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春去夏至,转眼之间XXA团已从边境一线撤到滇中某个小城驻训半年。

    这天桂阳从老连队一营二连回到团部宿舍,进门先是打开桌子上的收音机听新闻,这已是习惯,他每天回到宿舍第一时间就是打开收音机听各种新闻。随后拿起脸盆在门后的水桶里舀起两瓢水准备洗脸。满脸灰尘还未来得及洗,突然听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一百万!”,他以为没有听清,立即跑到宿舍左边第一间电视室看《新闻联播》。这时,电视室里已聚集不少人,大家谁也没有注意桂阳进去,精力都集中在看《新闻联播》。只见电视里正播放军委扩大会会议场面,□□□□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一百万!”。他伸出右手食指,在空中点了几下。一个手指,震动了一个地球!

    医疗队结束巡诊后的2个月左右,桂阳所在的XA师全部撤回到滇中驻防。此时,全师作战训练基本按《训练大纲》要求按部就班紧张有序正常地进行,相对在中越边境一带,官兵自由处理时间更多一些。早在一线作战的时候,桂阳已经开始萌发、酝酿写一些战术性材料,以对近几年在中越边境一线作战情况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可总是抽不出时间。待撤到滇中K城后桂阳终于抓住机会根据中越边境山高坡陡、沟深谷狭,林密草深、气候湿热、晴雨无常,人口稀少等情况,结合几次战斗的经历写了一篇《山地丛林作战探讨》论文,不久在《军事研究》上全文发表。之后又在军区《国防战士》报上发表了一篇新闻报道,二篇简讯。论文及新闻报道发表后,团长毛立平、政委马安山非常高兴。本来俩位团主官就对桂阳的印象极好,有意进行重点考察培养,此时亲自把他调到宣传股任正连职干事。此后,桂阳没有辜负俩位首长的期望,依然是宣传行业中的行家里手,陆续有新闻见报。

    1985年百万大裁军,是桂阳除自卫还击战、老山作战和712反扑作战以外经历的又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全军官兵的一致检验。他的许多军校同学、战友在此次裁军中脱下爱不释手的军装,转业回到地方。部分战友安排到政府相关部门,有的战友安排到企业,还有的战友安排到当时非常吃香的食品公司、供销社或商业局。没有想到这些吃香的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几年后分化瓦解,下海的下海、下岗的下岗,按一些战友的说法又一次被“裁军了”,而且裁得很惨。

    月,□□将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一直保持着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昆明、兰州、成都、福州、新疆共十一个大军区,1985年大裁军后合并为七大军区,同时撤销了三十一个军级单位,陆军三十六个军被撤销了十一个。

    据说在撤昆明军区还是成都军区时,从军委到两个军区都有不同意见,且争论很大。当时昆明军区是十一大军区唯一担负作战任务的军区,且1985年春节前夕,□□中央总书记□□视察云南,在看望参加老山地区对越作战的昆明军区部队时,奋笔题写了“国威军威看西南”七个大字。此时,据总书记题词还不到半年,撤掉昆明军区可行不?如果撤掉又如何给国人一个圆满的交待?后经反复论证,最终还是撤掉昆明军区,保留更具有战略地理优势的成都军区。

    那段时间里,□□逢会就讲“为什么要消肿”,见到军队领导就谈消肿的意义。他说:“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

    当时的三十六个野战军,从军长到战士,几乎每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问题。总参、总政、总后三总部机关人员精简了一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各县、市人民武装部不再归军分区管辖,改为地方建制,干部和战士退出现役;军队内部管理的76种干部职务改为由士兵担任。从1985年起,3年内有60万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从事经济建设。可见,对部队官兵特别是那些战斗在边境一线的官兵是何种考验。

    那时,XXA团与所有部队一样,以人心惶惶来形容当时的情景一点也不为过。连队干部往机关跑,团领导三天二天往师部跑,师里领导寻找各种借口往军里跑。后来,军、师下达死命令,才基本保持部队稳定。但也有一些人非常淡定,比如团长毛立平和政委马安山,桂阳知道他们俩人就没有到师里去了解过裁军的消息。当然,桂阳也算一个,自宣布裁军后,他一直没有跟团长、政委打探任何裁军方面的消息。不是说他有多淡定,而是因为他经过认真分析得出自己所在的部队不会撤掉,尽管目前边境一带的作战已经缓和,且都由各军区的轮战部队担负。但战争迟早会结束,中越边境一带的防御迟早还得由他们军来担负。因此,他是姜太公钓鱼,稳坐钓鱼台。

    甘旁山在桂阳到团宣传股任干事后,接替桂阳任副连长,他一步一个脚印随着桂阳一路而上,当桂阳任某XX军政委时,他也做到军副参谋长,虽然一个正军,一个正师职,但也都跨入高级军官队列之中。

    甘旁山担任副连长后,与桂阳同时荣立二等功的刘军由班长破格提升为排长,后来任军作战处处长。

    这天,甘旁山借故到团部办事看望桂阳,东拉西扯之后把话题转到裁军敏感问题上。“老桂,你有消息没有?不管好坏你透露一下,以便我们也好早做准备。”

    他以为桂阳消息灵通,或多或少掌握一些□□消息,打听清楚了免得整天搞得人心惶惶影响工作。但桂阳只字未提,而是反问他,“你觉得我们团会裁掉吗?”

    “我们哪里知道,知道了我也就不来问你了。”

    “你听我分析一下啊,目前中越边境形势虽然不像一年前紧张,但并不等于边境局势已经稳定,可以刀枪入库放心睡大觉。我认为即使中越边境局势缓和,也不可能再回到兄弟加同志的时代,既然不可能兄弟加同志总得有人来保卫。因此,我们团甚至我们师、军都不可能裁掉。”

    “你说的有道理,但不是还有轮战部队嘛”

    “这个你要明白,轮战部队只是暂时的,是出于检验各军区快速反应能力及实战经验的需要,而临时采取的一项强军措施。但随着中越边境形势缓和,轮战就显得没有必要,或者说不能达到意向性的效果。因为,一是没有战争,轮战部队无法得到实战的检验;二是我们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从云南之外调动一个部队到中越边境一带消耗的军费较大。裁军的目的就是减轻国家的压力,将有限的经费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中,否则违背了裁军的初衷。”

    甘旁山听桂阳分析的头头是道,豁然开朗。“老桂,还是你有水平,今天这趟我没有白跑。”

    “还行,看来你已经开窍,回去之后该怎么训练就怎么训练,千万不能影响工作,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不能有任何麻痹大意马虎的思想,这是检验一个人政治思想觉悟关键的时候,千万不能相信谣言和小道消息,更不能给部队带来不稳定因素。另外,代问副营长、教导员和战友们好!”

    连长范宝田一个月前任命为副营长,指导员郑山在医疗队结束巡诊当月任命为副教导员,一个月前任代理教导员。

    最终证实桂阳分析的完全正确,他们军得以保留,XA师及所属部队都得以保留。

    1987年4月4日,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徐信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战地医院也不是一方净土,他们更关心的是合并的问题,关心的是自己将来到哪个医院工作。有关系的找关系,没有关系的四处打听,反正也是人心惶惶。

    文蓉也不为所动,她不是不想,而是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此时临近考试,她除按部就班进行护理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复习之中,给桂阳写信也压缩到一周一封,且都是问候和关心的词语,根本没有时间与桂阳探讨裁与不裁的问题,她知道桂阳能洞察一切,无需交流和安抚。

    正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文蓉接到了第二军医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被她的母校临床医学科专业录取了。她得知消息后又喜又忧,喜的事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忧的是自己去进修的这几年桂阳怎么办?自与桂阳相识之后,桂阳仅知道自己的家在北京,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总部任职,现在要离开了要不要告诉桂阳?再是母亲在知道自己与桂阳的关系后信中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多次暗示要慎重考虑,此时家里会不会变卦。左思右想,文蓉决定提前几天离开医院顺便回家一趟,加上自己已经二年没有休假,也应该回去看看,打定主意她来到院长办公室,把自己的想法向袁卫国进行汇报,袁卫国批准了文蓉的请假。

    当天晚上,文蓉来到院部办公室用院部的电话左转右转后终于接通了桂阳的电话。当时桂阳正在宣传股办公室里赶写一遍材料,他听到电话铃声以为又是哪位战友打的,这段时间在这个时候作战股和通信股几位参谋经常约他拱猪。有时勉强去应付一下,更多的时候他直接回绝,他确实没有时间,除工作忙外,他想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他心里很不情愿拿起电话:

    “你好,我是XXA团宣传股干事桂阳!”

    “桂阳,今天我接到医大的录取通知书了!”

    “好啊!恭喜你了!什么时候报到?”

    “半过月后报到,但我想把工作交接清楚后先回一趟家,可能三天后离开医院,然后从北京直接到上海。”

    “好的,你决定好后我来送你!”

    文蓉本想说不用了,但一想到自己何时才能再与桂阳见面,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嗯,不要影响你的工作!……。”

    桂阳听到文蓉考取第二军医大学的消息也是喜忧参半,他了解文蓉的为人,他并不担心文蓉黄鹤一去不复返,他担心的是这五年的分别如何渡过,五年后自己二十九了,那时实实在在是大龄青年。桂阳父母已经开始着急他的婚事,他父母已多次来信催问他的个人问题,说同学某某已经结婚了,原来与他相好的宋诗诗也生了个儿子,意思是说你还不成家生子,要等到何时?

    自桂阳他们部队开赴到南温河进行山地丛林针对性训练,准备收复老山时,宋诗诗就毫不留情坚决退婚,退婚后不到半年与公社副主任儿子结婚,又不到一年生了个儿子。桂阳的父母倒不是在乎宋诗诗,而在乎的是她生了个儿子。“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这是中国多少年遗留下来的传统,尽管桂阳的父母并不看重是否有子女继承衣钵。但是,人言可谓,如果近三十岁还不结婚,任你有多大能耐,多大本事,也会被一些不明原委的人取笑。

    宋诗诗退婚后,桂阳的父母开始有些想不通,恨不得找机会狠狠地臭骂她一顿。当时要与桂阳好的还不是你宋诗诗,死皮赖脸追桂阳的还是你宋诗诗,现在要求退婚的还是你宋诗诗!可能是宋诗诗知道桂阳的父母不会放过她,一直躲避不敢见。直到桂阳参加老山拔点作战前两天的一个赶街天上与桂阳父亲面对面撞见,不得已宋诗诗喊了一声“叔叔,你也来赶街啊!”桂阳父亲本想说她几句,碍于当时人多,又想想值不得与一这种人动气,用鼻子“嗯”了一声,自此才翻过这页。

    待桂阳荣立二等功,县人武部敲锣打鼓报喜时,她也夹杂在看热闹的人群中,那时她心里的想法非常复杂,她感觉有可能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幸福。也就是自那时起,桂阳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也不再恨她,甚至有些可怜她。

    桂阳与文蓉谈恋爱开始也是瞒着家里人的。开始他怕文蓉是一时冲动才喜欢上自己,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没有十全把握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将与文蓉交往的情况告诉家里的,否则万一又吹了,那不是惹别人笑话,父母亲及家人又如何在家乡做人,再说自己探亲回去也难以抬头。直到交往几个月后,他相信文蓉是真心实意的,是完全值得信赖的,这才把与文蓉恋爱的消息告诉父母。

    桂阳的父母祖辈都在农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继承着中国农民传统的美德,邻里团结友善、和睦共处。但也脱离不了一些小农、狭隘意识,得知桂阳找了一个女军官,高兴地嘴笑得合不拢,逢人更讲“桂阳找了一个女军官”。村里人取笑,“怕是长的丑,城里人不要,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