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有任何的耽搁。不过在不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常规运转所需要的破解时间可不短啊,七八天应该还是有的。
不过破解出来的东西嘛……
前两天主要任务是翻译运算语言,紧接着第三天是翻译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第四天开始破译数据。
数据里面的确有这个人造恒星系的介绍,以及对应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方式,还是文海可以使用的。只不过使用方式……很危险啊……
控制舱并不在之前猜测的小行星带里,也不在地壳里,而是在恒星里。没错,就是那个发光发热的恒星,那货是人工搬运燃料之后点燃的一个超大反应堆。而那个控制舱就在恒星的正中间位置,和一群稳定器呆在一块。
这种位置相当危险,周围并没有任何其他的空间可以让飞船飞回去,所以即使破译出来了这份信息……没用啊……
单体传送技术。这种技术现在已经处于验证状态了。
不过这种方便的技术传输体积有限,并且传输的距离也很短,距离稍微长一些,消耗的能量就是几何倍数的上涨,非常不划算。因此这种不成熟的技术并不能实际运用于远距离传输,不适合于现在所需要的跨过一个恒星层面的情况。
所以说……白晶花了不少的时间将那堆东西破解出来,却没有足够的技术将这个人造恒星系化为己用,这不得不说有点悲剧,虽然文海受到打击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了。
虽然做了很长时间的无用功,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毕竟这个数据库本身就有一些通信协议,能够借此访问这个人造星系的某个数据库。当然了,数据库里的资料比较乱,不过白晶将其全部下载下来之后仔细看了看之后,发现里面是有一些有用的技术。至少这些个数据让白晶能够在制造东西的时候,更方便一些,有不少东西是现有技术能够完成并且需要的材料还算能够弄到手的那种。
“最后弄到几个有价值的?”对于技术,还是要进行评估并且实现才能体现其价值。不过这里可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以及对应的加工室可以让白晶进行操作,只能进行模拟操作的。
不过虽然没有实际实验室可以用来测试,但是模拟测试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一个空间站的主机就摆在这里可以用呢。
“有条理整理出来的一共是一万三千多个技术条目,排除掉已有的内容之后,剩余的接近四千条。而当中以现有技术和材料能够实现的,只有不到一百五十条。”
一百五十,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至少文海这么认为的。不过对于技术来说,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技术,经过正确的组合之后就能够产生惊人的效果,只要用对地方。所以这样看的话,这一百多条技术信息又是相当惊人的数量。不过这就得看文海具体想要怎么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