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步非烟,三抡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正当北大才女步非烟对武侠宗师金庸的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而笔者两轮闷棍未能奏功之际,闻听流行文学研究家、大学教授周枝羽等辈为其张目,说“步非烟为金庸的继承者已经不能涵盖她的价值,步非烟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武侠的范畴,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人性价值。周枝羽甚至认为,步非烟的小说已经革掉了金庸创造的传统武侠的命,是这个时代自己的武侠,是真正的新武侠,并誉步非烟为中国现在最好的武侠作家之一,举其排名是金古梁温萧步椴,并将黄易踢出局外,旧派大师和港台名家更是一个不提。

    笔者看后油然而生呕吐之感,对此看法实难苟同,相信任凭岁月流逝,此念不改。笔者手头有一些起点、幻剑诸大网站的武侠作者对于此事看法的姿料,记述下来,与周教授印证一二,以为参考,不妥处望谅。

    “我没看过步非烟的作品,但我听说她要革金庸的命以后,俺都笑掉大牙了。她的北大硕士证是不是在哪个街道办的假证啊?就别丢网络作者的脸了。”

    “听说有人要革金庸的命,就赶紧找来步大大(非烟)的书看,可能是抱的期望太高,看了三五十行,发现没比偶老人家写得好哪里去。于是心中大喜,我辈的机会来也!就偶这水平的,网络和现实中一大把一大把的,俺们这帮子人,不必用笔码字,一人吐一口脏水都能淹死金老啊!偶发誓,一定高举步大大(非烟)的旗,勇敢的跟着她去革金老地命,说不定步大大(非烟)炒红自己的时候,偶辈也能跟着沾巴点余热呢。”

    “想给作者个忠告,厚积薄发。炒作本身不害人,但是会伤害自己,被炒得越高,摔得就越狠,写书能赚几个钱?难道作者还想进军影视圈不成!”

    “为了超越别人而努力,这样活着也没太大意思,如果有上帝的话,估计也会被气死,好不容易造就了你,你却为了莫须有的革命活了一辈子。”

    “你一心想着踩下金庸已是落了下乘,大家当有大家的气概,要的是写出独特之处,而不是盯着某个名人要革他的命。”

    “步非烟的作品尽是他人的影子,煽情极似萧鼎,而小说中某些地方学足了古龙,可惜只学到了一点点皮毛,某些人物的出场介绍简直夸张到了可笑的地步。妖气长安中的回目和金庸倚天屠龙记的何其相似,但以高下而论可谓相去甚远,可以说是七拼八凑,牵强附会,不知所云。今年今古黄易武侠奖的排名很是问题,凭你拿不到前三的,九把刀、烟雨江南排名在你之后,纯粹是受了武侠的局限,他俩其他的作品,你绝难望其项背。”

    “步非烟没能抓住小说的精要,把握人物、情感,一味的堆积华丽的辞藻,铺陈玄幻的场景,满书脂粉气,内容空洞,人物模糊,灵巧有余而沉稳不足。就好像一件远远望去十分华丽的衣裳,但是走进细细看去,衣服却是用各种各样的碎步拼凑而成,班驳花哨而已,朴实不如布衣,华贵不及霓裳,虽然有各种颜色,偏偏就没有自己的本色。”

    如上所述,这就是周教授口中所谓革掉金庸命的小说吗?这就是中国现在最好的武侠作家吗?笔者实不知前辈您到底是“儿童文学研究家”还是“流行文学研究家”正如有人说的:“世上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蚍蜉憾大树,可笑真不自量”步非烟小说的艺术成就较之金庸可说是天渊之别,文学水平、艺术素养,生活积淀更不可以道里计,如果以北大硕士名号引为自傲的话,一是文学创作只赖文学素养、艺术细胞、生活阅历、艺术表现能力等,跟学历半点无关,二是金庸身上扣了世界多所名牌大学几十顶荣誉博士的帽子,其本人不但是一代文学大师,还是香港商界一代报业大王“亚洲第一政论家”国际法专家,社会活动家,出版家,学者,甚至著名导演、编剧、记者,名列香港四大才子之首。正如著名作家林燕妮女士说言:“查先生(金庸)很少说敬佩过谁,很难说他眼中是否还真的有人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向这样的人物,放眼中国也找不出几个,堪称是一代俊杰,天之骄子。步非烟就是求神拜佛,转世轮回,也不会有这样的道行。而在武侠小说这个领域,笔者也听道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还值得一看。”并十分反对将所谓的玄幻也归入武侠类,认为那跟本不算武侠小说。(注:蜀山剑侠传虽是武侠、玄幻的奠基之作,但写的是神仙,严格说来属神话小说,并且是中国最伟大的神话小说,比之西游记还要伟大,归入武侠尚可,归入玄幻则路道不对,太过牵强,纯属往脸上贴金。)

    至于有人说步非烟如此年轻就出了书,成了名,照此下去鸿程岂可量哉,而金庸而立之年才鼓捣出一本,相比之下,尚不如才女云云。笔者不觉其他,只感可笑,且不说尔等无识,不知金庸大师才华横溢,早在就读初中时就和同学合著了一本给投考初中者,并风靡全国,影响巨大。单说文学上的突破、作家的艺术成就,跟成名早晚更是半点无关。北师院毛志诚教授在文学七步和创作三忌里讲中国很多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三作合一,写了一部或几部小说之后就再也突破不了自己了,只在原地踏步,或来回转圈。这非常具有普遍性,不光小作家这样,大作家也是如此,巴金完成家、春、秋后,就再也无法突破自己。王蒙的活动变人形更露出一股小家子气。金庸则在鹿鼎记这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连自己也无法突破和逾越的艺术高峰,所以就干脆封笔不写了。非不能为,而是为之也只在原地踏步,来回转圈,再写也没多大意思。可以说像金庸这样在最后一部作品中,才将自己推上艺术最高峰的作家是很少见的。我所担心的是,像步非烟这样所谓的才女,写出了自鸣得意的修罗道后,还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怕就怕底气不足,越写越烂,反到不如初作也。如此反倒不如不写,尽可捧着一本修罗道自以为高深,自以为革命,自以为堪成传世之作,自以为中国文坛无可与抗,自以为武侠作者以己独秀,前辈同仁皆不足道了。

    从读者方面讲,步非烟就更显得微不足道,或者说中国所有的作家比之金庸都逊色多矣。所谓流行作家的读者多是以十万、百万来计算。而金庸却是以亿来计算。用北大教授严加炎的话说就是:“金庸小说的读者群体广泛,老至耄耋之年,少至总角之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