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乡的无字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咱们村的刘老囤这些年,一直惦记着你,这你也应该明白。”李寡妇一下子挣开胜利的怀抱,她的眼神好像要杀了胜利。

    胜利一下子跪倒在李寡妇面前“翠萍,你宰了我吧,我对不起你。”

    是啊,还能怎么办呢?

    就这样,李翠萍在村支部的撮合下,圆了刘老囤这多年的梦,十个月后,生下一子。

    三惹事的小舅子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支部的职责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田胜利打听到有个战友是市某驾校的校长,他亲自登门拜访,在自己的家乡很顺利的办起了一个驾校分校。

    田胜利兼任驾校校长,他的小舅子任副校长,他有自己的创业梦想,他看到自己的家乡是棉花生产地,他想在棉花产业上做文章,所以,他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启动资金,他选择了先期开办驾校。他站位高,驾校规模和档次也相当高,他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市级驾校标准一样,刚开业,初期学员就早已爆满。

    刘老囤当上了驾校门卫,一是可以增加李翠萍家的收入,日子过得好一点,二来田胜利可以有充足的的时间去看望翠萍和自己的儿子。翠平的儿子叫刘成,越长越像田胜利,一晃到了上学的年龄。上学第一天,学校的一位中年女教师看到刘成这孩子,不问姓名,就说“小朋友,你长的可真像田书记,你一定是田书记家的孩子,对不对?”其他孩子都哄堂大笑,孩子们都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刘成回家也告诉了翠萍“老师说我长得像田书记。”翠萍吓得一个激灵,幸好刘老囤没在家“孩子,当着你爹的面可不许说这傻话,记住没?”翠萍拍了孩子一下嘱咐道。

    其实,村里早就有闲言碎语了,只是谁也没敢说,想不到这多嘴的教师给起了个头,除了刘老囤蒙在鼓里,几乎田家庄无人不知了。

    驾校有明文规定:教练要手把手地教,但绝对不能摸女学员的手。有一位女学员叫王艳,三十出头,打扮的花枝招展,妖娆无比。胜利的小舅子胡勇还兼职教练,还真被这王艳的容貌勾得心猿意马。

    王艳别看穿的这么时髦,可行动上不咋地“倒车移库”这一项可真治了难,在车库把车开得像拧麻花一样“我一到库里就弄得乱七八糟。”王艳的话把学员们乐得人仰马翻。

    王艳还挺有心机,背地里请了胡勇一顿,胡勇答应一早一晚给她单独吃点小灶。这天傍晚,到了时间,学员们都走了,胡勇留下王艳,想单独让她练习一会儿。那天王艳上身穿白色短袖衬衫,下身穿着紧身牛仔裤,好不性感撩人,胡勇坐在教练位置上,情不自禁的手把手教起来,气得王艳关掉钥匙,摔门而去。

    一会儿工夫,王艳的爱人领着几个壮小伙子,闯进驾校。刘老囤没有拦住,见壮汉来势汹汹的样子,赶紧拨打了胜利的电话。胡勇在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呢,就是挨了一阵暴雨般的拳打脚踢,把胡勇打得眼圈发黑,鼻青脸肿,办公室的东西是一顿的爆砸。

    田胜利的及时赶来,制止了这场打斗,可王艳的爱人不依不饶,胜利是拱手作揖。

    “田书记,你是有头有脸的人,听说这胡勇还是你小舅子,你说怎么办?”王艳的爱人满脸的怒气。

    “兄弟,消消气,都是我治校无方,责任在我,你说,你要什么条件?”

    “田书记,看在你的面上,我没有别的要求,让你小舅子立马在驾校消失。”

    就这样,小舅子胡勇离开了驾校,因这事,胜利回家还和媳妇吵了一架。

    四邻里纠纷

    田虎家和大龙家是对门,住在村的西南角,真是远亲不如近邻,这近邻不如对门,这两家平时走动的很近,吃喝不分,谁家改膳炖鸡煮肉啥的,都端过点来品尝一下。田虎的媳妇名叫白翠芝,四十刚过,是全村长得最高的媳妇,虽说长得一般,但收拾的利利落落,就是说话有点大舌头。大龙媳妇名叫何小莉,长得又矮又胖,都说矬老婆高嗓门,这小莉说话像叫驴一样。

    田虎家养了一只黑色的大狼狗,不知什么品种,整天铁链子拴着,这天,田虎媳妇晚上去大龙家串门,谁想到这狗挣断链子,这黑狗把田虎媳妇扑倒在地,这人和狗滚成一团,她变了嗓音的嚎叫着,大龙一家子一下子跑出来,赶紧用链子拴住了狗,再看田虎媳妇,大腿淌着血,手和脸血肉模糊,田虎也赶过来,马上把白翠芝送进了医院。

    田虎媳妇在医院治疗了半个多月,医疗费共花了近两千元。俩家因赔偿问题商量未果,本来很和谐的邻里关系闹得不可开交。

    这不,两家堵着门又骂了起来。

    “我家又没请你上门做客,还讹我们家的钱,不害臊。”这大龙媳妇一句人话也不吐。

    “你家的狗咬了人,你不管,谁管。”田虎媳妇也是不依不饶。

    这田虎和大龙开始还矜持得住,后来被这俩娘们儿骂街带动的,差点大打出手,幸亏被邻居拦住拉开

    他们告到了村部,让田胜利可又犯了难。胜利明白,如果他处理不下,两家还会争吵打斗,甚至经官动府,诉讼法院,这下可影响了村里的和谐稳定。

    这事已经僵到这地步,摸摸哪家都硬得很,没有服软的意思。这胜利知道这两家老爷们都不主事,只要做通了娘们儿的工作,什么都好说了。他和媳妇商量好了一个方案,兵分两路。

    胜利知道大龙家要生个二胎,还想批块宅基地盖新房子。他找到大龙媳妇,一本正经的说道“我说大龙媳妇,听计生专干说,你家想申请二胎,有这事不?”

    大龙媳妇点点头。

    “你第一胎是小子,你那孩子的残疾程度是说符合就符合,说不不符合,你还真不够标准。赔偿这事上,你让一步,你家的事我去争取,也当给我个面子,你看,怎样?”田胜利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大龙媳妇那本高亢的嗓门一下子降了下来“书记,你说,这事怎么解决?总不会让我家都出吧。”

    胜利觉得这事有了商量的余地,他暗自高兴原来这娘们儿没有多大脓水。“让我说,因为这小事,小处说影响邻里关系,大处讲破坏和谐稳定,还真是不值得。你出三分之二,别的事你别管,回家和大龙说说,行的话,给我个话,不行,你两家人脑袋打出狗脑袋来,我也不管了。”胜利撂下话转身就走。

    胜利媳妇买了些鸡蛋,去了田虎家,她东家长西家短的数落了一遍,这大龙家也不是故意放狗咬人的,你看,让俺们家胜利出头,给你两家调解一下,对门住着,也别落下怨仇什么的,对小孩子也不好。这胜利媳妇还真把田虎两口子说的口服心服。

    就这样,两家的纠纷被胜利平息了下去,田胜利在处理村民纠纷上,还真是不拘一格,不偏向潘杨一方,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戴

    五呕心沥血

    胜利经营的驾校收到了很高的效益,村里的吃水问题得到了改善,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街道都铺上了柏油路,整洁宽敞,一排排绿油油的冬青和女贞,给古朴的村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村里实行了农村合作社,土地的流转节省了村里大批劳动力出去打工,胜利觉得上棉花加工行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他跑党委打报告,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跑农村信用合作社,争取资金的到位,田家庄美好的蓝图已经在胜利的心中描绘。

    前期的运作工作很辛苦,胜利一天到晚睡眠不超过5小时,他顾不得刮胡子,他说等到开业那天,好好打理一下自己。建厂房,进设备,胜利亲自把关,亲临第一线,他吃住在厂房,和民工吃一样的饭,他聘请了一位省棉纺厂的技术顾问叫罗鸿基,这罗工是他战友请来的,罗工已年近五十,老成稳当,技术全面。

    他这是近一个月来第一次回家,他把罗工请到自己的家里,他知道无论如何,也要留住罗工,他拿出了复员退伍时,老连长送给他的一瓶老酒陈酿。按照乡俗,他俩连干了三杯酒。

    “罗工,今天我田胜利把整个心掏出来,让你看看。”胜利抹了抹脸上的络腮胡子。

    “田书记,你的企业不开工,你胡子不理,我早听你的战友和我说了。”罗工爽朗的笑着。

    “我还听说,你的村庄不变个样子,你就不要孩子,你真有这想法呀?”罗工开着玩笑。

    胜利咧了咧嘴,他不知道罗工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罗工,将来企业成功与否,就在你了,这厂长你也来当,我给你做帮手,你是内行,我听你的。’

    “书记,那怎么行,企业有它运行的体制和规律,我知道你的意思。”

    “罗工,如果你不嫌弃我,你别书记、书记的叫了,你是我的大哥,我是你的兄弟。”说完,胜利一下子跪倒在地,给罗工磕了个头。

    罗工把胜利搀扶起来,他被胜利的真诚和热情所打动,他体会到了胜利把全部的精力甚至整个生命都压到了企业上,能和这样真心想干事的人合作,这也是他余生最大的夙愿。

    自胜利的小舅子被辞退之后,他舅子媳妇赵红霞就吵闹着和胡勇离婚,幸亏胜利媳妇回家给兄弟媳妇赔礼说好话,替她兄弟说情,并答应,将来你姐夫开棉纺厂,让你去厂子当个主任啥的,赵红霞记住这句话,就找上了门来。

    “大姐,我姐夫没在家啊,你可是答应过我的,现在厂子正在建设中呢,我姐夫怎么安排我的?”赵红霞一点也不客气,好像胜利媳妇该她多少钱似的。

    “红霞啊,你和你姐夫可不能这个口调说话啊,咱们是实手的亲戚,能不想着你吗。”

    她俩正唠着话,厂子打来电话,说胜利在工地晕倒了,已经送去了医院,胜利媳妇和赵红霞风风火火的赶往医院。

    胜利躺在病床上,他是劳累过度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这棉纺厂的建设中。胜利媳妇看到自己的丈夫躺在病床上,心酸的泪水涌上心头,她私下里听说了他和李翠萍的事,也听说了刘成可能就是胜利的孩子,她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从那以后,胜利不在提求医看病的事,她没有勇气去问丈夫,她觉得对不起胜利,是她自己不能生育,不能给胜利生一个名正言顺的儿子。

    红霞打来一盆热水,胜利媳妇用毛巾给胜利用心擦拭着身上的汗水,她一边擦一边流泪,不知是替丈夫感到委屈还是自己内疚,胜利住了三天三夜的院,还真亏了红霞这个帮手,跑里跑外的,胜利也很感激。

    第一批去天津学习的共有几十个人,舅子媳妇赵红霞去了,罗工带队去的,别说这赵红霞可比胡勇争气多了,罗工对她非常满意,觉得这是厂子未来的骨干。

    终于等来了棉纺厂投产的这一天,胜利和领导商量,为了显示出诚意和对罗工的尊重,取名为“鸿基棉纺厂”剪彩仪式上,胜利泡了一个澡,买了一套黑西西装,雪白的衬衣,扎上了红色领带,胡须刮得干干净净,还真有大老板的派头。县社主任,书记、镇长都参加了,鸿基棉纺厂算的上是中型企业,职工300多人,大部分是自己村里闲散的青年男女,鸿基棉纺厂的投产,是当地农村的一面旗帜。

    六故乡如歌

    田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田家庄就像步入了美丽的天野画卷,田家庄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日子,村子里建起了健身广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一应俱全,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座座新颖的农村小楼错落有致,整个村庄,绿树红花,芳草萋萋,田家庄一切都在改变,变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翠平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后,成了棉纺厂的质检员,刘成也考上了上海东华大学纺织专业,翠萍为了胜利培养了一对好儿女,令胜利心里十分安慰。罗工由于年纪大了,成了厂子的顾问,胜利把他一家都接了过来,安享晚年,赵红霞接替了罗工的位置,胡勇早已回到驾校和刘老囤一起当上了门卫,田家庄的男男女女在这块幸福的沃土上快乐耕耘着。多年的积劳成疾,胜利患了不治之症,医院确诊他已是肝癌晚期,躺在病床上的田胜利,泪如涌注,乡亲们更是悲痛欲绝,是胜利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胜利改变了田家庄的面貌,是胜利带领乡村父老更改了田家庄的历史,乡亲们知道,胜利太累了,胜利太苦了,乡亲们隔着窗户,静静地观望着,他们不愿惊扰他,乡亲们的泪水打湿了医院的走廊。胜利走后,村庄的西南荒岗便立起了一座无字碑。

    一晃30年过去了,站在村口远眺田家庄,湛蓝的天空下,无限的美景掩映在绿树楼宇之间,清新的空气充斥着我的整个心田。对我而言,作为身处异乡的游子,每次回去,家乡都会呈现出新的变化,新的景象。这就是我的家乡,故乡是酒,故乡如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