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春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十四岁时,陈沁有许多烦恼。其中一个烦恼就是身体发育,因为发育,她总是觉得饿。

    尤其是上午最后一节课,那饥饿感便无限扩大,充斥她整个肺腑和耳膜。她常疑心自己肚子里装了一台扩音器,饥肠辘辘的声音翻江倒海,仿佛要穿过墙壁从每间教室的广播喇叭里传遍全校。她企盼体育课统统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喧闹嘈杂的室外环境将掩盖她身体的秘密。然而课程表发下来,体育课无一例外全排在了肚子最饱满的下午第一节。

    万般无奈,第三节课间她就拼命喝水,以为这样可以让她那贪得无厌的肠胃望梅止渴。可惜这招并不大管用,第四节课,她照样饿得肚子咕咕叫。她用课桌沿抵住腹部,妄想挡住这群饿兵的汹涌进攻。这样能勉强抵挡一会儿,可到了后半节课,肚子便冲破这栏坝,执意要让全宇宙都听到它生命力旺盛的叫喊。开始时是浅唱低吟,在腔子里隐隐翻腾,她提口气,把胃缩成一团,勉强捱过数分钟。刚一松懈,又一阵咕咕声如海浪袭来,还提高了分贝。她羞愧极了,头皮发麻,指甲下意识扣进手掌心,以一种疼痛阻挡另一种。所以常常陈沁习惯性地攥紧拳头,不肯让人撞见指痕累累的手心。

    偶尔陈沁捕捉到同桌叽里咕噜的肚子叫,便松了口气似的开心,余光瞥见他低头微蹙眉,又几乎是同情的,想跟他说不要紧,可终于没说出口。她为这教室里还有另外一人与她遭遇相同而如释重负,可过后猛地想到自己毕竟不比他是五大三粗的男生,一个女生给人听见肚子叫,总归是件丢脸的事,于是又跟自己赌起气来。

    十四岁的陈沁皮肤上仿佛生着触角,对什么事都敏感,芝麻粒大的磕碰就受伤害,轻飘飘一句赞美就飞上天。她身体正不可遏止地发育,骨骼竹节般地向上生长,跟着长起来的还有许多烦恼。

    二

    陈沁的外交官爸爸在法国常驻,这是让她顶顶骄傲的。每回家长会,她都会轻描淡写地抱怨“我爸来不了,他在巴黎忙得要命。”在同学们艳慕的目光里,她小小的虚荣心膨胀到云端。

    有时候,她会把爸爸托人捎回来的外国巧克力分给沈蓓。虽然是有那么一丁点儿舍不得,可她佯装大方,书里说最好的东西要和最好的朋友分享,而她要有一个最好的朋友相依傍。

    每回沈蓓无以为报,总张大了眼睛问“陈沁,法国什么样?”

    “法国,法国是好的。”于是陈沁挖空心思,把爸爸信里、照片里的点点滴滴糅进自己的想象,讲出一个似真似幻的法国来。空气里涨满榛子巧克力的甜香,两个女孩子脸红彤彤,有人经过时便压低声音,仿佛这法国是她们两人独享的欢乐,唯恐旁人掠夺了去。

    “李晓莎、梁静、林可冰都和我聊得来,不过沈蓓是和我最要好的。”陈沁指着照片里的合影给妈妈讲。

    这话说得天真,四十一岁的妈妈看着十四岁的女儿乐不可支“怎么就是最要好的呢?”

    陈沁想想说“我们俩一块儿说的话,不能告诉第三个人。”

    “连妈妈都不能说?”

    陈沁有点儿动摇,低下头不吭声。妈妈原以为女儿会像过去那样腻着她说当然当然,等了半天不见动静,忽然就觉得失落,转身进厨房做饭。陈沁不用抬眼皮,妈妈周身散发出来的气息就告诉她,自己又惹了她了。其实追过去撒撒娇妈妈就会眉开眼笑,可她不情愿。厨房里水哗哗流,锅碗瓢盆磕磕碰碰,她闷头缩在自己房间,觉得这一切都是甩给她听,搅得她心浮气躁,到饭桌上也没个好脸色。妈妈见她这副样子,失落也变成闷气了,母女俩无来由地僵了一个晚上。

    可这丝毫不影响陈沁和沈蓓继续做最好的朋友。放学后她们腻在一起四处游荡,话呀滔滔不绝,总也讲不完。校园每一处角落都有她们的踪影。她们甚至寻到废弃的后园,那里有一架年久失修的软梯被她们当作秋千耍。坐着悠,站着荡,抓住铁栏杆,伸长手臂把身子倾到最斜角,仰望透蓝透蓝的天空一角。白云在眼睛里飘啊飘,陈沁的心飞到天上。

    坐在实验楼后的台阶上,她们红着脸交待自己心仪的那个男生。这是初二女生划分朋友界限的最高标准,再亲密再要好,如果没有交换这件心事,这友情也不过是泛泛之交。一旦越过了这个界限,陈沁觉得幸福,她从此可以向好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一切。

    飘进沈蓓眼睛里就吹不出去的是隔壁班上的体育课代表。体育课两班合上,男女分开,各自盘踞在操场一角,却又相距不远。男生队列扯着嗓门的喊号声不绝于耳,乾坤朗朗。他们把自己想象成铮铮铁骨的杨家将小五义关羽张飞赵子龙,引得那一众女生注目,他们得逞了似地傲慢。

    那个体育课代表,叫什么来着?陈沁眼前模模糊糊涌上一个身形魁梧、肌肉发达的影子,赶紧吐一吐舌头说“那个人啊!他有什么好?”

    “他篮球打得那才叫帅,你这个运动白痴!”沈蓓急急分辩,脸红到眼角,像戏子吊上两抹粉脂脂的油彩,白净俏媚,豆蔻年华。

    陈沁真是运动白痴,对一切流汗的活动不感冒,可也架不住沈蓓磨,陪了她去看学校篮球赛。沈蓓不断拉扯她胳膊,咬着耳朵尖声尖气“你看他多棒!你看那三分投!真帅呆了!”

    陈沁裹在厚实的羽绒服里,似懂非懂盯着场上两拨男生为一个球你争我夺。天寒地冻,他们偏逞能似地除下外套只穿短衣裤,露出手臂和小腿上的粗壮汗毛。陈沁皱起眉头觉得野蛮,可不知怎地又还想看。体育课代表像一座移动的大山,健壮,厚重,可又敏捷。看他半矮下腰,运球绕过对手,猛地弹起身子,火箭般发射出去狠狠扣下篮,陈沁手腕被沈蓓掐得生疼。她咬紧牙关不计较,恍惚觉得,既然这人是好友心仪的,自然是好的。

    心里多装了一个人进去,日子还照旧,然而行走之间,会觉得心沉甸甸的。忽悠忽悠,仿佛乘车走盘山路,说不准什么时候一个大上坡大下坡,急转过弯,就撞见那人衣衫一角,只字片语。

    陈沁是团委学生干部,临班换届选举,竟选了那体育课代表上去,开会时抬头不见低头见,倒混了个半生不熟。沈蓓和陈沁傍着走,那大个儿见了一并低头打招呼,隐隐约约的汗味儿擦过,并不难闻。陈沁觉得,身边这个丫头,整个人一下子都火烧火燎得烫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体育课代表身边也腻上一人,高高挑挑的细长个女生,篮球女队主力。沈蓓有点儿慌,央陈沁去打探,却也摸不清眉目,那两个人在一处手不离球,像是哥们儿,可又不像。

    陈沁看不得好朋友无精打采,放学后她们一起荡,话题总离不了那课代表。日子久了,陈沁有点儿生厌,又不忍心打断,只有耐住性子,心理医师般帮沈蓓解析那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陈沁可不爱这样。她要强,嘴硬,不肯轻易泄露内心的想念。每回都是被沈蓓撵得急了,她才吐出两句。

    陈沁心仪的是位高二师兄,学校广播站的主播音。一次学校组织作文评选,陈沁的涂鸦作被选中,代表初二到广播站宣读。她最怕这种场面,觉得又丢人又荣耀,两种情绪混迹交错,压得她心口突突地跳,几乎张不开嘴。站在广播站那间冬天没生火、冰窖似的小屋子里,她练习了整个中午都不过关。

    指导员沉着脸说“怎么还是结结巴巴的?没时间了,石宇,你来替她念吧!”

    这时那个一直伏在桌子一角摆弄广播设备的男生扬起脸来“老师不要紧的,她肯定行。”

    “那你教教她,马上就广播了。”指导员一甩手走了。

    陈沁哪儿受过这屈辱?恨不得找个地逢钻进去,偏偏那高年级男生向她走过来,挡住她所有去路。

    “深呼吸,顺着标点断句你就当是念给你自己听,这屋里没别人,一会儿我也出去。”他面皮很白,说完这几句,脸上就微微泛红了。

    陈沁早已面如火烧云,除了咬着嘴唇点头,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那男生教她怎么看广播器上的提示灯,然后信守诺言带上房门出去。她忽然就静下心来,念自己的作文,仿佛只念给自己一个人听。这间小屋,自成一个宇宙,她抛开种种杂念,自行运转,渐渐地便沉入这朗读之中。

    一篇作文,原来是这么短。她念完,按下提示键,走出门去就是另一个天地。指导员跑过来夸她念的好,是当播音的材料。她有点儿恍惚,余光四下寻找,撞见那教她朗读的少年坐在角落里,冲她似笑非笑地点了个头。冬日里的太阳明晃晃,把他的人照得通透,像一把白亮白亮的阳光。

    她和那叫石宇的男生是八竿子打不着。时而走在喧闹或寂静的林荫道上,广播里飘出校园新闻,枯燥乏味的字句,读出来却风清云淡,像谁轻轻松开眉头,空气里扬起棉被晒过太阳的味道。她不言不语在心里微笑,那是石宇的声音。偶尔偶尔,她瞥见他的身影晃过,不由屏住呼吸,从眼帘下挑起一束目光,注视他远去。有几次石宇是跟同年级女生一道走,她撞见了心里无端一抽,仿佛岔气似地疼痛。和他穿同色校服的高二女生,长长头发梳成一个马尾在脑后摇摆,初二的她可有多么羡慕这种亮丽大方。

    后来她不见他,有时候心也无端一抽,那种感觉酸酸涩涩,让人不好受,然而回味又甘甜。她不知这是什么,也不愿与人分享,于是十四岁的她独力承受这苦楚,也独自享受这甜蜜。

    三

    这时候女孩子的自尊心急剧膨胀,陈沁会为一丁点儿小事自寻烦恼。她嫌自己的名字不够好,姓氏太俗,名又拗口费解,组合起来平淡乏味。这一年她爱上读书,书中人物大都有好名字,唤一声,轻渺渺绕梁三尺,余音袅袅。她暗自思忖,觉得自己这名字甚至比不上许多同学的,这真叫人懊恼。有一时,她甚至起念学后桌刘刚那样改名。可他改名刘家尚之后所有人依旧喊他刘刚,她不禁替他脸红,改名的心也就淡了。

    这一日语文课讲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文系毕业的田老师爱掉书袋,开口不奔主题,先说这词牌好,洁净剔透而又欣欣向荣。她说沁园是东汉时沁水公主的园林,是极美丽的一座园林。沁字为动词,有渗入和透出的意思。“明朝的大才子张岱就曾经写过,吹气胜兰,沁入肺腑,用的就是这个‘沁’字。你们看,用得多好!”田老师文绉绉地说。

    陈沁全身微微地颤栗。原来,她自己瞧不上眼的这个名字是这么好。沈蓓调过头来会意地冲她使眼色,同桌也碰碰她胳膊,接下茬说“嘿嘿,沁园春。”陈沁佯作没理会,镇定自若地听课,脸颊却发烧似的滚烫。

    不多久学校为庆祝毛主席诞辰,热热闹闹搞起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陈沁班主任说她上回广播作文念得好,就推荐了她去。陈沁也爱沁园春这词牌,可她不怎么感冒语文课本里的那首,觉着写得太直太白,什么“只识弯弓射大雕”呀呀一股老气横秋,可要怎么从她嘴里念出口。她从书库里借来薄薄旧旧一册毛泽东诗词选,选中另一首沁园春。她中意这一首,打从头一句开始: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为了这阙沁园春•长沙,陈沁迷上青年毛泽东。这词如泼墨画,融了多少色彩,衔着多少生机,得有多大一颗心才装得下这个天地啊!她日日诵读,直读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语文田老师给她私下辅导时都称许说,看陈沁平时不声不响的,读诗词这样有气势。

    因为学校礼堂翻修,朗诵比赛一推再推,推迟到下半学期才举行。那天陈沁安静地坐着,手心里藏住一点儿冷汗。紧张和兴奋,纠缠在胸口跳动,细腻的挑弄搅得人心神不宁。叫到她名字的一刻,她反而安定下来,款步登台,沉一口气,开腔朗诵她最熟悉的这首沁园春。

    斜上方的灯光太晃眼,她眯起眼睛侧一侧头,避开那强光,无意间扫过前排选手席,一个影像就突然冲进来。那个石宇扬着脸,聚精会神望向台上的她,一霎那间目光正和她的撞在一处。她震惊,脑海里忽就一片空白,忘记了下一句词。台下渐有蚊蝇般地窃窃私语,她慌了,挤干了脑髓拼命想词,可那首词仿佛怪她不专心,负气似地退到千里之外,不肯让她找见。她手足冰凉,愣愣地立在台上,恍惚看到石宇张嘴用口型反复对她说话。她不明所以,不由自主盯着他看,猛然醒悟他口型比划出的是“怅寥廓”三个字。记忆霎时又涌回,她急忙开口接下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下阕她收复了信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如自己便是当年和青年主席把臂游湘江的同学少年。下得台来,她复又回想刚才的失态,整张脸都红透了。才一怔的工夫,就到了石宇上去,选的竟然也是那首沁园春•长沙。

    她仰头看光亮里的他,白衬衫皎若晨星,和重幕窗帘缝隙漏进来的阳光融成一体,那样的干净和明亮。他声音比她的沉厚苍凉,忽又激昂上去,直冲云霄,隐隐藏着那么一点儿惆怅,原来说得是忆往昔啊。

    陈沁明白石宇是一番好意,真心实意帮她提词。可就是这个好意让她委屈了,总共和他才见两面,偏她都那么没用,那么不争气,露出最狼狈的一面给他笑话。而他,却都是那么清朗沉静,书生风度。她望着他读词,读得有激情却不落俗套,忽然觉得伤心,眼泪刷一下蒙住双眼。

    这朗诵比赛石宇是公认的最好,可只得到二等,一等奖给了总在老师们面前晃悠的一个团支书。陈沁是意料之中的落败,她灰心丧气,一散场却又被班里同学老师围住,七嘴八舌安慰说她很棒,如果不是忘词的话,肯定拿名次。她知他们是怕她难过,可她情愿大家让她单独待会儿,而不必强撑住一张无所谓的面孔给人宽心。

    陈沁终于摆脱众人,到前院车棚取了自行车打算独自溜掉。她推车低头急走,过车棚窄门,险些和一推车人撞上。她略退后谦让对方先走,那人却停住招呼她说“是你啊。”

    她心不在焉抬头,竟是石宇站她面前。斜斜的光里有风浮动,不知觉打散了她的懊恼和失落。她也忘记了应有的慌张局促,应声说“啊,是你。”

    他们并肩走出校门,原来竟是同方向,以前可从来没有遇上。春日长长的下午,大路笔直开阔有柳枝清扬,他们并肩骑车,石宇小心地护在外道,陈沁一阵温暖,才想起开口说“今天谢谢你。”

    “其实那首词你读得很好,把气韵带出来了。”石宇说。

    别人都说其实怎么怎么,陈沁听着只当是敷衍和安慰,石宇这么说,落进她耳中,却是如此恳切关爱。之前的种种难受颓唐忽就放下了,她心开朗起来,又转而为他不平“一等奖该是你拿。”

    石宇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没关系。”倒像安慰她似的。

    两人不知再说什么好,就专心地骑车,转弯处石宇会提点说“小心”陈沁偷偷瞥一眼他,只看得到侧脸,柔和的棱角,让人心动。

    时间知道什么时候溜得快,只一晃儿功夫就到岔路口,他们一个往西,一个向北。陈沁骑出去老远才敢回头望,石宇早已化作这初春的阳光,纷纷晃晃落了她满目青春。她忽而起念想,朗诵比赛拖了这么久才举行,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这么好的春天遇见吧。

    为了这段偶然同路,她欢喜了好几日,就像什么人不停往她身体里吹和煦清凉的风,轻轻呵着气吹。每次经过车棚,她的心会悄悄加快跳动,似乎是盼着再偶遇,又似乎畏惧。

    生活就是这样,不认识时地球是那么大,大到永远不会遇到。一旦相识,世界就缩成小小一点,抬头不见低头见。从此陈沁和石宇时时打照面,操场、食堂、林荫道,避也避不开,只得相视微微笑。陈沁喜欢这样,石宇不像同班男生那样聒噪,只恬淡一笑,可是那样亲切。

    有时和陈沁同路走的女同学眼尖瞅见了,抓住她胳膊逼问说“那人谁啊是?”

    “没谁,不熟的。”陈沁欲盖弥彰。

    “你还认识高二的哪!”女生们艳慕不已。

    “就是他对吧?你可不许瞒我!”沈蓓把她拽到一旁私设公堂,见她低头默认,便得意地评论说“不像你说得那么好呀,马马虎虎我看。”

    陈沁有点儿不悦,内心里嗔怪好友不懂得欣赏,可也不知道该如何争辩,只说“他诗读得多好!”

    “嘿嘿,书呆子而已。”

    “总强过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陈沁反唇相讥。沈蓓跳起来打她,两个女孩闹作一团。

    四

    初二的期中考顶顶恐怖,三天连考九门。陈沁和沈蓓日日午休躲到花园深处背书。然而十四岁怎么是死记硬背的时候呢?书上荧光笔划下的一道道考试重点形如五花大绑,可她们就是不安分地扭动身子想冲到自由里去。看不到五分钟,身边总有什么趣事搅进来分开她们的神。即使校园风平浪静,没见一朵白云一株新草,她们也会自已给自己打圆场。

    “嗳,咱们去校门口买杯刨冰吧,两分钟就回来。”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