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县令的傻点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越是困苦的地方,民风就越是纯朴好客。i洛卫国路上跑累了就在农家借宿,没有一家是收他的钱,虽然吃的是红薯、玉米粥,睡的是硬竹床,但是临睡前聚在村中榕树头下听听长者当年朝鲜历险事迹,扯扯天南地北异乡风情也别有一番世外桃源之风。

    数天下来,洛卫国现了这个县很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就是无处不见的竹制品,竹篮子、竹凳子、竹椅、竹床,吃饭的竹桌、农具的竹柄、连家中煮饭烧的柴火也是竹叶片子。

    洛卫国对此感到困惑,于是便向身边吸着水烟筒须皆白的村长问道:"村长爷,我看你们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你们自制的竹玩儿实在太精细了,为什么不把这些竹制品拿到外面去卖呢?竹子是现成的,就算卖得便宜,可是也算是个副业,总不至于会亏本吧?"

    各位看官可能对"水烟筒"这东东不大太熟悉。旱烟斗大伙都听说过的了,与香烟的吸法没两样,就只是少了个过滤嘴儿。竹县可是个穷地方,花钱所卖的就是那些最最粗陋的土制烟丝,平常出售就是按斤论两的,便宜得不成。

    古语有云“便宜没好货”这句话多多少少总也有一点道理的。那些土制烟丝不仅味儿不够纯正,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屑,如果直接吸食,烟丝屑便会涌入嘴内,未免影响了享受。

    人类的创造力是强大的,烟民们也想出了一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就是找一根数节的竹子,由上而下把几节打通,再在里面盛上水,再在竹子边围开个小孔,用一节小指大小的竹枝从小孔直插进盛水的大竹子的底部,烟丝就放在小竹枝上点燃吸食,烟丝杂质就会被竹子里的水层过滤掉了,而烟味道却丝毫没有受损。

    这种水烟筒的吸食也是很有技巧的活儿,听说还生过这么一个笑话。清末年间,一名朝庭官员送给了外国鬼子一根水烟筒,那外国鬼子为了在黄种猴子面前显示白种人的聪明,便拒绝了官员的示范,左右端详了一番,便学着绅士吸鼻烟斗的样子,把整根竹子口含在嘴巴里吞去吐雾。

    要知道,那种竹水烟筒的口子足足有水杯般大小,那鬼子人高嘴大却是硬生生的含了下去,心中颇为自得,但是死活想不明白,身材瘦弱的黄皮猴子为什么能把嘴巴张得那么的大,难道中国功夫连嘴巴也练到了?这个笑话便从那时留传了下来,每每说给没见识过水烟筒的异客知道,无一不开怀畅笑的,也算得上是家乡特色笑话了。

    村长爷爷熟练的在用嘴角轻轻的噘了口水烟,好半晌才吐出来,惬意的道:"拿竹制品去卖钱?在我们县里谁人不会编竹子活?前几任太爷也想到了个点子,就是雇大车拉到别的城市里去卖,可是价钱卖贵了,人家不要。卖得便宜了,除了雇车的费用也没几个崩板好赚的了,弄得个穷忙活。不过我们的竹子是现成的,赚少些就赚少些,反正闲着就是闲着,好歹是个活儿。那知道有些兔崽子为了多赚几个烟钱便赶了粗活,没过一段时间,人家就再也不相信咱的东西了,这个活也就断了。"

    洛卫国学经管的,从与村长廖廖几句家常就可以看出了竹制品打入市埸的失败原由。

    这些竹制品因为是手工制作,与工厂的有系统性加工工艺、制作美工、品牌效应上的制品上相差甚远,这样的成品当然没有在高端产品市埸上生存下去的力能,这也就是村长所说的价高了没人要。高端无法立足,自然在中低端打开缺口了,可是因为开始规模还没形成,花在运输上的成本比例自然相对较高,最为致命的是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