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林站在被攻克的惠州城上,感慨万千:“这是我的第一仗,我们赢了。”但转念又想到刚上战场时,被叛军一顿炮火轰下来时的那个狼狈样,薛林情不自禁的笑了。
“你笑什么。”钱壮问道。
“没什么,高兴。”薛林知道,他再也不是小男生了,而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真正的男子汉。
不过,虽然这么想,但薛林知道,打仗靠的是智慧,否则就这么被一颗子弹给报销了,这也太不值了。
东征军夺取惠州后,乘胜前进。
薛林进入惠州城,来到昔日陈炯明的住处,整个院落错落有致,打扫的干干净净,可以看出这里的主人在撤出时没有显出丝毫的慌乱,虽然惠州之战时陈炯明不在城中。
来到大厅,看到墙壁上挂着一幅对联:
上联:唯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下联: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私仇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写的不错,对仗很工整。”薛林看完说道。
“知道这是谁写的吗?”汪精卫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薛林的身后。
“应该是陈炯明吧。”薛林回答。
“那你知道这是为谁而写吗?”汪精卫说。
“这……,看不出来。”
“是写孙先生的。”
“哦?写孙先生?”
“是的,你能从对联中看出很多故事,可是你不会明白的,我也不明白。”
听汪精卫这么一说,薛林又仔细的读了读对联,仿佛明白了一些,“公私仇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他就算知道有今天,他当初也会那么干。”汪精卫说。
“为什么?”
“政见不同,政治这个东西是很复杂的。”汪精卫顿了顿,见薛林还在疑惑,又说道:“陈炯明也算是个英雄,可是眼界还不够开阔,旧军阀就是旧军阀,陈炯明,实属误国。”汪精卫说完,步出大厅。
薛林也紧随其后,说道:“听说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这也是中国一条出路,还能避免生灵涂炭不是很好吗?”
汪精卫停了下来,摇了摇头:“好是好,但根本实现不了,你想想,让几十个手握几十万军队的大老粗在圆桌旁坐下谈和平,可能吗?就算都很爱国,可他们能把军队交出来吗?交出来归谁管?”
薛林点了一下头:“确实,这还真不好办。”
“所以啊,陈炯明的想法根本不具可行性,简直太天真。”汪精卫说道。
“看来只有武力统一中国一条路了,自古以来江山就是用白骨堆起来的。”薛林说道。
“不错,在中国搞联邦自制只有死路一条。薛林,你这次的表现很好,好好干,北伐一定要大显身手,年轻人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谢谢主任夸奖,薛林一定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薛林坚定的说道。
“好。”汪精卫用力的拍了一下薛林的肩膀,这是鼓励,更是寄托。
薛林送汪精卫出去后,脑中思索着陈炯明是否误国:“虽然第一次叛变并非陈炯明本意,但他毕竟有责任,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