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城市都联系了起来,还连接到了北方新筑的各座城市,以及葱岭附近的要塞,帝国的触角凭借着这发达的道路系统延伸到了帝国的所有角落。两年的时间就能建起如此庞大的道路系统,这还要得益于庞大的俘虏队伍,帝国历年征战中俘虏了超过百万的俘虏,这些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了筑路的主力军!
经济方面,应该是这两年里最大的成绩了。得益于燕云的政策,商业的活力在这两年里全面爆发,过去闻所闻问的行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而一直以来就有的行当也不断扩展出新的业务。民间财富迅速积累,而国家的库房也越来越不够用了。当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性的问题,比如铺张浪费,比如重利轻义等等。一些儒生便跳出来抨击朝廷政策,说就是朝廷重视商人才会出现这许多不好的社会问题,说得好像过去都没有这些事似的。对此,陈枭和内阁有一个明确的表态:让百姓富裕便是朝廷最大的责任,也是最大的义,至于出现的种种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就好比人吃饭有可能被饭噎住一样,总不能害怕被饭噎了,就不吃饭吧!社会问题要予以重视,并且解决,但国家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绝不会改变!
农牧业方面,由于燕云的各项政策,两年的时间里,国家的耕地比之两年前增加了一倍还多,而产量则比两年前增加了两倍;存栏的牛羊马匹比之两年前则翻了三番,国营牧场和私人牧场都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这里顺便提一下,目前北方草原以及西北草原地区作为帝国的大牧场,不仅有本地的传统牧民放牧,还有国营牧场的牧民和汉族牧民放牧,汉族与其他各族已经在此呈现出杂居状态,大局是和谐稳定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对于牧场也进行了类似于良田土地改革的那种改革,为每一户牧民划分一片夏季牧场和一片冬季牧场,而国营牧场也有限定的范围,所有牧民只能在自己的牧场内放牧,这样一来,权责明确便也减小了纠纷。另外还有一个好处,这个政策实行下来之后,牧民便是从国家手中得到牧场放牧,因此牧民的忠心自然而然便转到了国家的身上,那些传统的大人酋长在想要操纵牧民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有人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一个疑问,北方和西北广大的牧场原本都是各地贵族的私人财产,燕云施行这一套政策,必然与那些贵族的利益相冲突。别的贵族也就罢了,可是那些蒙古贵族难道对于燕云剥夺他们的牧场没有怨言吗?那些贵族自然不会老老实实地将牧场教出来。对于西辽的贵族,除了少数人之外,燕云方面便以勾结外地策划反叛的罪名进行处置,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包括牧场。而对于蒙古贵族,其实只要解决了几个部族酋长的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燕云方面授予几个酋长侯爵的虚衔,将他们迁入汴梁,华屋广厦供他们居住。游牧部落的酋长哪里享受过这样的生活,自然是乐不思蜀。几个酋长既然拿下,燕云朝廷便对其他贵族手中的牧场采取收买的策略,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那也由不得那些贵族了。如此这般,众贵族手中的牧场便都收归了国有,然后国家再无偿分给牧民供他们放牧。当然,牧民得到的只是使用权而已,这一点是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