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88.升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既然是小使招募的,怎么还有正途、旁道之分呢?何为正途,何为旁道?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

    陈涌道:“这话说来就长了。你今天没听梅璐然说么,他说长安县是天下司的母葡萄树,你别笑这个比喻很蹩脚,其实很准确哩。”

    陈涌说天下司原来派驻各州府军镇的寻访小使多出身内侍省,都是净了身的宦官。宦官做寻访小使由许多好处,他们一般没有家室之累,又因多数从小生活在内侍省,对长安有着别样的感情,多数人奋斗一生的目标还是回到长安来,因此不必担心他们会与地方势力勾结太深,容易调度。

    但寻访小使由宦官充任的短处也显而易见,这些出身内侍省的宦官多数都不识字,或粗通文墨,精明或有,见识却不多,尤其在大是大非上常常犯糊涂。加之他们是净了身的太监,不免被读书人所不齿和排斥,在地方上声望不高,难以真正与地方士绅阶层打成一片,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总司交办的事务。

    再次,这些断了子孙根的人,性情常乖张,在地方上干了许多残暴不法之事,令地方侧目,百姓畏惧,败坏朝廷形象,有损天子的仁慈爱民之心。

    因此之故,自三年前起,天下司就酝酿着对天下三百八十三个寻访小使来一次大换血,忠诚勤谨者留,庸碌残暴者撤。

    作为一种缓冲手段,总司在撤换由宦官担任的寻访小使时,默认由离任小使从他自己招募的协理中择优推举一人充当小使,而不再由内侍省选派宦官接替。如此,离任小使不必担心自己走后没人擦屁股而对抗总司。有了这个缓冲,各地卸任的小使兴高采烈地带着累年搜刮的财货回长安来了。

    换血计划因此阻力不大,效果很好。

    但这么做在减少换血阻力的同时,却又遇到了一个很难堪的事。协理们多数都是由寻访小使在当地招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又都是当地的能人,即俗称的“地头蛇”、“坐地虎”。这些人有内侍省派出的寻访小使镇着,尚且无碍,而一旦他们得了势,他们还会像内侍省出身的那些宦官小使好调度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地头蛇们连长安在哪个方向都未必搞的清楚,一旦大权在握,与总司的离心力自然会越来越大。

    这一说,李煦明白了,天下司此番大换血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就从长安、万年两县的眼线、爪牙中大量提拔人才,充实到地方去做协理,待时机成熟再就地升为小使,这些人生长在长安,父母兄弟亲友都在长安,比之那些地头蛇们自然向心力要强的多,也容易控制的多。

    这些非宦官出身的眼线、爪牙多数知书达理,他们既可以弥补宦官,又可以加强控制,防止手握重权的寻访小使们坐地生根,难以调度。

    这些从长安、万年出去的协理因为是“母葡萄树”上截下来的枝条,比之那些天生地长的野葡萄自然就受青睐多了,将来的升迁余地也就更大。

    此外按陈涌的意思,光出身长安、万年,还不能算是出身“正途”。小使执掌一州一府,权力甚重,协理们作为他的助手,除被称之为“副使”的协理外,其余的都的各管一摊。只有那些监管当地官署、驿站、驻军、津渡码头和乐坊的协理,才被称之“正途出身”。

    因为担当这几个地方的协理,循例都有正式身份,或为官,或为吏,或为士绅富商,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他们可以使用新身份光明正大地活动。

    而其余的协理,即便是“副使”,也不能算作正途。

    “梁守谦执掌天下司后不断向地方收权。他先是严明了寻访小使不得直接招募眼线、爪牙这条禁令,对违犯者严惩不贷;此后他又规定驻地小使每三年进行一次轮调;再次就是规定‘正途出身’协理的任免必须报总司核准,若有必要总司可以直接任免。这三管齐下,终于遏制住了各地小使坐大割据地方的隐患。“

    李煦嘘然一叹,道:“这个梁守谦可不简单呐,宦官中竟也有如此见识的人。”

    “梁守谦是半道出家的和尚,人家的五个亲生儿子把持着内侍省的五个局,而且孙子都一大堆了。他净身入宫前就饱读诗书,万不可把他视作大字不识的洒扫宦官相提并论。”

    李煦悚然一惊,羞惭地说道:“小弟幼年流离失所,书读的少,日后还请陈兄多多指教。”

    陈涌道:“指教不敢,相互切磋吧,两年前我与韩五奉大执事之名潜伏在天下司就是为了今日,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天下司这么多年一直压着我们,可不光是一句运气好就能敷衍的,必有他的过人之处,我这两年费尽心机,但怎么位卑职低,所知也十分有限,日后咱们都必须小心才是。”

    李煦应诺,说话间已经进了城,七拐八拐后,马车停下,韩五敲了敲车厢。陈涌道:“已经到了丰邑坊西门外,这两****就安心在家筹备婚事吧,有事我们会来找你,非事关生死,万不可再来长寿坊。”

    临下车之际,陈涌又交代道:“沐雅馨是天下司埋在你身边的暗桩,暂时敷衍着,不要惊动她,日后这个人会很有用处。”

    李煦应下,陈涌最后递给李煦一个纸包,李煦问是什么,陈涌道:“你娶的是清河崔家小娘子,这婚事嘛,可不能太过寒酸了。把这张货单上的东西提回来,风风光光地操办他一场,让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你平山子结婚了。”

    李煦打开那个纸包,轻飘飘的,只有一张揉皱了的提货单,却问陈涌:“这大操大办的合适吗?”

    “合适,十分合适!”陈涌哈哈大笑,“有什么难处去找刘默彤,他如今是神策军的校尉,又是锦衣社的带头大哥,跺跺脚长安城也要抖一抖呢。”

    目送马车离去,李煦大步走向坊门耳房,敲了敲门,正坐在里面打盹的李十三蹭地跳起来,迎了出来,满脸堆笑道:“大郎,你回来啦,有何吩咐?”

    李煦把那张提货单往他怀里一拍,道:“找两个人把货提回来。”

    “得令哩。”李十三把那张提货单紧紧地攥在掌心,兴高采烈地张罗去了。

    ———(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