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节拜老头子炒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袁世凯于一九一六年的六月六日去世,孙中山及其党众已无袁可反,但政权仍在北洋手中。中华革命党停止了军事行动,孙中山虽公开声明“恢复约法,尊重国会”但政治大局上却插不上手,北洋掌实权者根本不理他。在这种局面下,他的党羽蒋介石再次来到上海滩,感到在政治上殊乏出路,决定另谋生计了。

    从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二二年的六年中,蒋介石一直与孙中山保持联系,并且时有来往。在大哥陈其美被袁世凯干掉后,蒋介石虽已直接投靠孙中山,但孙中山本人无所施展,一时之间,亦难有作为。

    要在上海滩混,不能不结交头号闻人黄金荣,黄以法租界巡捕,包揽鸦片销售,成为黑社会的头子,杜月笙即出其门下。自民国成立以后的二十年间,正是黄金荣的黄金时代,据黄氏管家程锡文的回忆,蒋介石风闻这位大亨的势力,曾托虞洽卿介绍,拜黄金荣为先生,亦就是投了门生帖子。蒋介石北伐后,以总司令身份回到上海,黄金荣虽退还了门生帖子,但蒋仍亲自登门拜访,以示尊礼,黄亦为蒋军提供十万元慰荣金。到一九四七年,黄金荣八十大寿,蒋介石以总统之尊,在军书旁午之际,于农历十一月初五亲自到黄家花园拜寿,还磕了头,黄金荣急忙起立搀扶。(据程锡文我当黄金荣管家的回忆)足见黄蒋师徒关系,绝非虚传,不惜以国君之尊,履行江湖规矩。

    孙中山搞革命,知道没钱不行,他很早就把念头动到开号子、炒股票上面,这一眼光,确比傻乎乎其他革命狂或北洋军阀高杆。杨荫溥在中国交易所论第一编交易所总论中就指出:“我国之证券交易法,颁布于民国三年。民国五年冬,虞洽卿与孙前总理鉴于上海有设立交易所之必要,因有组织上海交易所之动议。拟具章程及说明书,呈请农商部核准,而当时部批,仅准证券一项,因未举办。”由此可见,开号子、炒股票,孙中山于此道乃是先知先觉只是他时运不济,申请经营的证券、花纱、金银、杂粮、皮毛等五种项目,被北洋政府只准了证券一项而已。

    照魏伯桢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蒋介石一文的说法,孙中山想开号子、炒股票“筹措革命经费”乃是“采纳了日本某政党的建议”而来,这是一九一六年的事。魏伯桢回忆:

    过了一年半载,戴季陶、张静江、蒋介石等因为经济非常拮据,共谋生财之道,乃利用前案,进一步与日本某政党所介绍的某企业代表协商关于开办交易所的具体办法以后,即着手进行。首先,他们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名叫“协进社”的秘密社团谋划其事;其次是拉拢虞洽卿、赵家艺、盛丕华、洪承祁等为社员,以扩大力量;最后又由虞洽卿等再拉拢当时上海工商界中所谓知名人士如温宗尧、闻兰亭、李云书、张澹如、沈润挹、吴耀庭、顾文耀等共任发起人,具呈向农商部申请创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这是一九二o年七月的事。

    魏伯桢又回忆: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为虞洽卿,常务理事为郭外峰、闻兰亭、赵林士、盛丕华、沈润挹、周佩箴等六人。理事十七人,我是其中之一。监察人是周骏彦等。陈果夫当时是第五十四号经纪人,他的老板就是蒋介石。经纪人头上戴白布帽子,帽上各编有号码,以资识别。经纪人卖出买进不拘若干次,成交须经拍板员拍板,以拍定之价格为计算标准,全场均须遵守,不得异议。

    当年交易所的理事之一魏伯桢只知道经纪人是陈果夫和陈果夫的老板蒋介石,却不晓得其中内幕。陈果夫曾写了一篇商业场中,死后收入陈果夫先生全集第五册,文中泄底如下:

    在民国九年的秋天,总理命令本党同志在上海筹设证券物品交易所。蒋先生把这件事告知了我,并且要我研究这问题,我因此特地到日本人办的上海取引所去参观了两次。不久,蒋先生就要我和朱守梅(孔扬)兄,及周枕琴(骏彦)先生、赵林士先生等商量,组织第五十四号经纪人号,名茂新,做棉花证券两种生意。

    可见幕后老板不是别人,就是孙中山!

    开号子、炒股票,资金哪儿来的?据魏伯桢透露,是“协进社代表戴季陶与日商某企业代表商定办法”而来,戴季陶是蒋纬国的真爸爸、是蒋介石的把兄弟,他们炒作的外援,原来秘密来自日本!

    比较起来“张荣发模式”其实早就被“戴季陶(蒋介石)模式”着其先鞭了,勾结日本人赚中国人钱,张荣发又算老几呢?

    魏伯桢说“戴季陶、张静江、蒋介石共谋生财之道”当时这群人中,以张静江最有钱,他因贩卖中国古董致富,在上海滩的外国人都知道此一诡计多端的商人,称之为“古董张”(curiochang)。日本人石丸藤太在蒋介石评传中,述及此一时期“一时被同志认为潦倒的蒋氏,竟在投机事业上成功,做了他将来出世的开端”说得并不正确。

    所谓潦倒,自指袁世凯死后,大小革命党人百般无聊与无奈,经济上也十分拮据,蒋介石并不例外而已。所谓投机事业,乃指由于无聊与无奈,蒋介石与张静江、戴季陶组织“协进社”的秘密社团来牟利。戴季陶的家里原本经商,自小就耳濡目染,亦颇有贱买贵卖的取巧手腕,一入交易所,颇能左右逢源。蒋介石本是盐商之子,也有家传,但此时并无本钱,在交易所里担任经纪人,牌号“恒泰号”资本三万五千元,每千元一股,共三十五股,由张静江代他认四股。蒋介石很感激,在信中说:“代认恒泰股份,甚感!请为签字。”(自反录第一集第三卷)

    以张静江的狡猾、戴季陶的慧黠,加上蒋介石潜在的赌性,三人联手,在投机的股票市场上,大发利市。据魏伯桢回忆“协进社”开始时,股票仅值三十元左右,然而到一九二o年的春天,每股涨到五十多元,到同年底,再涨到一百二十元。协进社拥有的三万股,张、戴、蒋三人将一万五千股分给其他重要社员,其余一半再卖到市场,另将日商押款七万股赎出,并卖掉三万股。最后每股市价涨到一百二十元,三人的股票一共值四百八十万元,发了大财。

    投机生意发得快,大家趋之若鹜,交易所相率而起,如雨后春笋,及至一九二一年夏秋之际,竟有一百四十余家之多,市场既已失控,益之以买空卖空,酿成一九二一年的大风潮,各交易所遂于一九二二年三月宣布停市。蒋介石他们自亦无以幸免,从大富翁一下子变成穷光蛋。

    陈果夫回忆这段号子生涯“好比一场春梦”:

    茂新的股本,由一万加至一万五千元,慢慢的又增到三万元。每天开支不到三十元,而每天生意,在最差的时候,佣金收入总在三十元以上,最好则有二千余元,生意的兴隆可想而知。后来我和朱守梅兄又集合了许多朋友,组织一家做棉纱与金银生意的经纪人,号名鼎新,排在第四号,由守梅兄做经理,我做协理,这一来,一门之内,可做花纱金银证券四种大生意,营业更畅旺了。从开始到交易所失败为止,大约做了数万万元的交易,佣金收入总在二十余万元。可惜到第三年,,交易所风潮一起,所有盈余全都倒了,几乎连本钱也赔蚀进去,好比一场春梦。

    至于开号子开到春梦一场,显然因过分贪心、经营不当之故。据虞洽卿事略(收入浙江籍资本家的兴起,浙江文史资件选辑第三十二期)所述:

    一九一八年,虞洽卿筹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一九二o年二月开业。虞任理事长,周佩箴、郭外峰、闻兰亭等为常务理事,张静江、戴季陶、陈果夫等国民党人都参加,当经纪人,设恒泰经纪号。交易所本身只居中间人地位,不论买方卖方,都得向交易所缴付佣金,不负担任何风险。孙中山当时因革命经费十分困难,令戴季陶等参加交易所工作,原望以交易所营业所得的一部分,接济东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