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问她大不大。
动了一分钟,还得问她久不久。
家里还有传销的妈,脑瘫的爸,娶媳妇的弟要她养,她能多赚点是一点。
所以在得知张大壮的来意之后她欣然同意,很快便联系好了另一间公寓搬了过去。
张大壮执行力很强,住进公寓后就开始采购起了必需品,同时在门口装起了摄像头,以便更好的观察走廊上是否有可疑人员。
他联系了两个过命兄弟,准备自己组建一个小团队维护王晨和陈意两人的安全。
他一个人能力再强终归是分身乏术,况且40万月薪再加那些死去兄弟的遗孀抚养,这种待遇值得他对王晨掏心掏肺。
过命兄弟接到他的电话,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从各自的城市出发赶往了丰城。
张大壮允诺他们的是每人十万月薪。
因为他们每人身上也都背负着各自战友的遗愿。
......
陈意的老板在工作群里发了复工的通知,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尽管知道开门了也不一定会有生意,但再不复工,员工都要散了。
陈意收到通知后有些纠结,也有些郁闷。
“老公,我去上班月薪也就一万出头点,你找了个保镖保护我月薪40万,这班不上也罢...”
王晨只用了一句话就让陈意去上了班,“去吧,你们老板现在肯定焦头烂额,你跟他去谈谈,看能不能把公司买了。”
挣多少钱对于陈意来说确实无所谓了,因为王晨往她卡上先打了520万,让她随便花。
在没有和王晨在一起之前,她一年5万2都花不到,给她520万,她也只知道吃利息。
买公司一事倒是让她有了花钱的地方。
于海是陈意所在教培机构的老板。
如今于海很苦恼。
创业开公司这个事情风光的时候风光,但难的时候也是真的难。
于海是丰城本地人,四十出头正当年,年轻的时候在省城的连锁教培机构打工,一步步做到了店长的职位,挣了些钱。
在得知丰城大兴拆迁棚改一事且未来不断有棚改计划后,他就有了回丰城创业的想法。
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他,让他店长做的好好的就别瞎折腾了,丰城这种小城市没人会愿意花大代价把孩子往教培机构送。
但他不这么想,他觉得棚改会造富一代人。
这代人有了钱之后不排除守不住本心吃喝嫖赌,但大多数人绝对都是正常的。他们会把钱用在改善生活上,用在下一代的教育上。
于是这么想的于海毅然决然的辞去了省城的店长工作,带着自己多年积攒的积蓄和经验人脉回丰城开起了教培机构。
他本着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的想法,租了大平方的场地,做了最好的装修,买了最好的教具,请了最好的老师,贷了最大的款。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确实做起来了。
稳定之后,员工维持在三十多人,月营业收入基本在六十万以上。有些月份搞个庆典活动,办卡优惠之类的能破个一百万。
于海对于员工颇为大方,很多员工都是跟着他从最初一路走过来的,就如陈意,十八九岁就跟着他一起跑市场做活动,到如今二十六七,这都已经跟了他七八年了。
而这样的员工并不止陈意一个,于海对于这些老员工并不吝啬,工资基本都在万元以上。
销售做的好的甚至都能破两万冲三万。
这在丰城这样的小城市里,是很夸张的薪资。
于海一个月工资支出加房租水电等静默成本就要达到50万左右,他自己其实挣的并不多。
但他觉得只要能稳定扩张下去,生意总会越来越好,月营收六十万的时候他挣的的确不多,但月营收一百万的时候,他也没少挣。
于海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在有了一定积蓄之后,他在邻县复制了自己的生意,同时在丰城瓦达广场开业后,将丰城的教培机构搬迁至了瓦达广场。
他想利用瓦达广场的客流量让自己的教培机构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头一投入,他前几年挣下的积蓄基本就复投了进去。
若是没有口罩事件,他投入的越多回报的就越多。
但口罩事件以及年前的长假,让他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营收。
诚然瓦达广场以及邻县那家机构所在的商管说是可以免去一定的房租,但在三个月没有营收的情况下,这点房租也就是毛毛雨了。
员工工资要发,贷款要还,压力山大。
最重要的还不是三个月没有营收,是他看不到之后几个月的营收希望。
孩子是父母的至宝,现如今虽说解封了,但没有哪个家长会放心把孩子送到教培机构来上课。
甚至不乏有些家长觉得暂时不会带来上课,闹着要退费。
于海快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