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炉火通明,暖意扑面,优质的无烟煤炭在壁炉中静静燃烧着,将房间中深冬时节的寒意驱散得一干二净。一只小巧的紫玉铜壶正悬挂在火焰上方温煮着,修长的壶嘴中不断散发出醇厚的咖啡气息,氤氲弥散,一直滋润到人的心底。
清英长长舒了口气,将最后一册审阅完毕的案牍放在了书桌的右侧;伴随着悦耳的金属铃声,便有侍者恭敬推门进入,而后将这些处理完毕的公文携带了出去。随着战后发展的不断铺开,清英手中的事务也变得愈发繁重;无论是东欧傀儡国的扶持、海外殖民地的建设、国民经济的把控掌舵、还是军事工业的引领投入,都是需要他详加思虑的重要工作。不过在他的工作之下,一幅堪称壮丽的蓝图,也缓缓在他所为之服务的政权跟前浮现了出来。
1915年,德国海军开始全面摆脱被美国报纸讥讽为“北海深宅”的绿水地位,向蓝色大洋发出了自己的乳虎初啼:整整6艘全新的万吨重巡洋舰在各大造船厂铺下龙骨,无论是定型速度还是建造规模都令世界瞩目。要知道,历史上最早的条约重巡肯特级也是1924年才开工建造,而且还是出了名的“白象”和“锡皮”,当前各国都还在为自己的重巡进行着技术储备,而德国却已经先声夺人!
此外,随着“格拉夫”、“普鲁士”、“勃兰登堡”、“威森堡”这后4艘国王级战列舰的相继竣工,德国海军也在欧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势阵容。当前英国海军只拥有1o艘主力舰,而德国却有17艘。主力舰上的数量优势,促使德国海军开始调整自己的舰队组成:萨尔号战列舰作为印度洋舰队的核心被派遣到东非。而与之同属凯撒级的普法尔茨号则作为远东舰队的旗舰在马尼拉驻守。虽然该型战列舰同样不适合远洋部署,但在舰首简单加装了用于防浪的舷墙之后,也算是能勉强胜任海外派遣的任务了。重要的是,德国通过将足够分量的主力舰派遣到海外的这一举动,向世界宣告了自己对蓝色大洋的涉足和使用。飘扬着三色铁十字旗的商船随即开始越来越多的活跃在各处航路上。它们在各处中转站停泊补给的时候,也再不用看那些传统殖民国家的傲慢脸色。
在东方占领区,清英也在1915年扶持起了几个卫星政权。从上个世纪起就一直蠢蠢欲动的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分子们,在清英的刻意推动下终于实现了他们所梦寐以求的愿望:从内阁总理到地方长官的行政人员,从国民议会到代表选举的权力机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都一应俱全。不过。这些“独立国家”的独立性却是显而易见的了。在德军从这片领土上撤离之前,德国资本就已经全面接管了之前俄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命脉;运输、电力、农粮、矿藏……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全部尽落他手,这使得德国实际上仍旧保持着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通过新修订的《关税贸易协定》,波罗的海三国实际上成为了德国进行资源掠夺处和商品倾销的殖民地,与之前被德国直接占领的经济情况没有丝毫的区别;而由于卫星政权的存在。德国得以避免同当地民族主义分子的直接冲突,并将统治的行政开销转嫁到了当地人身上。这也正是闷声发大财的智慧体现。
按照清英原本的计划,是准备将乌克兰也作相同处理的。然而自威廉以降,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渴望将这片富饶的黑土地纳入德国的直接控制之下,以便在彻底解决粮食之患的同时,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广袤的生存地盘。感受到他们以及国内那强劲的民族主义思潮之后,经过仔细思虑之后的清英,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那个在当前这一时代显得过于美好的方案。转而选择对乌克兰采取直接统治了。虽然这件事情很麻烦,但当前的德国却也完全有实力实现自己的目的。
首先,德国需要向乌克兰大量移民。以尽量稀释乌克兰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绝对多数地位。而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战争造成的破坏,使得乌克兰大片地区都处于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百废待兴的局面,这无疑为德国势力的趁虚而入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为了吸引民众前往这片土地生活定居,德国报刊媒体开始在清英的授意下大量宣传乌克兰黑土地的肥沃:只要在这种土地上种庄稼,那么一袋肥料就能顶两袋撒。小麦吸收两米地下的氮磷钾且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