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方孝儒之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遭到以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坚决反对。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26个儿子中的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11岁时(洪武三年)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在军队中很有影响。建文帝推行削藩政策后,他深感自己地位受到威胁。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五日,竖起“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公开在北平起兵“靖难”建文帝急调兵马镇压。双方鏖战了不到四年时间,燕军就攻入京师南京,建文朝宣告灭亡。

    毫无疑义,此时的方孝儒面临着“是效忠先皇,还是投诚新帝”的问题。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什么艰难的选择。因为早在770多年前的唐朝,名臣魏征就已给他树立了榜样。魏征原为李建成宠臣,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他曾献过“早除秦王”的秘策。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秦王登基,他即宣告向李世民投降,此后数十年间与李世民合演了一出君明臣忠的好戏。方孝儒只要向魏征学习,不仅可以保全自己及家人性命,还可以继续当他的大明宠臣。退一步说,他如果顾惜自己名声,也可以不事新朝,早早遁入江湖,隐居一隅,著书立说,传之后世。但方孝儒从自己的政治理念出发,既不降,也不逃,反而迎着燕王的刀锋冲了上去。

    实事求是地说,此时的燕王朱棣不但不想杀死方孝儒,反而希望方能够站出来助他一臂之力。因为他的帝位既不是明太祖钦定的,也不是建文帝禅让的;而是起兵造反夺来的。按封建法规:造反篡位,罪莫大焉!虽然他雄兵在握,没有谁能治他的罪,但在历史上留一个“篡位”的罪名也不光彩啊!如果方孝儒这个“天下读书种子”能够带头劝进,自己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吗?因此,开始燕王对方孝儒甚至是低声下气恳求的。然而方孝儒却一点也不听使唤。或者说,方压根儿就是在对着干。“要我劝进,做你的千秋美梦吧!建文帝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方孝儒要尽忠报国,决不怯懦求生,当历史的罪人!”为了“千古一名”此时的方孝儒不仅对自己生死置之度外,而且对种种利害关系也无暇考虑。当燕王威胁道:“即死,汝不顾九族乎?”他甚至赌气地顶上一句:“便十族奈我何?!”他的嘴巴是痛快了,却使他的众多朋友学生因此走上了断头台。

    以前,人们都把这场悲剧归罪于明成祖朱棣的残暴。不错,朱棣的暴戾,一点也不比其老子朱元璋逊色。据史书记载,朱元璋晚年,曾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大杀功臣。仅胡惟庸、李善长、蓝玉三案,就杀人十万之多。方孝儒的父亲就是因“空印案”牵连而惨遭杀害的。朱棣登基之初,既需要笼络人心,也需要杀人立威。在笼络不成的情况下,他自然要大开杀戒。但是,在这一空前惨烈的事件当中,方孝儒难道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非也!明清时期的不少学者就已认识到,这场悲剧乃“激之使然”例如,皇明表忠记的作者钱士升即写道:“孝儒十族之诛,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断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顾。而万乘之威,亦几于殚矣。”这就是说,正是方孝儒的“激”才导致了“杀”如果方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去激怒明成祖,这场惨剧有可能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会局限在较小范围之内,不至于闹出一个空前的“诛十族”来。以反封建为己任的鲁迅先生在谈到此事时,既称赞了方孝儒“台州式的硬氣”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他“頗有点迂”

    以今人的眼光看,方孝儒甘为建文帝殉葬的行为,实质是一种“愚忠”皇帝是由燕王朱棣来当,或是由建文帝的儿子或者弟弟来当,这里面有什么颠扑不破的真理吗?于国于民究竟有什么区别吗?何况这甚至不是改朝换代。正如明成祖所说,谁来当皇帝,这是他们朱家的“家事”旁人何须操那么多闲心呢?而且事实证明,明成祖比建文帝更有作为。明成祖北平起兵时,身边只有800壮士,建文朝庭“以天下制一隅”明成祖以一隅抗天下。然而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转战,明成祖就夺取了天下。明成祖在位22年时间里,办了不少大事。如:他首创了中央办事机构的“内阁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派人疏浚了京杭大运河,修建了北京紫禁城;他五次参加边疆保卫战,巩固了祖国的疆土;他七次派郑和舰队下西洋,扩大了中华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事实上明成祖是一个很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遗憾的是在方孝儒等人眼里,当皇帝是要按老规矩来的,能力再强也不行。方孝儒如果不是“愚忠”而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明成祖,他也可以像魏征一样,为国家做出很多事情。可惜的是“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儒家正统观念害死了他,还捎带了870余条无辜的生命。“一将功成万骨枯”!今日南京雨花台上,方孝儒的墓、祠还巍然屹立,每天接受无数游人的膜拜;可是有谁能听见暗夜里那800多冤魂的痛哭呢!    2004。06。26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