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我不是别人……我算是你兄长,我不算别人, 对吗?”
李景承看着林彦弘近在咫尺地浅笑,只觉得这两年的相思之苦,终于算守得云开见月明,得了救赎。
这些年在京中, 梁帝并没有对他这个裕王世子约束得太厉害。
别的王世子身边都有官家派的人, 名为照顾实为监视,唯独李景承身边没有安排这样的人,这是多么大的宠信才能达到的程度。
但实际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既是帝王的信任, 也是一种隐藏的帝王之谋。
——作为被“宠信”的裕王府, 似乎就更应该为官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行了,要不然怎么对得起这份皇恩浩荡?
李景承非常清楚,自己那位皇伯父对他, 或许是真有几分叔侄情谊的。
毕竟陛下的诸多兄弟中, 安安稳稳活到现在的原本就不多, 而和梁帝一母同胞的兄弟, 唯有裕王一个, 而今上嫡亲的侄子, 也就只有李景承这一根独苗。
由于某些原因,梁帝对李景承除了疼爱,还有些复杂的情绪在里面。
有时候他不太满意李景承, 因为李景承身为裕王世子却至今没有魂现,照这样来看,将来恐怕难掌北境,以至于裕王一脉终将走向没落。
有时候陛下也许很满意李景承,毕竟正因为他的存在,意味着裕王府这个北方霸主将不足为惧。陛下随时可以将自己心爱但又无法给予皇位的儿子送到北境,替代没有继承人的裕王,坐拥这一方天地。
这件事裕王心里清楚,李景承也明白,但他们都没有因此而感到所谓的“伤心”。
正所谓帝王之策,从来都没有所谓的亲情温馨,就算是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梁帝都未必全心全意为他们考虑,所以其他人也就不用过多奢望帝王的“真心”了。
没有了期待,自然也就不会有失望,所以裕王和李景承再多么清楚,表面也不会有任何表示,他们都在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今上其实早就想让诸王送嫡长子进京为质,但却因为重重顾虑而一直未有实现。
但前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夜魇症愈发的严重,常常辗转反侧、侧夜难眠,只有悟觉大师在京中的时候,他的情况才会好些。
悟觉大师是出世的高僧,辈分又极高,不可能总待在京城伴驾,梁帝别无他法,觉得若能将王世子们拘在梁帝,解了他的后顾之忧,也许就能顺便解了他的病症。
于是,就有了两年前那道召王世子进京的圣旨。
表面上梁帝是以先帝托梦想念皇孙之由,让诸王世子代替其父到京中小聚,但这一聚就没有了终点——直到两年之后的现在,王世子们都没能离开天京,返回自己的藩地。
在京中虽没有人“监视”李景承,但想要不惊动梁帝就离开天京,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即便李景承多么想去见林彦弘一面,却根本无法行动。
他怕被梁帝发现自己真正的软肋是谁,所以宁愿压抑内心的狂躁和迫切想要见面的**,也不敢贸然行动,引人注目。
好在他的林彦弘信守承诺,两年之后来到了京城,没有继续让他忍受这份已经快压抑不住的相思之苦。
李景承听到林彦弘说的话,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仿佛是一种默认。
无论对方说的什么,哪怕与他既定的想法有很大的区别,他都会表示赞同和包容。
——反正来日方长嘛……何必纠结于这一词一句,一朝一夕……
林彦弘还不知道自己的话就这样赤果果地被对方“忽视”了。
他只觉得白天自己那份心情低落,实在太过傻气——景承在画舫看到他的时候,就算能立刻认出他来,也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他打交道……
毕竟他们一个是生在平武、长在平武的裕王世子,一个是生在云水、长在云水的普通世家子,若能认识,那岂不是告诉梁帝,这中间有猫腻?
林彦弘想到这里,心底的一些不好的情绪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只是人越是关心什么,就越是容易陷在局中,一旦恢复清醒和理智,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夜已经深了,你快回去休息。”林彦弘见林彦弘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于是劝他道。
李景承没有接话,但脸上分明写着“委屈”两个字,好像林彦弘在赶他走,让他十分受伤。
这个表情倒是跟小狼崽子撒娇的模样有些重合,林彦弘一时心软,就没有再继续劝他:“好吧,我们这么久没见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