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这些也还不够。毕竟新剧层出不穷的时代都可能闹剧荒,何况现在本来节目就少?
去年为了宽慰太皇太后,也为了迎接宗室,汪舜华吩咐乐府排演几出新戏,要求是人物要立体,别整些埋儿奉母、卧冰求鲤的奇葩事;还要有教化作用,别藩王入京你给人看后院私会之类的戏,朝廷还要脸呢。
她点了几个,解忧公主、平阳昭公主、冼夫人、梁红玉,都是鼎鼎有名的女中豪杰,也相当有教育意义,用来激励士气再好不过;《杨家将演义》的作者还没出生,穆桂英查无此人,萧太后倒是鼎鼎大名,但明朝自诩正统王朝,绝不可能搬演她的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十三将士归玉门、失空斩、林冲雪夜上梁山等等,都是有名的典故。现在京剧没有产生,但是明朝读书人也不是呆子,自然会用别的方式演绎;只是可惜《秦王破阵乐》失传了,就算还在,这种高规格的军中乐舞,却只是歌颂千年前的皇帝,还是有点另类,尤其他上位的方式很特别;但是霍去病的那首琴歌却相当有名,很快被谱曲演唱。
评书《燕王扫北》汪舜华没听过,只是觉得把燕王征伐北方的故事改编成杂剧或者话本,应该很精彩。只是下面一片反对——土木堡之后,最重要的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大家实在不想和北方硬抗,现在这样造声势,实在很担心又来一回。
当然太后整天喊着雪耻报仇,大家也不会明着来,只是说太祖规定严禁用戏曲演绎历代帝王、孔孟圣贤及忠臣烈士,太宗皇帝的故事自然不能搬演。汪舜华也就住口了,转头下了道旨意,把《奉天靖难记》禁了,这书是永乐年间编撰的,记录太宗起兵的事。只是捧得太过低级,跟反串黑也没啥区别,给建文帝甚至懿文太子杜撰了一大串莫名其妙的罪名,与《大义觉迷录》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来就是被迫起兵的,画蛇添足反而惹人闲话;就算当初太宗有所忌惮,现在建文帝的遗臣彻底消停了,没必要再给人泼污水。
当然有关忠臣烈士的限制就取消了,朝廷还需要大力宣传、教化百姓呢。伍子胥、卫青、霍去病、诸葛亮、李靖、颜真卿、薛仁贵、岳飞、辛弃疾、文天祥都可以登上戏曲舞台了,汪舜华命刘定之创作宋高宗和秦桧合谋陷害岳飞的《满江红》,还让于谦和商辂监工,下面都是嘴角抽搐;只是于谦想到当年隐帝袖中的那纸诏书,叹了口气。
汪舜华曾经深切地感受被翻案风带来的历史虚无主义所支配的恐惧,特别强调:“对于史有定论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不得随意发挥甚至肆意抹黑。比如炎黄始祖,不能说人家为了对付敌人不折手段;秦皇汉武,就不能沉迷女色因情误国;唐太宗这样的千古名君,也别拿杨广李建成来碰瓷;卫青霍去病,就不能背信弃义因私忘国;那些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也不要轻易翻案,秦桧就别渲染他和王氏伉俪情深;也不要以家国破亡来成全主人公的爱情——什么金国王子爱上大宋公主的戏码,不要有!”
“至于本朝的历代先帝,一律不得搬上戏曲舞台,防止有人抹黑先帝,为陈友谅、建文帝等人招魂。”
下面实在不明白汪太后为什么会说这些——这是正常人会有的想法吗?想都不敢想!尤其伏羲女娲、炎黄始祖,虽然只是传说,但谁敢数典忘祖?老百姓的唾沫就能淹死你!
当然,戏曲舞台上的帝王必须和现实作区分,否则入戏太深,人人都穿着戏服过把瘾,鬼知道安的什么心。
帝王可以演,但是服装和扮相只能是官方认证的,这个就别去翻史书考证了,汪太后拍板定了,标配就三样:皇帽、玉带、团龙蟒。
汪舜华甚至亲自召集内阁、礼部、翰林院、乐府等部门领导,探讨立意怎么定、故事该怎么写、人设怎么定。因为是劝化作品,尤其是要劝化皇帝,下面就是有一百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忍着应承了——真的,小说戏曲在现在地位不高,稗官野史,诲淫诲盗,和后代的小片子差不多,难登大雅之堂。除了周宪王那样真心爱好的,其他一般都是读书人穷困潦倒过不下去,挣点生活费养家糊口,就连《三国》《水浒》《西游》这样的惊世巨著,作者也是藏头露尾的。
不过去年事情毕竟太多,而且乐府的演员也有限,不可能一口子全排出来,但有几部就不错了。汪舜华亲自审过,觉得果然能青史留名的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就算她看了n多的戏曲小说电影电视剧,但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台本,太好了,这才是应该被传唱的作品!尤其岳飞吟诵《满江红》后高呼“还我河山”而后引鸩自尽的情节,任她自认久经考验泪点高,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
尽管立场可能不同,但感情是互通的,尤其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满江红》博得满堂喝彩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不管是宗室还是文武官员,都是声情悲切;太皇太后也是唏嘘不已,皇帝含着泪问汪舜华:“岳飞是好人,为什么皇帝要杀他?”
汪舜华摸了摸他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