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话:玄武门之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王既然知道舜为圣人,何不权宜行事?」

    李世民说:「且问诸龟卜卦,再做决定。」

    众人取龟壳为卜,突然有一人,将龟壳丢在地上说道:「用卜卦决定疑惑,若不疑惑又何必卜卦,今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难道卜卦显示不吉,就就此罢手?」

    那人说话爽快,李世民仔细看他,原来是幕僚张公谨,便说:「难道如你所言,事情就可行?」

    张公谨说:「非但可行,而且还要尽速实行。」

    李世民听此话,乃下定决心。立刻叫长孙无忌,密秘召见房玄龄与杜如晦二人定订计策。房玄龄、杜如晦均向长孙无忌推谢:「今日皇帝敕旨命令我们二人,不得再事秦王,若今日私下面谒,如被发现,必判死罪,所以不敢奉教。」

    长孙无忌将他们的话回报给李世民,李世民不禁动怒,拔出佩刀,交给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怎敢背叛我?你持刀前往观看,若他们二人果真没有来意,就用我的刀杀了他们,带他们的首级回来。」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只不过是做戏,要确认李世民已下定决心。尉迟恭于是与长孙无忌同行,见了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即跟他们说道:「秦王已经下定决心,你们赶快速入秦王府。」

    房玄龄说:「若我们四人一同去,恐怕会惹人注目,最好是各走各的路,我与如晦,改装之后就立即前往。」

    于是房玄龄、杜如晦皆改穿方士装,令长孙无忌先行,他们之后陆续前往,尉迟恭独自一人绕道回秦王府。李世民立即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定下密谋,隔天照行。

    当晚,太白星出现,太史令傅奕,密奏高祖太白星显现秦野,秦王当拥有天下,高祖阅读傅奕密奏后,刚好李世民入朝,拿起奏本给李世民看,说他的是非,李世民退去左右,向高祖密陈李建成、李元吉,后宫之事实。

    高祖一听大惊:「真有这种事?」

    李世民又说:「儿臣自认,从来没有辜负兄弟,偏偏他们二人时时想加害我,说是替王世充、窦建德报仇,儿臣若真的枉死,将永别父王,可说是至悲至痛之事,且魂归地下,亦愧见诸贼,还乞求陛下恩情救命。」

    说完,竟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高祖亦愕然说道:「明日我自当亲自审问他们二人,你也一起参加。」

    李世民应许归回秦王府,立即在半夜里调兵,命长孙无忌等人带领,前往玄武门埋伏。还没有天亮,李建成、李元吉已经由张婕妤密遣内侍,知道李世民密奏的情形。

    李元吉即告诉李建成说:「今日入朝,恐防有变,不如告病在家,不去上朝。」

    李建成说:「我们内有妃嫔做内应,外有宫甲士兵做依靠,秦王虽强,恐怕也无计可施,我们不如前往上朝,探探消息如何?」

    两人骑上马前往玄武门,到了临湖殿,听到高祖已经召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宇文士及、窦诞等人,上朝会审,仿佛摆出六部大人会审。知道情势不妙,立即奔回,想出玄武门,突然听见背后有人叫道:「太子、齐王,为何不入朝?」

    李元吉回头一看,并不是别人,而是他们的冤家李世民。他们也不作答,便从袋中取出箭,接射三射,均被李世民闪过。李世民想:这两人竟是如此没用,如何能成大事?最后一箭,被李世民接住,李世民取出搭上箭,向李建成射去。李建成以为他是射李元吉,丝毫不防备,飕一声,竟中箭倒撞在马下,一命呜呼哀哉。

    李元吉不顾李建成,两步三脚快速逃到玄武门首,当头就遇见尉迟恭,又想往回走。恰巧李世民正追着李元吉,未防李元吉回马撞得正着,两人都马下。李元吉先起,抢夺李世民的箭,尉迟恭跑过来救李世民,吓退了李元吉,立即扶李世民到别室休憩,接着又冲出别室去追李元吉。

    李元吉想武德殿,面奏高祖,偏偏后面弦一响,转身一看,已经来不及了,箭入咽喉,立时晕倒。尉迟恭抢步上前,拔刀砍下他的首级,接着回到李建成的尸体旁边,也将他的首级砍下,然后听到玄武门外,人声马声沸腾纷乱,知道外面已发生战事,于是携带两人首级,跨上了马,骑至玄武门前。

    看见张公谨闭关拒守,便问道:「外面情势如何?」

    张公谨说:「东宫将领冯翊、冯立,齐府将领薛万彻等人,领着好几千人,来攻玄武门,我故将玄武门关上,免得他们闯入。」

    「长孙无忌所带领的伏兵,曾否出击?」

    「区区百骑,怎能退敌?现在云麾将军敬君弘,在此宿卫,已经领兵杀出。」

    「待我出兵观战。」

    张公谨放他出门。尉迟恭一马冲出,正值守兵败回,败兵报告:「敬将军陷入敌军之中,已经殉难。还有中郎将吕世衡,也已经战死,东宫、齐府两军,转向攻打秦王府去了。」

    尉迟恭大怒,策马绕小路前去;奔到秦王府门口,为东宫、齐府两军所阻止,不禁瞋目怒叱说道:「可恶!你们看看这两个首级,究竟是何人?」

    说着,即将两个首级悬在槊上,展示两军面前,并大声说道:「我是奉诏诛杀此两人,如果你们敢违抗上命,罪与这两人相同,你们何苦寻死?快快解散,免受同刑!」

    东宫、齐府两军,见血淋淋的两颗首级,确实是李建成与李元吉,而且听见尉迟恭说是「奉诏」二字,觉得心虚胆怯,便一哄而散。薛万彻阻挡不住众人,即带领数十骑,亡命奔逃终南山。冯翊、冯立,也各自逃命。

    高祖因为三子都没有上朝,还怀疑他们是彼此互相避着见面,便模糊带过,匆匆下朝,留裴寂、萧瑀、陈叔达等待命朝堂,带着妃嫔到海池中泛舟为乐。外面在打架,甚为热闹,他完全不知晓,带着老婆游湖,真可谓是无愁天子。

    尉迟恭既已吓退东宫、齐府两军,又回到玄武门向李世民报告,李世民问明事由,便说:「事到如此,我只好入宫请罪。」

    尉迟恭说:「且慢,皇上的意思还未明了,先让敬德前去一探究竟。」

    于是将两人首级交给李世民,自己奔向朝堂,看见裴寂等人,跟他们说明原委。裴寂说:「皇上可知道此事?」

    尉迟恭回答:「等我闯入宫中,跟皇上禀明,宁愿枉死敬德,也毋死秦王。」

    说完,即大步跑进里面,禁兵拦不住他,竟被他闯到宫前。有内侍出来阻止说道:「皇上正在海池泛舟……」

    尉迟恭不等他说完,就立刻转向往海池跑去。高祖等人看见岸上有一个身穿铁甲手持铁鍪的大将,拿着长槊,匆匆奔来,侍卫看见便叱喝说道:「来者何人?」

    尉迟恭下马放下长槊,倒拜说道:「下臣是尉迟恭。」

    高祖说:「卿来做什么?」

    「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起兵诛逆,恐怕惊动陛下,特地遣臣来宿卫。」

    高祖惊讶:「卿起来,太子、齐王现在在哪里?」

    「已经斩首。」

    高祖脸色大变,连侍侧的妃嫔,也都玉容惨淡,不禁身体战栗发抖。高祖命令内侍,前往召集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内侍慌忙离去,过了片刻,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均随内侍来到。高祖命舟靠岸,便问裴寂等人说道:「不料今天竟然发生这种事,后事将如何处置?」

    萧瑀、陈叔达齐声道:「太子、齐王,自高祖起义以来,屡次设计谋害秦王。反观他们,一人立为王储,另一人封为王爵,却不曾听说他们有什么功绩,虽然是骨肉离间,祸及萧墙。但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为陛下着想,正当趁着这次事变,立秦王为太子,委以军国重务。陛下便可垂拱而治。」

    「玄武门之变」的三天后,唐高祖李渊便册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逼高祖交出军权,又诛灭李建成、李元吉之后裔,斩草除根。再过二个月,是年八月,世民逼使李渊退居太上皇,而他则在显德殿即帝位,即历史上的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虽然建立盛唐及「贞观之治」,使大唐版图扩增,人民生活安定,文治武功鼎盛,西域各国称李世民为「天可汗」,但是他杀兄、屠弟、逼父的篡权行为,不仅在他的人生,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污点,为文人所诟病。(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