仓也快堆满了,那就兴建新太仓。

    新太仓的位置早就选好了,就在城东北南居贤坊内,离旧太仓不远,一起动工兴建的还有海运仓,历史上隔着几条街,但是现在不一样,仓储需求量大,所以户部拨了大笔银子进行拆迁,把三个大仓库连在一起;此外,黄华坊的禄米仓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沿海的港口更不用说。

    户部觉得这笔钱花得很高兴,连白圭也觉得很痛快。

    与此同时,宗学的选址也不能再耽误,考虑到现有的宾馆,白圭觉得还是充分利用起来比较好。留下的藩王不多,十王府就能塞下——话说在重建承天门的时候,汪太后下旨把以前的郕王府改建成重华宫,这样以后藩王进京,也不能居住。这也不是什么大工程,这里一直有人维护保养,只是把绿色琉璃瓦换成黄色琉璃瓦而已。

    郡王住在诸王馆和会同中馆、东馆,也住了一部分将军,其他的住西馆、北馆,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一家人肯定要住一起,只有旁支才单独住。

    西馆旁边是王恭厂,说是铸锅的,其实是造火药的,危险很大,白圭认为应该搬到城外,汪舜华一听,马上上了发条——王恭厂大爆炸太他妈有名了,尤其网上传得神乎其神的,她这半个历史盲都听说过;那么就在东馆附近修建宗学,这里达官贵人不是很多,拆迁的难度不算大,于是整个一片被彻底拆干净。北抵东长安街、南靠内城城墙,东临崇文门里街,西达南薰坊。约占紫禁城四分之三的面积,紫禁城号称9999.5间屋子,实际8860多间。因此,修8000间屋子还真是绰绰有余;当然现在学生还不到一千人,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只是考虑到宗室人口繁衍,还有以后勋贵文臣的孩子也可以进去读书,此外就是把地圈起来,把绿化率提高一点,主要是趁着现在人不多,地价不贵赶紧搞定。

    白圭心里骂:“国子监上万人,地方才多大!”可是没办法,你就算让宗室睡通铺,也不能太挤,最多四人间,每间20平米左右。里头是卧室,外头是书房;北京地区床太冷,这年头没暖气,要是烤火一氧化碳中毒甚至一烧一大片就不好了,不能学后代大学那种上床下桌的样式,只能盘火炕。

    这时候就不管近支远支了,毕竟宫里还有学堂,选择优秀的确切的说是王位继承人和特别优秀的宗室陪太子读书。

    另外教室什么的不用说,国子监的教室在那里摆着,原样搬过来就行;食堂什么的一样,大家吃大锅饭,当然有钱可以出去吃,但禁止在宿舍开火——主要是预防走水。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宗学占地约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紧凑很多。

    地方定下来,白圭也就放心大半;蒯祥的设计很用心,考虑到美观和实用的双重功能,参考现有厢房的格局但又不同。全部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三个主建筑,琉璃牌楼、崇文阁——用来供奉孔子兼领导办公,另外太后皇帝经常会来视察宗学,就要在这里停留,甚至讲课,汪太后好为人师,喜欢训话,大家都知道;前面有个大露台,用来集合开大会;文源阁——藏书楼、本来打算弄个泮池,可惜没有水,就算了;三座建筑之间,两边廊房八十间,用来做教师的办公室、医务室以及库房;其中十二间屋子空着,用来上才艺课程,主要是琴棋书画,虽然不考,但在这么高大上的地方读几年书,连文人四事都不会,皇帝丢不起这个脸。廊房退后一丈,东边一排厢房是食堂。

    进琉璃牌楼往东,过了食堂走两丈之地,三十六间教室分成三排,照国子监的例,取名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往北和崇文阁露台的一片,作为校场,再往北就是宿舍。中轴线以西是同样的布局,只是以东西来区分;教室唤作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

    靠近外墙的厢房和南房就给老师和校工做宿舍。

    台阶用条石,各建筑不一样,但都在六阶以上,崇文阁最高,双层十六步台阶,高一丈五,汉白玉栏杆和石雕兽头都有,但没有用龙,毕竟皇帝不常来。虽然不能和奉天殿的丹陛相比,但崇文阁本身也不能和奉天殿相比,用的是王府正殿的规制,前殿七间,进深三间,看上去倒称得崇文阁更壮丽。

    房梁肯定不能用金丝楠木,太金贵了,用不起,紫禁城也只有奉天殿舍得用;清朝重建太和殿,只能用松木,好在其他的木料都是有的。这两年开海,南洋各种好木料进口不少,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都有,不过都用来做家具。蒯祥和木工们反复斟酌,除了大殿用了香楠,其他房舍要统一风格,采用杉木,这也是宫廷庙宇最常用的大料,上面盖青色琉璃瓦,外头还是刷白后刷漆,然后彩绘。

    总的来说,结构合理、布局紧凑,楼间距也不小,中间不用高大树木,而用花草,宽敞整洁明亮,整整齐齐;可惜当时没有选在明时坊,否则利用泡子河做活水园林,那是相当优美。

    襄王很满意,他知道北京米贵,要在内城,要照顾宗室的身份,而且大的木料现在不好找,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于是同意了这个设计,汪舜华也同意了,那就没啥说的,开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