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巷?”林彦弘刚听到何昌说起这个巷名, 颇有些惊讶。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云桐城的老巷了, 竟然也会有宅子空出来?
大概是猜到大少爷会因此感到讶异, 何昌立刻笑盈盈地解释道:“原本小的也不相信,还当这宅子有什么问题, 但反复确认了才知道, 是一位老大人被召回天京,过去就有御赐的宅子住, 那位大人并非云桐本地人,而是临县人,将来就算致仕,怕是也不会回来了, 这才把旧居给卖了。”
那种明明在好位置的宅子, 若是突然要出售, 一般聪明人遇到了,都不会马上买下来, 多半会斟酌一下。
最怕那种宅子里有人死于非命,或者主人家惹了什么大官司和麻烦上身, 就算宅子再好, 价格实惠,也不会有人愿意接受。
因着正经主子总不在家中, 何昌这个管事在院子里几乎无事可做,所以干脆带着“徒弟”玄青到处在跑,就是希望能够在大少爷面前好好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和忠心。
遇到这样的“好事”, 他自然是谨慎再谨慎,生怕不小心上了当,办砸了差事,在大少爷面前再无信任可言。
也该他运气好,这边原主人刚把代卖的契纸递到府衙里,何昌就去了府衙,立刻得了消息。
他还算聪明,又得了林彦弘“事急从权”的命令,连信都没送青桐书院,就赶紧打听情况,确认不是那种“凶宅”,然后直接登门拜访。
这位老大人虽是卖宅,但作为文官,倒也有几分执念,他最不愿将故居卖给商贾,所以听说是蜀川的齐氏想买给在青桐书院求学的外孙,心里就有几分愿意。
再加上他是奉旨进京,在云桐待不了多久就得启程,把宅子交给府衙代买原本就是权宜之计,其实到底是不太放心的,如果能马上定下一个合适的买家,他也是乐意的,于是当即就给了何昌口信,让林彦弘亲自过去一趟,尽快把事情定下来。
林彦弘让何昌在云桐城置办的产业,都是打着外祖齐氏的旗号来办,避免与林氏产生瓜葛。
这件事他曾经跟齐老太爷请求过,得到了外祖父的首肯,所以很有底气。
趁着青桐书院休馆,何昌赶紧跟大少爷说起这宅子的事情。
“这宅子在升平巷,地段倒是极好,如果情况属实,确实不容错过,”林彦弘听了何昌的描述,打消了一些疑虑,但还是继续追问道:“不知那位大人是?”
“是庄舜远,庄大人,曾任御史中丞,前年因病乞骸骨返乡,原本是住在临县的,但后来又搬来了云桐,现在的宅子,其实是他岳家的旧居,用来给他养病的。”
云桐城因青桐书院而闻名,在周围诸县中条件自然是最好的,梁境有名的药局在这里也有驻店,而且靠山靠湖,还挺适合养病。
这位庄大人也是青桐学子,但并非出身世家,岳家是云桐城普通人家,没有多少助力。
因一路都没有经任“肥差”,后来任御史中丞,又大病了一场,所以庄舜远家底委实不丰。
如今他返回天京,也不知道自己离京几年,那里是个什么情况,想多些银钱傍身,而云桐城的宅子最好脱手,又不是祖产,所以就做了这个决定。
何昌虽打听不到这些更秘密的事情,但听庄府管事的语气,还是能感觉到这位庄大人态度还是十分坚决的。
林彦弘在脑海里搜寻了一番,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关于这位大人的印象,不禁又生出几分疑惑。
能够在乞骸骨之后还被今上召回,按常理说只有两个原因……
要么这位老大人是位能吏,所以被今上记挂;要么他曾是今上近臣,所以深得陛下信任,今上见他身体养好了,就立刻把他找回去做事。
可若是这样,这位大人应该有些名气,然而林彦弘这边却好像没有听说过他的事迹。
——难道是因为自己“上辈子”因病滞家,太过孤陋寡闻,所以才没能听到这位大人名讳?
不过,听何昌描述得这般细致,就知道这些事情做不得假,应该属实。
“早上才得的消息,想着少爷今天回来,就没有再往书院送信,只今日怕是无法登门了,少爷若是无事,看要不要递帖子,五日后再去庄家?”
“今天确实太赶,就照你说的办,”林彦弘想了想,点点头:“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这宅子若能买下,你是首功。”
“不敢不敢,这都是少爷洪福,小的不过是动动嘴,跑跑腿,还都是应该做的,哪敢称什么功,”何昌听到林彦弘的话,心里美滋滋的,但表面上还是立刻谦虚几句。
他在慎思堂的时候,因为老爷林丰不争,连带着整个院子的人都得过且过。
如今何昌投到少爷跟前,眼看着刘全福父子“身居要职”,连老实木衲的龚春也能得到重用,掌着少爷的庄子,心底那份不甘于命的火就窜了起来。
他想趁着自己还算壮年,拼上一拼,跟着大少爷在外面闯一闯,若能像刘全福或者龚春那样,也不枉自己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从慎思堂跑到大少爷的东苑,还跟来了人生地不熟的云桐城。
如今大少爷身边虽有亲近的奶兄,但玄青到底还小,撑不住场面,要不然春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