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六集工资券与储蓄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十二月初一

    最近矿上宣布了几条喜讯。

    其一,成立华阳集团,统一管理现有的各个工厂,建筑队,学院,护厂队以及接下来的农业开发。  由蓝采和担任集团总裁,王启年和杨进士担任副总裁。

    其二,鉴于市面上流通的金银以及铜钱品质都过于粗劣,集团决定,将收到的金银和铜钱全部进行回炉重炼,以后集团员工领到的工钱,就全部都是新铸的银币和铜钱。

    其三,为了确保集团员工的个人资产可以保值增值,集团将在铁矿山和铸钱局大院开办储蓄所,推出定期和活期存款业务。

    听到这些云里雾里的新名词,普通的工匠们自然都是糊里糊涂。

    等到十一月三十和十二月初一这两天,各厂陆续开始发放当月工钱。

    原本工匠们按月领到的都是真金白银,而这次发下来的,却只是几张花花绿绿的纸片,名曰工资券。

    工资券按照宽窄大小和颜色,分成一文,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以及一两,五两,十两等不同面额。

    领到工资券的工匠们自然很不放心,纷纷跑到新开业的储蓄所去兑换金银。

    储蓄所的伙计们态度都很好,解释说金银的回炉重炼还没有完成,现在兑换的话,就只能领取新铸出来的铜钱。

    这些铜钱都是集团用十足十的铜料铸成,绝不掺假,也不缺斤少两。一千枚铜钱为一贯,折合一两银子,重量超过八斤。

    排队着急兑换的工匠们都犹豫起来。

    这些铜钱看起来黄灿灿的,漂亮是真漂亮,可实在是太重了,拿回去没有地方放,只能堆在自己床上,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王小山就没有这些顾虑。

    他不但没有兑换这个月的工资券,还从怀里取出之前几个月攒下来的银子,在储蓄所办了一张十五两银子的一年期定期存折,年息一分。

    王小山是秦州人(甘肃天水),今年二十一岁。

    上半年,他被闯王李自成的队伍裹挟,从家乡来到汉中,成了闯军老营的一名普通工匠。

    后来闯军败退四川,王小山无处可去,便留在了铁矿山。

    他以前学过两年木匠,还跟着盖房子的泥水匠干过活,虽然手艺算不得很好,但他能说会道,为人颇为机灵,所以很快就在装修队里,得了个班组长的职位,拿到了五两银子的月薪。

    当了领导以后,王小山的眼界更加开阔,消息也很灵通。

    他亲自参与了一个个工厂的建设,亲眼看到各种产品流水般生产出来,所以他根本就不担心这么有钱的东家,会去算计工匠们每个月那区区二两银子。

    办理好了存折,等到明年这时候,自己岂不是可以白白多拿一两半利息?

    王小山怜悯地看着周围这帮乱糟糟,犹豫不决的瓜怂,心里充满了优越感。

    他是个有大志向的人。

    他的目标是早日当上装修队队长,拿到十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

    他知道一个确凿无疑的消息。

    等到明年砖瓦厂和水泥厂扩产以后,集团就会修建住宅楼。

    他准备到那时,攒钱置办一套,然后在这里娶妻生子。

    他最近经常做白日梦,梦到自己娶到了一个像青团一样的漂亮娘子。

    他是在安装玻璃窗的时候,认识青团的。

    青团长得唇红齿白,细皮嫩肉,简直比年画上的仙女还要漂亮。

    青团为人也好,不歧视他们这些工匠,还常常“小山哥,小山哥”的叫他,把王小山叫得浑身酥麻,几乎半身不遂。

    于是,王小山便经常过去,帮青团检查窗户有无故障,一来二去,便混熟了。

    王小山还恳求青团教他识字。

    青团虽然是学渣,但也好为人师,几个月下来,王小山便把一年级的语文和算数学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