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嘉靖提出来的虽然是廷议怎么处置刘天和,夏言心里却十分的不爽。
因为这份奏折他已经写好票拟了,他的意见就是将刘天和革职查办,捉拿回京,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
但是,嘉靖根本就没有命鸿胪寺的礼官将他的票拟念出来,这等于是变相的否决了他的意见,这怎么行。
他原本就是个比较张狂的人,这会儿当上内阁首辅之后,他更是有点狂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有时候嘉靖他都不怎么放在眼里,他甚至认为就算是皇上也要听他这个内阁首辅的!
这或许就是他的取死之道,这年头,敢跟皇权对抗的人,基本都活不长。
当然,这会儿嘉靖还没想着要收拾夏言,夏言也不是硬要和嘉靖过不去,他只是想收拾刘天和,把杨聪的势头打压下去而已。
这廷议原本就只有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能够参加,就算这会儿嘉靖不按套路出牌,将廷议改成早朝的时候举行,三品以下的官员还是不敢乱开口的,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当听众而已。
夏言自认为这会儿是朝中最有权势的人,再加上嘉靖又有点“违背”他的意愿,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刘天和这纯粹是在巧言令色,推卸责任,不管他怎么掩饰,鞑子攻入大同镇是事实,这点他是推脱不了的,所以,微臣觉得应该将其革职查办,押回京城审问。”
这廷议倒不必趴御道中间去说话,因为廷议是商议性质的,参加的朝廷重臣都可以畅所欲言,如果的趴御道中间去说话,那就不是商议了,而是上奏。
嘉靖有人知道夏言心里肯定会不舒坦,不过,他并不是很在意,内阁首辅又怎么样,也只是个臣子而已,他没必要去忌惮人家,他也不认为自己应该听内阁首辅的,所以,他对夏言的建议并不怎么感冒。
开什么玩笑,你一句话就让朕把一个封疆大吏革职查办,这朝堂可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朕说了算!
他也知道夏言肯定会跳出来重申将刘天和革职查办的意见,他干脆来了个不理不睬,静候其他朝臣来反驳夏言。
果然,夏言的话刚落音,礼部尚书张邦奇便站出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此次鞑子入寇大同镇从整体战况来看并不能算是鞑子攻破了大同镇,充其量也就是鞑子耍了个声东击西之计,依靠两路偏师突入了大同镇,不过随后巡抚刘天和的处理还是很得当的,他并没有为一己之私而隐瞒不报,反而及时上奏朝廷,使得太原镇和宣府镇边军迅速来援,从而击退了鞑子,取得了广灵大捷,从最终的战绩来看,刘天和不但无过而且有功,所以,微臣觉得应该对刘天和给予嘉奖。”
这话当然是顺着刘天和的奏报来说的,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大明的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如果从这点出发,刘天和的确有功而不是有过。
夏言这会儿嘴巴都快气歪了,这阳明一脉是摆明了跟他过不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