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节毁灭种子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美国学者易劳逸(liyode.eastman)于一九八四年出版了一本书叫毁灭的种子——二战以及战后的国民党中国(theseedsofdestruction:nationalistchinainwarandrevolution,1937—1949),中译本改称蒋介石与蒋经国——毁灭的种子。该书探讨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失败的原因,发现毁灭的种子,早在抗战期间就已播种了,诸如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加剧、自由派知识分子的离心、农村贫富距离的扩大、政府对农民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不一而足、贪污腐化与投机倒把极为普遍、农民贫困饥饿怨愤到造反的地步,以及国民党军队抗敌能力的日趋衰弱,以至于消极和腐败。因此,国民党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缺少美援,而是因为其本身的弊病与缺失。

    易劳逸虽于知人论事上,不免陷于均衡不够、比例不对、角度不足,然毕竟花了工夫,察看了不少国民党自己的文献,捡到很多货真价实的史证。他只是没来得及看到侍从室组长唐纵的日记,否则他的许多个别论断可以得到更具权威性的印证。唐纵时而透露抗战期间政府内部的腐败、地方与中央的对立、国共之间的摩擦、物价高涨引起抢米的风潮、川中军人政客相互的勾结、重庆囤积居奇风气之盛、知识分子的没落与苦闷,以及民间之极端困苦,如一九四三年的浙江“民众食糠秕、树皮;广东有的人在食人肉”(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页三六五)

    这些“毁灭的种子”在确凿的文证下,绝非反国民党者的诬控,而系实有。然而“种子”也有其根源,欲追根究源,必须一究蒋介石。他是当时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发号施令,操生杀大权,上下莫敢违背。然则国民党的失败无疑是蒋氏领导之失败。

    抗战初起之时,举国同仇敌忾,蒋氏个人声望达到巅峰,原可团结全民,有所作为,奈眼光不远,气度更不够恢弘,陈寅恪于抗战后期初见蒋介石,即有“看花愁近最高楼”之叹,认为其人不足有为。陈寅恪仅凭史家锐识,而陈布雷更洞见“委座处理政治如同处理家事,事事要亲自处理,个人辛苦固不辞,但国家大政不与各主管官商定,恐将脱节”(见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页四五一)以陈布雷与蒋之亲近、相知之深,此一观察自具相当的权威性。处理国事如同家事,正见其人器宇的狭小。这种小家子气,使他只能成为一种党派、一群特务、一个孔宋集团的领袖,而不足成为全国全民的领袖。

    职是之故,蒋介石于抗战之前靠特务,于抗战爆发后仍须靠特务。当年孙中山联俄容共重组国民党,由俄国顾问鲍罗廷之助,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组织、像个样子的纪律,以及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蒋介石一清党,把纪律与群众与左派一起扫地出门,而同时军阀、地主、流氓、旧官僚都加入了蒋介石的国民党。这个样子的国民党自不免组织松懈、纪律废弛、精神衰颓、基础空虚。于是一些小组织便应运而生,诸如以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中心的cc派、以黄埔同学为核心的复兴社。派系虽异,拥蒋则一,在法西斯高涨的三十年代,cc与复兴社就是特务组织,蒋之爪牙,领袖的耳目,为一人整异己。

    抗战以来,蒋介石声望一时骤升,在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的奢望下,想把包括汪精卫的改组派以及共产党在内的一切“异端”政治组织,都消化容纳在他的权威之下,但并未成功。不过当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于一九三八年三月在武汉举行时,通过了一个抗战建国纲领,选蒋介石为党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解散党内一切小组织,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以蒋为团长,七月九日,三青团的中央团在武昌正式成立。陈布雷记此事说:

    自五月至七月,蒋公策划设置三民主义青年团。余承命准备文字并参加讨论章则规制,颇费心力。蒋公设置此团,起意于去年在南京时,刘健群为拟宣言及告青年书稿,但蒋公必欲余改撰。余自京至汉对于此文,凡五易其稿,终觉不惬意。最后所发表者,乃潘公展君所起草而余为之酌加修润并经蒋公亲自核改者也。(陈布雷回忆录,页八十一)

    足见蒋极为重视这个三青团,亲自督促、亲自核定。成立之后,陈诚、朱家骅、张治中先后任书记长。康泽一直是支配人物,最后由蒋经国夺取领导地位。但是三青团并没有使复兴社(蓝衣社)、青白社(cc系)等小组织消失,实际上成为这些小组织争夺的另一小组织,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反而更趋激烈,并未能如蒋介石所宣称的,使三青团成为网罗全国优秀热烈青年及革命分子之惟一组织。其活动仍甚具秘密性质,在学生和教师中从事特务活动,打小报告,检举左派之类。蒋介石号召三青团“聚集全国青年,力行抗战建国纲领”固然也在敌后沦陷区从事谍报与恐怖活动、提供战地服务等等,然而抗日之余,更积极防共,甚至深入共产党根据地进行宣传、破坏、捣乱、暗杀等工作。有趣的是,三青团的最大敌人乃来自国民党内部。三青团原是蒋氏授意下的党内产物,带有来自母体的遗传因子,成为争权夺利的竞技场,造成更为复杂的国民党党内纠纷。三青团团员人数持续增长,从一九三八年下半年的一千余人增加到一九四五年的百万人,俨然已成党内之党,难怪于抗战胜利之后,闹着要与国民党分家。其实,蒋介石既是国民党的总裁,又是三青团的团长,如何分法?还不是在蒋之训斥下,党团合并。合并虽合并,仍走回党内派系纷争的老路。

    蒋介石欲以三青团为“惟一的组织”并不确实。三青团成立不久后的一九三八年八月,又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设立“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将特务组织半公开化,由秘书长朱家骅出任局长,实际任务则由副局长徐恩曾负责。负责些什么任务呢?主要是对付共产党、监察国民党党员,以及执行其他特工。一九三九年元月以后,中日战争已胶着状况,蒋介石又把心思放在应付共产党,中统更着重查防共党以及其他政治异己分子,从外围监视到内部渗透,特务细胞扩展到学校、工厂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